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3月10日,由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安徽财经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第二期)”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与中部崛起”为主题,就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城市发展动能转变和中国城镇化道路转变,城市群结构、绩效评估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论坛对促进城市群理论研究,加速中部地区崛起,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理念及其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更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体形态.打破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行政壁垒,实现行政边界、地理边界和经济边界的耦合,以城市群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单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回顾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从城市可持续发展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性及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并采用规范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21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山东半岛4个城市群属于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型,其余17个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基于研究结论,笔者认为可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优化空间结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三方面着手提升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主办,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改革》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暨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7月26-28日在安徽蚌埠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8家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的160多名代表参加了  相似文献   

4.
从服务经济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出发,探讨了城市群演进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城市群演进对服务业发展影响的分析框架,从城市群的专业化分工、市场规模和区域协调三条路径分别进行阐述。对中国五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城市群的经济联系总强度、地区专业化系数和运输联系强度对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结合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促进城市群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都出现一定的增长变化趋势.研究发现,长沙在长株潭城市群中的经济影响较大而在全省的经济影响偏小,而武汉在城市群中的经济影响偏小而在全省中的经济影响较大.本文推断,在国家核心城市--"两型社会"城市群中省会核心城市与"两型社会"城市群其他城市之间存在经济与资源环境利用的梯度规律.最后提出推动省会城市和城市群其他城市分工合作、利用好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的中国城市群经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EA方法和相关面板数据,对2009-2013年中国13个主要城市群的经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中国城市群经济效率变化趋势,探析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5年来中国城市群综合经济效率处于波动发展状态,同时超过一半的城市群具备继续扩张规模的潜力。城市群资源利用率平均在80%左右,其中劳动力冗余最多。区域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城市群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利用能力总体上最强,中部在规模集聚效应发挥方面略为领先,西部各方面都垫后。最终得出结论:各城市群要根据自己的现状“因群而异”地选择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城市群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对中国18个城市群的160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发展水平明显高出一般城市,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呈团块状和带状分布,不同城市群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经济规模、区域创新能力、经济外向度和产业结构是导致城市群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是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优化城市群内城市营商环境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七个维度构建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六大重点城市群的城市营商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群之间城市营商环境差距较大,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城市营商环境水平相对较高;同时,部分城市群内城市营商环境差距也较大,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内城市营商环境差距最大.分项指标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城市多数指标均大幅度优于其他城市群,但相应城市之间的两极分化程度也更为严重.建议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东北地区城市群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城市群的营商环境优势,有针对性地从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创新环境、金融服务、法治环境、政务环境等角度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实现"一城市群一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环鄱阳湖城市群是指以鄱阳湖为中心、涵盖周边6个地级市42个县的地理区域,是江西省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阵地.从环鄱阳湖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经济影响力和经济联系强度、城市流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表明,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的形成具备一定的条件.加强环鄱阳湖城市群空间的经济联系,应该构建一体化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基础设施、建立环鄱阳湖城市合作机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法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一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为中国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是个新的法律问题。着重运用经济法来调整城市群发展中的经济社会关系,将是中国城市群经济和社会发展法制保障模式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西部7个主要城市群在2001-2010年期间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2001-2010年期间,西部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上升了3.4%,主要来源是技术改进;选定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不稳定,最近出现了持续的下降趋势;西北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了5.3%,西南改善了2.1%.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西部城市群经济增长还处于投入增长阶段,利用效率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因此,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及比较,研究发现,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领先型集团、挑战型集团、追赶型集团、后进型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缩短四大集团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非均衡差异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建设进程中的地域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全力推进的庞大工程.既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和优化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利于从深层次上实现城市群建设的目标.我国是一个地域文化丰富的国家,地域文化对推进城市群建设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为了顺利实施城市群建设的进程,需要从区域文化整合的角度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国家正式力量和社会力量等的共同参与,从而为城市群建设提供社会文化上的便利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从单体城市向城市群(脉)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世界城市体系理论”与“网络城市理论”是当前中国城市群研究的两个热点领域.1996年以来,中国快速城市化阶段可以划分为城镇化为主的外延扩张时期和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城市集群发展时期.新时期,中国城市化改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城市化发展的集群趋势不断强化;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核极的城市群辐射功能的有效发挥与示范效应成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包容性诉求在城市改革目标中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主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随着经济发展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形成与扩张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和完善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今后,我们有必要确立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制度创新——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城市合作与发展,已成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后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之一,当前的区域协调发展日渐呈现城市群崛起趋势.但实际过程中,以城市群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实现还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从制度层面透视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隐性或显性的问题,可以发现,目前支撑中国城市间顺利合作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很弱,惟有改变城市发展机制及相应制度安排,推行城市群制度创新,才能确保区域协调发展的()现.  相似文献   

17.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进行网络密度、中心度、凝聚子群状况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密度高,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紧密;网络中心势较高,城市群网络化结构明显;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基于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群多中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单元,也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单中心的城市群易引发城市拥堵、环境污染以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多中心的城市群具有多个经济核心,有利于避免上述问题。以中国14个城市群的数据为基础,对城市群的多中心性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城市群多中心性与地区差异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城市群的多中心程度还不高,城市群多中心性与地区差异相关性不显著。维持合适的多中心性,促进功能与治理的多中心发展,应是今后区域规划与发展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促进西部地区崛起、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空间视角考察成渝城市群消费水平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动态演进规律,探索中国西部地区消费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研究发现:成渝城市群消费水平呈偏态分布,低层次消费水平地区占比大,结构较为稳定;总体差异趋于缩小,并始终由省域内差异所绝对主导;形成以成都和重庆主城区为极点的双核心结构,在省域交界处有明显的“断裂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关系,居民收入、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其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2001-2014年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综合指数、莫兰指数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测度并分析其空间格局,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程度表现出空间异质性特征;产业结构升级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影响是正的溢出效应;但对其他不可观测的因素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之间存在要素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