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概念.而互联网的发展则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它对政治系统所产生的冲击,特别是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培养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完善立法,构建我国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有序化、合法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公民改治参与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模式创新发展探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信息时代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模式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综合审视“互联网+”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可以发现:“互联网+”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良性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形成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变革创新,但不是教育本质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这种社会发展潮流,积极探索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模式.对此,就需要顺应“互联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场域的多维创新;需要利用“互联网+”实现本质和工具、现实与虚拟的多维和谐,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及其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对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应努力创新教育模式,寻找相应对策,把互联网锲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使思想政治工作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带来了深刻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策略,应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主客体关系,准确把握主客体关系的虚实二重性、搭建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平台、健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深入大学生实际,达到春风化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去科层化: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传播中的功能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受到政治组织控制,中国的政治传播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科层的层级与链条过长,也使信息传播中的失真较为严重.互联网的出现使政治传播呈现出扁平化和非线性的特点.从政治传播的角度看,互联网的最大功能在于打破了政治传播的科层制,使得层级传播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去科层化"的互联网重构了政治科层体系中的信息沟通,减少了传播的层级,提高了系统内的透明度,为政治决策提供了较为真实的信息环境.去科层化的互联网也重构了政治体系内的权力关系,使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民意间的博弈格局发生一定变化.在中国的政治转型中,互联网对民主化的推动是通过"去科层化"的机制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信息传输方式的革命,对商业、科技、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很多崭新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负面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发展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表达方式和政治参与意识。互联网对于大学生的政治表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规范大学生政治表达的路径,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泉利 《南方论刊》2006,(12):67-67,71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现代社会越来越快地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我国受网络传播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占1%,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身心健康等都产生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也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1.客…  相似文献   

9.
郭琰 《天府新论》2008,(6):22-25
互联网技术推进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但数字鸿沟与无序性网络参与的存在,也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努力实现、扩大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可以考虑:努力缩小数字鸿沟,扩大参与主体;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促进网络政治参与文明化;实现政府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伴随互联网成长的"00后"追求新奇,敢于表现、勇于展示自身优势,善于通过网络行使表达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00后"大学生是重要的政治参与群体,其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个人担当作为的意识,影响到整个网络安全和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当前,应发挥互联网优势,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加强思想政治队伍建设,适时引导大学生参与政治,进而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林奇富  殷昊 《学术月刊》2020,(10):77-88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作为信息来源、沟通媒介和虚拟的公共空间,互联网为用户获取政治信息、培育政治观点并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极大便利。无论是网民线上讨论所产生的网络民意,还是网民通过线上手段与政府进行的互动,都对政府的公共决策发挥着日趋重要的影响。从代表性的视角看,网民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社会大众,将决定这一参与形式对公共决策的价值和意义。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网民无论在人口特征还是在政治态度上均无法较好地代表大众,且在重要政治态度上缺乏一致性。网民的这一代表性偏差可能削弱当下中国互联网政治参与对公共决策的积极作用。当前政府制定公共决策应从全局出发,审慎对待互联网政治参与,不可盲从网络民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网民人数也在急剧增加,高校师生中上网普及率几近100%.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思维深刻影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演变。用户思维有效提升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社会化思维有效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互动性,简约思维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大数据思维有效提升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跨界思维与平台思维增强教育的多样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深刻影响,主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联网思维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互联网思维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中心,科学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立足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牟向东 《理论界》2004,(4):200-200,207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途径,而且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我们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占领新阵地。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第四传媒的互联网的出现,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阵地。它使大学生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为大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树立新观念,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网络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为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促进师生双方的沟通,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网络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互联网络迅速发展,如何以互联网为载体做好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医学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研究课题。互联网给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更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载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嵌入与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政治形态、文化生活环境以及公众的思维、行为、交往等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公众网络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与现实政治参与行为的变化,使公众政治参与出现网络化、碎片化、娱乐化的特点。同时,这些特征的出现也使公众政治参与人群愈加低龄化、参与内容凸显生活化、参与过程呈现碎片化、参与路径趋向扁平化以及参与平台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为互联网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表达样式。  相似文献   

17.
杨振宇 《南方论刊》2008,(10):47-48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民众政治素养及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在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互联网成为党政部门和民众间的一个重要的了解和沟通渠道,产生了党政部门和民众间互动的多种形式,对中国未来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信息需求的重要传播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及网上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性,提出了提高网上思政教育的若干实效性措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王世辉 《中文信息》2013,(9):183-183
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让知识的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引发了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学习理念的冲击,推动学习的每个过程都随知识的变革而被重塑,使“互联网+”时代的学生能实现网络化、泛在化、动态化、个性化的学习,深刻改变其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情境和学习体验。文章从分析“互联网+学习”新形态的特征入手,分析“互联网+学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问题,从优化网络资源、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大数据功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优化师生交互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