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牡丹江地区两所高校的267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了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现状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的影响。得出结论:(1)目前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处于一般水平,在自我灵活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和性别差异;(2)除父亲过分干涉以及父母亲偏爱被试两个维度外,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各维度显著相关;(3)父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过度保护或情感温暖、理解可以预测大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或拒绝、否认,以及父亲过度保护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自我灵活性,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惩罚、严厉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刻板性。  相似文献   

2.
3.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32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报告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积极型、溺爱型、矛盾型三种类型.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父母采取积极型的教养方式;2)不同自我概念水平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教养类型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积极因子有重要关系;4)父母教养方式对男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用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具有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能够在35.5%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自尊量表(SES)以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在校200余名大学生的焦虑、自尊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在性别、是否独生上差异显著;(2)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焦虑两两分别呈现显著相关;(3)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尊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儿童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联系密切。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安徽省6所不同类型高校的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有性别差异,无年龄、城乡差异;2.大学生自尊与父亲情感温暖有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过分干涉有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无明显相关;3.同一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自尊所起的作用不同,对城镇和农村大学生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自尊量表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黑龙江省8所高等院校的4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分别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性别、年级上对应差异显著;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变量均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家庭教养方式总分能够显著的预测自尊.  相似文献   

8.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对27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以了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父母亲对子女要有充分的情感上的温暖与理解,只有这种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采用国际通用的心理学量表对236名研究生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三个方面的研究,并考察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中介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学科因素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性别因素在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各维度上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都不显著;2)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父母亲偏爱与自我效能感、创造力倾向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倾向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相关;3)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和创造力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探讨父母教养行为、教养类型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采用矛盾型、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更害怕失败,为避免失败,他们不敢冒险,因此具有较低的成就动机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在对择业效能感的基本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它对大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的影响,进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观点,就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自我提升策略作多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尚不健全,致使我们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法制观教育难以达到其目标要求。衔接机制的建立、互动机制的加强、高校教育机制的完善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法制观教育机制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受社会发展带来的观念变革、学校教育的功利化、职业化倾向,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的偏颇等因素影响,新生代大学生在幸福观上存在目标虚无化、标准物质化、体验感官化等误区,应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幸福与不幸的关系,丰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并增强大学生对幸福的实践体验。  相似文献   

14.
耻感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六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耻感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即:加强大学生耻感教育,是提高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荣辱观的需要,是养成大学生优秀道德人格的需要,是解决大学生耻感意识淡化的需要,是确立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需要,是提升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三位一体的责任教育资源,有效地作用于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责任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而内化为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6.
构建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校园建设的方向。建设节约型校园,必须加强大学生节约观教育,注重探索大学生节约观教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们所要面对的现实 ,它将带来三大矛盾 ,要消解这三大矛盾的影响 ,就必须通过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来实现。然而 ,我国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现状还不尽人意 ,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认为 ,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建立“对话”模式 ,培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社会实践 ,提高主体能力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提升大学生的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问卷,对重庆市5所高校的1 35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开展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情绪体验包括愉悦情绪、奋进情绪与成就情绪三种。男性大学生与女性大学生、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不同专业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情绪体验表现各异。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与愉悦情绪和奋进情绪呈显著或极其显著正相关,其对积极情绪体验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公益事业和日常生活两种类型。建议从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的未实施阶段和实施阶段入手,相互联系与配合,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共同提升大学生合作型亲社会行为培养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