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碳排放权交易的微观效果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3年6月起,我国先后在深圳等七个省市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利用这一政策的准自然实验性质,以及基于2012—2015年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的双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碳减排效果及减排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有效促使企业碳减排,但企业主要是通过减少产量这种短期行为来减少碳排放,而非通过投入减排技术以达到清洁生产来实现长期减排。相关部门可通过将市场碳价维持在有效区间,为企业提供减排技术补贴等措施引导企业减排行为,以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投入,实现长期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将在目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配额分配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之一,而且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较大、与现有行政体制的协调等特殊问题。研究全国ETS的配额分配方式发现,其核心是合理分配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决策权,并从全国ETS的排放总量、各省ETS覆盖部分的排放总量、企业配额分配方法的确定方式等三个方面,分析不同政策选择的优劣,提出一种全新的分配方式:以属地化分级管理制度为基础,中央政府负责确定统一分配方法和差异化区域调整系数,省级政府在允许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调整系数,并在中央政府的监督下实施配额分配。这种方法既能向省级政府提供灵活的决策空间,又能从中央层面予以约束,减少信息不对称和囚徒困境的影响,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强有力经济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近年来迅速发展。2017年是我国碳市场进入全面快速发展的关键之年。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及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开展碳市场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认为成都碳市场建设近期应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搭建西部碳交易中心平台,为充分发掘西部地区生态资产和碳资产提供有力支撑;响应国家统一碳市场建设,加强碳交易基础能力建设;实施"碳惠天府"计划,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低碳转型;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碳交易机制是现行减排政策中实施范围最广、减排效果最明显、成本效率最高的减排措施。了解世界及我国的碳市场发展现状,梳理有关研究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在梳理全球及我国碳排放情况的基础上,论证我国碳市场构建的必要性,通过汇总现有碳市场发展情况,了解碳市场发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系统回顾碳市场相关的研究文献,包括碳排放权配额、碳排放权定价、碳金融衍生品的研究以及碳市场对企业价值和创新的影响。结论/发现研究表明碳市场对于实现碳排放减排目标,平抑企业碳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大力推动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是一个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国家,减少碳排放可以通过制定法律和建立起有效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来实现,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对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体可计算经济学是对传统经济政策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针对当前经济-能源-环境领域的相关问题所表现出的复杂性特征,基于主体可计算经济学角度进行重新认识,重点阐述基于主体可计算经济学在经济-能源-环境建模过程需关注的交互作用和涌现、自适应学习机制、分叉与突变等重要主体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主体可计算经济学在经济-能源-环境建模的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复杂性和进化性的理论出发,可建立一个基于主体的微观模拟模型,模拟量化经济转轨时期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和合理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经济效果,确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的非对立性,为根据具体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合理组合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设计准自然试验,借助2011-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两方面考察碳排放权交易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显著促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与非试点区域相比,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试点地区内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碳排放权交易促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进一步研究显示,在不同城市层级与城市规模条件下,碳排放权交易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作用,在中心城市与大中型城市中政策激励效应更显著。有鉴于此,提出持续实现碳市场主体与品种扩容、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减排作用、制定差异化激励措施相关建议,为提升企业碳减排成效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将污染防治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本文以2013年启动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切入点,探讨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在中国的减排有效性,运用双重差分法对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试点地区的二氧化碳和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等三种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人均指标都显著低于非试点地区,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对二氧化碳和工业固体废物的减排效果是逐年增加的,对不同工业污染物影响的动态效应存在差异。机制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通过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两种渠道影响地区污染物排放。本文的发现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利用市场交易治理生态环境的突出成效,为新阶段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推行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贸易与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利用GTAP-E模型对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不同减排方案的宏观经济和碳排放影响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附件Ⅰ减排和全球合作性减排的总量管制模式是以牺牲经济增长和消费者福利为代价的,而作为灵活机制的全球碳排放交易,对全球总量减排效果最为明显,同时对全球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对中国而言,较之其他减排方案,全球碳排放交易将促使附件Ⅰ国家将减排压力、资源配置损失向中国转移,导致中国碳排放量增加的同时贸易条件恶化、经济总量明显下降。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参与全球合作性减排对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LMDI分解方法建立重庆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实证分析1997—2016年重庆人口、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人均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是抑制人均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自2010年起人口对人均碳排放有驱动因素,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随着煤炭消费比重、工业比重的变化而呈曲折变化态势.总的来说,驱动因素的作用大于抑制因素的作用,导致人均碳排放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蓬勃发展,碳交易市场规模迅速膨胀,各国纷纷建立碳交易市场。我国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为市场参与者建立交易的机制和平台,即建立一个有效的碳市场交易机制势在必行。应用PEST分析模型对宏观环境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碳市场交易机制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提取出4个主成分用以反映全部指标信息,以期为企业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种新的治理企业污染的市场手段比政府行政管制手段具有更大的优势,它将市场机制充分地运用于环境资源的配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排污权的交易,实现低成本治理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具有了实施排污权交易的基本条件,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设计了包括立法、信息公示、监控系统、总量控制、排污权的初始分配和市场交易等六部分构成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提出了我国实现排污权交易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选取1996-2009年福建省碳排放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EKC假设,建立了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函数模型,发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呈倒U型关系,目前福建省碳排放量还处于倒U曲线的上升通道之中,即还处于上升阶段。同时,通过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预测,认为"十二五",既是福建省经济快速发展期,也是福建省碳排放转型关键期。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重庆市宏观投资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投资推动重庆经济高速增长,投资效率决定着重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利用ICOR指标的分析表明,重庆直辖以来,投资效率不高且有恶化的趋势。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协调,表现为:第一产业投资薄弱;第三产业投资效率低却占用了大量的投资;第二产业的投资效率虽高于第三产业,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优化投资产业结构、提高投资效率的对策是:加强第一产业基础建设投资;统筹协调第二产业投资,优化产业内部投资结构;发展生产性服务行业,提高房地产和公共事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对茶叶交易方式的研究进行述评,介绍茶叶市场交易方式的分类及其特点,通过对不同交易方式的比较评估,提出完善我国茶叶市场交易方式的对策:(1)促进由直接交易方式为主向间接交易方式为主转变;(2)建设以拍卖交易方式为主体的多个交易平台;(3)建设以比赛交易方式为核心的交易机制作为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自己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目前该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碳市场发展滞后,缺乏国际话语权;区域性碳市场失衡,全国性碳市场缺失;碳减排指标无法分解,碳交易制度尚未建立。中国碳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健全,碳交易非标准化,交易成本难下降,人才和中介短缺,交易所"有场无市"。这种碳交易市场不完整性的机理在于:尚未界定碳排放权,交易缺乏法律基础;碳排放权初始分配难体现公平和效率;碳监测和报告制度缺失导致管控不力;碳交易制度缺乏制度衔接和制度支持。只有事先在内在机理和作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真正解决建立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才能使整个市场的建立和运作更加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碳汇交易是碳排放权交易中的重要类型。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有必要将海洋碳汇纳入碳交易市场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压力。福建省在海洋强省战略背景下,应当发挥地缘优势,试点建设海峡两岸碳汇交易市场,通过先行先试的立法空间出台地方性法规,在地方层面先行完善立法,通过立法保护海洋碳汇,明晰产权,规范交易,选择合同适用的准据法,约定仲裁解决争议纠纷。  相似文献   

20.
利用DEA模型,对重庆市2000—2018年的旅游产业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影响重庆市旅游产业效率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探究.研究表明:重庆市旅游产业效率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特征;星级酒店的投入冗余情况较为严重,主要受投资回报周期与季节性影响;城市化水平对重庆市旅游产业效率具有积极拉动作用;劳动力结构、旅游接待能力对重庆市旅游产业效率有一定程度的负向拉动作用.根据实证结果,从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结构、完善交通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