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民的适度参与和民意的充分表达是实现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本文以2009年广州番禺区垃圾焚烧厂选址的公共决策事件为切人点,分析此次事件中所涉相关组织及群体在利益博弈中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探讨公众参与在推进公共政策民主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论述了随着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政府治理中将公民的力量导入公共决策的体系,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是我国目前形成良好政治生活状态的趋势。,同时指出由于存在抵触行政绩效、参与者是否平等和社会能否共善等难题,公民参与的可操作性备受挑战。因此,从公民参与的正当性以及困境的摆脱来证明其可操性,为公民的有序参与提供有效途径对我国的科学决策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指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自主决定公共政策的议题、程序,通过国家的力量实现对公民社会的自治,这种参与要求公民具有理性的自我认识能力、基本的正义感能力以及形成合理的善的观念的能力作为前提.公民的这些道德能力的形成的保证是公民拥有参与公共活动的基本财富与公民社会和法治秩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民主从代议制民主向协商民主、政治民主向行政民主的不断强化和转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成为现代民主的基石和核心。转型期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传统政治文化、强势政府、参与制度缺失虚置、公民参与能力不足、社会组织发展滞后是制约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影响因素。推进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健康有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健全参与制度、创新公民参与形式以及提升公民参与能力四方面通盘考量与践行,从而使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实化于能。  相似文献   

6.
试论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方式的有效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公民进入公共决策过程的重要条件;对参与方式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关系到公民参与的效果,现实中公民参与方式的失效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公民参与的有序化进行;公共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要求公民参与方式的形式意义与实质价值相统一,需要在确定优选标准、优化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参与方式进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7.
广州公民政治参与有明显的特征:组织化程度较高;以制度化和理性化的政治参与为主,同时存在非制度化和非理性化的政治参与;民生型问题是政治参与的关注焦点;新闻媒体是政治参与的主流渠道;政治参与因社会地位的不同而体现出层次性。把握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广州公民政治参与朝有序化方向发展、推进政治民主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服务对象是公民,目的是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因此公民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决定着最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同时,也是该体系建设的评价标准之一,提高公民参与度是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等同样重要的课题。文章以黑龙江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足之处、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吴锦旗 《南都学坛》2009,29(6):105-109
2007年的厦门PX事件可以说是公民有序参与的一个标本。公民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参与是有选择的,公民有序参与的驱动力来自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各样的利益需求。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决定了公民参与必要性,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政府公共政策所固有的缺陷和不足成为公民有序参与的触发机制,而我国现阶段的公民有序参与存在着制度缺位,这就迫使公民有序参与要进行恰当的技术选择。在政策参与的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保证公民有序参与的实现,公众则通过参与技术的选择形成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了政府与公众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公民所具有的一种普遍性和广泛性行为,对这一行为的研究不仅是现代政治学的重要课题,20世纪中期在西方逐渐兴起的公共选择学派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经济人"假设前提出发,可能推导出公民对公共选择采取"理性无知"的策略行为.要使公民参与公共选择的过程,就需要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同时在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强制"是一种需要的措施.强制是集体对其成员保持行动一致性的外在动力;社会政治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对公民参与行为具有"价值约束"作用;"最小后悔"的策略也是促使公民选择参与的心理动力.  相似文献   

11.
发生在2009年的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公共决策事件,就系统工程冲突分析的视角而言,存在着八种可行结局,局中人广州番禺区政府和当地居民有着不同的偏好向量。从冲突中的稳定性分析可以得出两个整体稳定性结局,一个合作解和一个非合作解,而合作解的实现需要政府认真切实地对待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适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民主政治潮流下,公民参与在公共决策中具有重要地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事实决策中,匮乏的公民参与和过度的公民参与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适度性应成为公民参与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不适度的公民参与可能产生的问题作为逻辑起点,在分析公民参与程度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依据公共决策的不同性质,确定公民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保证公民参与权的根本途径。公共政策制定中有了公民参与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政治的民主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怎样寻找到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最佳结合点,为此政府应该不断创新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保障制度,以更好的实现公民的参与权利。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决定着政府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有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增强对公共政策的回应与监督.实现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应该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政策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性民意表达机制与舆论监督机制,并培育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践行公民参与,培养公民参与文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提升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正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然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多元化使我国传统的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实践中,我国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本文拟从描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升措施两个方面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加以论述,以启发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和提供进一步分析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回顾公民参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参与已成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内容之一。从学术谱系和研究主题两个维度总结公民参与的研究。公民参与从政治参与话语中脱离后,促进了公民参与的发展,它反映了公民与政府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公民参与的研究围绕着公民参与的动力系统、公共机构的反应、公民参与的政策领域、公民参与的路径、形式与效果四个主题展开的。探索公民参与的发展轨迹为我国推进公民参与提供知识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教育政策制定是党和政府的决策系统对已经面临的教育政策问题采取行动的过程。一项政策的制定,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在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参与制定政策的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不同层面,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教育部门与资源配置部门、竞合或利益相关部门之间之所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都有其内在的需要或者说是行为动因,而这些动因不外乎各个部门自身对权力、利益、政绩和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