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太平天国史研究是近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0年以来,学者们为我们贡献了较多且有分量的学术成果。笔者以学术论文为主,参照部分著作,对2000年以来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若干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严婷婷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70-73
太平天国职官制度的研究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有机构成部分。自1991—2004年的十余年间,国内出版的有关太平天国职官制度研究的学术论著有四部,学术论文有百余篇。笔者以学术论文为主,参照部分著作,对近十年来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职官制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应斌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4(4):71-76
太平天国两次攻下嘉应州,对青年黄遵宪及其家庭造成了灾难性打击,但他对太平天国革命却没有太多的仇恨;相反他在感情上同情太平天国,而对清军则给予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现出极度的憎恨和厌恶。这种现象意味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隐情:太平天国民族革命的思想和嘉应州人民与太平天国将士特殊的感情,曾一度动摇了清政府在粤东的政治权威和思想统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论太平天国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祖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马克思从东方和中国社会性质、特点和太平天国革命本身的实际出发,认为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激发了中国社会内部矛盾而引起的;是在中国陷于瓦解状态和“半文明制度”的新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太平天国是打着宗教旗帜和以民族形式出现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反侵略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马克思对太平天国革命可能出现的前途作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预测,同时又预言太平天国对欧洲的革命可能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谭元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49-54,59
太平天国之始终,浓缩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历史演进过程,从《原道醒世训》、《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编》,太平天国的思想甚至比稍后的洋务运动的思想还要先进。这代表了客家民系从历史的“自在”走向了“自为”,第一次在中国近代革命中崛起。 相似文献
7.
吴宪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4):50-52
太平天国北伐军采取自造、购买和缴获等主要方式来补给火药,对保持自身战斗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北伐军没有把火药补给放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形成统一的补给系统,并受清政府封锁、火药性能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造成北伐军的火药补给不能满足战争发展的需要,严重削弱了战斗力,成为北伐军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沈渭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龙在中国为帝王象征。太平天国最初因宗教关系,曾斥龙为妖,但起义后便逐渐采纳以龙饰金玺、宫殿、朝冠和朝服,以示尊崇,晚期更普遍以龙为饰。龙从被贬斥到受尊崇的变化,是太平天国信仰对中国传统的回归及其王权演变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研究需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渭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本文扼要概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太平天国研究的特点、成绩与不足。认为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美化太平天国及其领袖 ,仍是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从观念上、方法上改变老一套的规范性话语系统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才能改变目前萧条冷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谢世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168-171
晚清道光、成丰年间吏治的腐败,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兴起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太平军占领南京后,靠反清朝腐败吏治起家的太平天国领袖们,却忽视了自身对吏治的整饬.从而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力量.这是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根本因素之一.与太平天国领袖们不重视吏治整饬的态度相反,清统治者特别是湘军代表人物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痛定思痛,在整饬吏治上狠下功夫,取得了相当成效,从而奠定了战胜太平军的政治基础.1864年太平天国的失败,最终说明重视整饬吏治与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妇女的法律地位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岩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90-95
太平天国妇女的法律地位浅析王岩中国历史上,辛亥革命以前,妇女法律地位的提高,莫过于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农民革命,是规模最大、斗争时间最长、革命较为彻底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它从根本上动摇了清朝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 相似文献
12.
吴善中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3):76-81
太平天国历法(天历)的颁布,为中外所关注,清王朝对此竭尽咒骂、诋毁之能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谢兴尧、郭廷以、孟森、罗尔纲、董作宾等前辈学者对天历作过卓有成效的研究,主要弄清了天历历理,证明了天历纪支干支、礼拜较阴阳历日"差一日"。建国后,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天历研究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成果更为丰富,但天历的研究并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13.
夏春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就发动和组织起义而言 ,洪秀全的宗教实践是成功的。然而 ,由于自身理论上的种种缺陷 ,当上帝教上升为统治人们思想的意识形态时 ,它便日渐暴露出其先天不足的一面 ,既无力继续胜任太平天国精神支柱的角色 ,也无法阻遏太平天国内部自相残杀、上下离心等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到了后期 ,洪秀全的宗教活动已不像前期那样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而是一味强化自己作为真命天子的权威 ,故而无法挽救其内部的信仰危机。另一方面 ,在拒绝认同基督教的同时 ,洪秀全又激烈反孔 ,这就使得他的宗教在洋人和国人眼里都成了“异端”。总的说来 ,洪秀全的宗教实践是失败的 ,其理论更多吸收的是中西文化中的弱点或缺点 ,而不是双方的优点。太平天国覆亡后 ,缺乏生命力的上帝教便随之消亡。 相似文献
14.
黄汝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3):8-10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加速了中国传统政治的解体 ,而且在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的同时 ,引入了某些现代政治的因素。这在不自觉中顺应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潮流 ,加快了中国由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王明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43-50
太平天国激进的文化政策,极大疏远了他们与恪守儒教精神的中国农业社会的关系.但在太平天国政治史上,其实隐存着一条儒家化倾向的政治轨迹.这一"儒家化"政治轨迹,起始于杨秀清的"儒家化"思路,成熟于李秀成地方建设的新思维,而只有到钟良相的"濮院仁政",才真正实现了儒家理想的"仁政".太平天国政治的儒家化轨迹,不仅是一条世俗化道路,也是一条理性的、良性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其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从政府视角出发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著述主要集中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应对策略及影响。至于研究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总体上相关研究较少,缺乏研究共识;研究者需要勤于思考以强化意识;相关研究中仍带有革命史观的影响;相关资料有待整理挖掘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谢坚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73-74,92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通过自我神化,为自身蒙上一层神秘主义色彩,树立领袖权威,并以拜上帝教为精神武器,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清风暴,缔造了太平天国,给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借助神权而追求封建特权酿成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而天京事变后的洪秀全又不能积极进取,固守专制王权并不断强化神权、迷信神权,他的自我神化最终成为洪秀全自身的自我麻醉,也最终埋葬了他亲手缔造的天国。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运动对上海近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在长江中下游的军事活动使江浙、苏南一带的巨大财富和充裕的劳动力进入上海,促进了上海租界的繁荣、航运和贸易的兴旺。同时,房地产、消费服务业和钱庄业也大量发展,推动了上海迅速繁荣,走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