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能力与占有财富的不同将导致收入存在差距.在我国,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基础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所有制之间、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再加上收入再分配调节手段的弱化,从而导致我国个人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只有切实提高农民及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强化并完善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手段,才能有效抑制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其中,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是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基尼系数有所回升,城乡、地区和行业间收入绝对差距以及财富差距仍在扩大的态势值得重视.初次分配制度不健全,政府再分配职能发挥仍不充分,第三次分配作用不显著等制度性因素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我国还面临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经济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国内外诸多挑战.加快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完善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维护合法劳动报酬权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其中,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是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基尼系数有所回升,城乡、地区和行业间收入绝对差距以及财富差距仍在扩大的态势值得重视.初次分配制度不健全,政府再分配职能发挥仍不充分,第三次分配作用不显著等制度性因素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我国还面临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经济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国内外诸多挑战.加快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完善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维护合法劳动报酬权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再分配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术界和政府都在积极致力于我国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以及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呈逐步扩大趋势。基于财富的“马太效应”研究视角,对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成因进行了机制分析。研究表明,富人与穷人获取收入的机会不平等,社会资本占有量存在差异,这些都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着重选取财产性收入增加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产性收入虽不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因,但财产性收入迅速增长对贫富差距扩大产生的影响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存在不均等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采取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井口完善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财产性收入及其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股票投资的股息和红利,又通过股市财富效应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我国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很低,居民财富相对较少是根本原因,而市场规模小、发展不稳定和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对财产性收入普遍提高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并保持股票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是最终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失衡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失衡现象:城乡、工农差距的扩大,财富占有与分配差距的扩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尽管一定程度的分化发展有其客观性并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但过度失衡的负效应必须引起关注,并应采取措施加以矫正。  相似文献   

8.
消费品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 :产品结构不合理 ,不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收入差距的扩大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协调 ;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不高 ,消费支出预期上升等。消费品有效需求不足 ,使中国经济增长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约束 ,影响社会再生产的正常循环。所以 ,应该从多方面扩大消费需求 :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 ;加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扩大消费信贷政策的实施力度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资源产权制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产权制度对收入分配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国有国营资源产权制度形成了我国城乡、行业、地区收入差距大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中,预算软约束造成资源垄断行业非正常的高收入和高福利;国有产权代理人行为治理失效使体制内外的寻租者获得大量非法收入,并造成财富分配差距扩大。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关键是改革现行资源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模型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和具体机理。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通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创业活力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制造业创业活力不存在中介作用,并且在城市区位、行政等级与市场潜能上存在异质性;疫情时期试点政策由于技术集聚减缓而对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边际递减的扩大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坚持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重视发挥制造业在吸纳就业和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第二,各地要因地制宜制订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避免政策“一刀切”问题;第三,建设城乡要素统一大市场,加快推动形成新型城乡关系;第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之一。本文选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生活用电量差距与反映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指数四个变量,基于我国1986—2011年的数据和VAR模型,揭示了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生活用电量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收入差距与生活用电量差距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生活用电量差距的缩小可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滞后性。最后提出我国在制定电力普遍服务政策的目标与实施标准时,应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社会目标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2.
中央政府多次提出,加快健全以社会保障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保障再分配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和评价,总结和审慎回顾社会保障再分配作用的理论和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三个视角:一是以年度收入为基础,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缴费和支付对居民收入产生的当期再分配效应;二是以个人终生收入为基础,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终生纯受益对居民收入产生的长期再分配效应;三是基于财产的视角,分析社会保障未来可获得的总收益对居民家庭财产分布状况的再分配效应。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效应的现有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以及政策效果等方面有所提升,以更好地评估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为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提供政策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整个"十一五"期间,西南地区收入水平呈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西南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此次调研的四个城市的人均收入名义增速几乎都超过10%,同比增速显著提高。然而,西南地区的收入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绝对值呈现出逐步"拉大"趋势。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马太效应"和城乡二元结构却导致了区域收入不平衡状况、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的凸显。我国应加快西部经济增长步伐以促进人民增收,通过政策倾斜缓解区域收入不平衡,以城乡一体化等手段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消费、投资、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而消费是这"三驾马车"的头马。多年来,消费这驾"马车"的作用发挥得并不理想,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虽然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分配关系的重大失衡对消费需求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导致国内消费需求难以启动,制约着消费需求的良性扩展。文章从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影响因素出发,阐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并提出了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合作、提高区域居民福利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等途径缩小区域收入差距。当前,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到区域收入差距的缩小,而相关立法不完善是导致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重要原因。我国应确立区域公平发展的立法理念,健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体系,完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法律制度及配套立法,保障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建设总体小康时期,逐步形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效率公平观及其原则是有其特殊原因和特定历史背景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内在联系,确定和实行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公平效率观及其原则.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公平效率观的经济基础;排除新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干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通过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公平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社会公平、公正,福建省通过推动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在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机会均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但两者差距仍然明显。为缩小差距,统筹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公共产品供给的合理化,福建省应结合区域特点、产业特色构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模式,特色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模式和市场机制诱导发展模式以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公平供给。  相似文献   

18.
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公以及贫富差距过大主要是由初次分配造成的。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对此前实行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理念进行了调整,意味着我国收入分配理念将实现由侧重“先富”到侧重“共富”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是保证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对“先富”与“共富”以及公平与效率辩证关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分配具有其独特的伦理意蕴,以公平与和谐的追求为伦理价值,以仁爱与责任为伦理基础,以道德的培育和制度的完善为伦理保障,使社会的收入分配,在市场调节和政府主导之外,通过社会力量的扶贫、助学、救灾、济困、解危、安老等慈善捐助形式,实现社会资源和财富的逆向转移,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别、促进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20.
逐步形成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是通过托宾 q值效应、财富效应、流动性效应和非对称信息效应发挥作用。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居民股票收入低、股票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和居民资产结构不合理 ,极大地限制了流动性效应的发挥 ,使其非常微弱。从弱化制约因素、增强流动性效应方面提出有关对策 ,为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渠道的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