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不久前发现的一九一九年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与西南军阀签订的军事秘约,以及一九二○年西南军阀的“联直制皖”策略两个实例,说明南北军阀本质是相同的。一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权。孙中山愤于皖系军阀的飞扬拔扈、倒行逆施,决心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从一九一七年下半年起揭起了护法运动的旗帜,宣布出师北伐。段祺瑞北京政府决定派兵南下,与护法军作战,于是爆发了护法战争。其时,南方护法军组成了粤、湘、桂三省联军,以广西督军谭浩明为联军总司令。而北方则是直系军阀吴佩孚打先锋。湖南成为南北双方争夺的主要地区,护法战争集中在湖南衡山、宝庆、长沙一带进行。护法军先胜后败,延至一九一七年十二月,直系吴佩孚先后攻占长沙、衡阳等地。在战争进程中,南北双方的内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北洋军阀内部,皖系和直系的矛盾表面化了。段祺瑞欲以直系力量实行其“武力统一”政策,直系冯国璋等人则不甘心为皖系卖命,却在宣扬愿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南争端。其次,南方各省,滇、桂等系军阀表面虽然“拥护”护法,而骨子里却在为自己扩张地盘打算,给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制造了种种困难。直系军阀一鼓吹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南争端,即得到以桂  相似文献   

2.
1920年7月爆发的直皖战争,以皖系的失败,直奉两系的胜利而告终。皖系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参战主将曲同丰在关键时刻被俘投降,应该说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曲同丰原为皖系边防军第一师师长,直皖战争爆发时,段祺瑞任命他为皖军第二路军司令兼前敌司令,率部驻京汉线。7月18日,他和他的师部人员于前线被俘并投降直系吴佩孚,这是客观事实。当时,直系头子曹锟曾就此事通告其前敌各军:“边防军第一师完全溃败,师、旅、团长等归向来保”。曲的被俘,使战场形势急转直下,终于造成直军转败为  相似文献   

3.
衡阳撤防在直皖关系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1918年-1920年间,湖南前线吴佩孚等直军将领由提请撤防到全部撤军,此中全过程集中折射出直皖关系由基本共存到势不两立的本质性演变.皖系最终陷入全面孤立,直系以此为转折点,成为北方政局演变的主导力量.这其中,皖系核心层唯派系利益是图,极端自私的决策与失当的应对举措是影响直皖关系演变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奉系军阀与直皖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皖战争的爆发,是直皖两派军阀间长期存在并日趋激化的矛盾和纷争的必然结果。但奉系军阀的居中挑拨、推波助澜以及直接出兵参战,对直皖战争的发生及其结局无疑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对皖、奉联合抗直的局面何以破裂;直、奉反皖同盟又是如何形成的;奉张在直、皖间的纵横捭阖对战争的爆发起了怎样的作用;直、皖两军酣战之际,奉军的出兵参战又对战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的探讨,既关系到人们对直皖战争的原因和结局的认识,也有助于了解战后直、奉旋起争斗和混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护法时期以迄晚年其宗旨始终不变,但其策略手段却采取利用各派系军阀之间的矛盾与之斡旋的方针政策。他既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军阀段祺瑞、卢永祥、李厚基建立粤、奉、皖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三角联盟”;又与直皖战后北方最大实力派吴佩孚试探“孙吴合作”,为实现“统一中国”的目的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1917—1918年的冯段之争并非直皖之争丁长清目前在大多论及北洋军阀问题的著述和撰文中,一般都将1917年冯国璋代理民国大总统后,与国务总理段棋瑞围绕着北京政权执掌之争的种种拉帮结伙、明争暗斗的作法,归结为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队体系内部分裂的直系和皖系...  相似文献   

7.
一东北军空军从其产生到消亡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这十年中,它大致经历了草创、拓展、扩充、队制四个时期。 1.草创时期(1921年1月~1923年9月)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张作霖打着“武力调停”的旗号,协同直军与皖军作战。战事以皖军失败,奉直军阀同掌北京政权告终。是役,张作霖虏获甚多,其中包括经由汤玉麟从直系手中分润“南苑飞机12架”,均分别装车“运往奉天”。这些飞机除有3架亨得利佩吉式旅客运输机外,余皆  相似文献   

8.
1922年发生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胜奉败而告终.对此原因的分析,目前史学界缺乏探讨,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敬祈指正.影响第一次直奉战争结局的因素首先表现在政治方面.直系在政治上处于人心所向的优势地位.“一般市民之深居私语,以及其日夜之所盼望,则无一不以为最后之胜利,当属之直军.一闻直军少有失利,口不敢言,而皆疾首蹙额,有不豫之色,是决非直军加之以金钱之运动,与夫势之压迫,而使之然也,盖即所谓天视天听,公理自在人心也.甚至报纸之鼓吹,愈倾向于安福与奉系交系者,而市民对于直军之希望亦愈大,盖其互相剿袭之照例谣言,早已为市民所窥破,而其所谓此方之胜利者,不啻明言为彼方之胜利也.”①事实也确实如此,正如马千里所说:“吴佩服孚大得全胜,无论中外人的视线,全都集中在吴佩孚的一身了.有说他是大英雄的;有说他是中国之栋梁柱石的;对于他恭维的,赞扬的,是很多,甚至于有看见过某报另外载吴氏阵亡而大哭的;甚至于有听见吴氏战胜约集友朋把酒庆贺的.”②国际舆论亦倾向直系,“直奉战后,英美烟公司之某英人,亦捐赠直军纸烟及食物甚多,以表示其欢迎之意,外人每谓中国军队为土匪,不以人类视之,而对于直军则特别敬重,谓其纪律精神,可与欧美军队抗衡,于英人之犒馈直军,盖足以见之矣.”③  相似文献   

9.
1924年9、10月间,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与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再次交手.出人预料的是.在实力上占优势的直系军阀却失败了.有人认为,是奉系战胜了直系;也有人认为.是一些偶然的因素导致直系当时的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直系垮台呢?笔者认为.直系的垮台,不仅仅是它当时面临着的种种困难,更重要的是在“五四”运动以后,人民革命的思潮已开始影响到了军阀集团的内部,从而间接地冲击了军阀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第一军和胡景翼领导的国民军第二军在北方抗击、牵制着近50万奉、直、晋、鲁各系军阀势力,通过南口大战、西安解围、甘肃平乱,继而挥师东进,与南方国民革命军遥相呼应,会师中原,为铲除北洋军阀,完成北伐大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国民军所以能目标明确地策应北伐,并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是与李大钊自始至终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 一、确立“联合国民军,打倒段奉”的正确策略 随着1924年11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刚刚宣告成立的中华民国国民军和奉系张作霖的不共戴天之敌——直系军阀倒台,国奉双方暂时维系着表面“合作”的局面。当时冯玉祥请段祺瑞出山维持政局,段却与张作霖暗通款曲,排挤冯玉祥。奉系15万大军三次进逼京畿,其武力称雄、席卷全国的野  相似文献   

11.
皖系军阀与日本的勾结一直是皖系军阀被诟病的根本所在。综观皖系军阀与日本"亲善"的全过程,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所决定,虽然皖系军阀对日本的妥协与屈从是主要的,但单一地以出卖国家利益或者无条件地主动迎合并不是皖系军阀对日外交的全部内容。在努力换取日本对其支持的前提下,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也试图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抗衡日本无限膨胀的侵略欲望。皖系军阀与日本在亲善的背后是利用、友好之中有戒备、追随之下有抗争、屈从之中有背离甚至妥协之中也有拒绝,这些复杂的历史动因与要素的相互交织才是皖系对日外交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正> 大革命时期的冯玉祥,对革命的发展和失败都有一定影响。本文就这期间冯玉祥的功和过、政治态度转变的原因及其教训提出一些看法,请同志们指正。(一)从“北京政变”到“中原会师”对革命曾有功绩1924年10月,冯玉祥身为直系军阀集团的将领、北洋军阀政府的陆军检阅使,利用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机会,联合直系将领孙岳、胡景翼,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在北京的统治,囚禁贿选总统曹锟,驱逐溥仪出宫,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大计”。冯所统率的部队,从此基本上脱离了北洋军阀系统,改称“国民军”,以表示服从孙中山的革命事  相似文献   

13.
<正> 1927年7月,是国共两党第一次由合作到分裂从而也是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由于这个转折,才酿成了国共合作历史上的一场悲剧。那末,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敌强我弱”是其主要原因,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南北统一”。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长江流域,皖系、直系军阀土崩瓦解,吴佩孚、孙传芳落荒而逃,奉系军阀张作霖如惊弓之鸟,躲进了自己的“老巢”。这充分说明当时革命力量足以推翻旧军阀的反动统治,怎能说是敌强我弱呢?或许有人讲“敌强我弱”中的“敌”,还应把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包括在内。但是,把国民党新右派当作革命的对象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而不是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国共统一战线的破裂,即国共分裂才是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1 上海和会破裂前后,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或处在发展、成长之中,或正酝酿着新的分化组合,南北政局处于短暂的相对平静状态.但就各军阀派系而言,其内部矛盾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仍在发展变化着. 北洋军阀方面,直、皖两系的矛盾日渐激化.1917年10月,属于直系的长江三督联名提议"停止湖南战争".同年11月14日,进入湖南的北洋军王汝贤、范国璋部,也按冯国璋的意图,通电主张"征求南北各省意见,持平协议"而免纷争.随后,两人自动退兵.王、范此举造成北洋军在湖南  相似文献   

15.
皖春同志的《正确与错误的辩证法》一文,所提出的认识发展中的矛盾转化和发展形式等问题,究竟怎样理解才是正确的?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皖春同志的中心论点,是把“错误认识”当作认识发展中的“中间阶段”和“必由之路”。这个结论是由以下的逻辑推出的:对立着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正确与错误是一对对立的范畴,因此,它们必然交替转化,而使认识的历史发展呈现为“正确——错误——正确”的公式,他说这是认识发展的“曲折性”和“客观规律”。由此,他认为:错误认识的出现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正确认识必须以错误认识为其前导。  相似文献   

16.
皖春同志在《安徽日报》上回答一个读者的问题时,提出了这样的论点:——人在认识过程中,必然要犯错误;错误必然有两极;两极必然要转化;因此人的认识通过“左”右摇摆而达到正确,是客观规律。这个论点,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为了答复反对者的批评,皖春同志又写了—篇文章,题为《正确与错误的辩证法》。在这篇文章中,皖春同志不仅肯定了原来的论点,而且还补充了一些新的论点,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1918年奉军入关是在徐树铮导演和策划下的一次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其目的在于“借奉打直”,复活段内阁,从而贯彻段祺瑞和自己制定的“武力统一”的“国是”主张,实现国家统一。徐树铮成功引奉军人关虽然达到了复活段内阁,继续推行武力统一的短期目的,但从长远看也埋下了直皖失和、奉皖失和的伏笔,从而加快了皖系的灭亡,加剧了中国政局的动荡。  相似文献   

18.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集团中具有强烈政治野心的少壮派人物 ,他不仅时刻抓紧兵权 ,扩大兵权 ,而且日夜梦想“武力统一” ,以攫夺最高的政治权力。直皖战争胜利后 ,他就曾连续倡议召开“国民大会”和“庐山国是会议” ,其目的就是要以此取消当时的南北两政府 ,尝试着另组一掌握政治极峰的政府。然而那时他的军事实力还未能达到一呼百应的程度 ,而且还有在北洋军阀集团中鼎足而立的奉系势力在障碍着他实现梦想。因此 ,他的种种政治企图都失败了。 1 92 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胜奉败而告终后 ,直系势力迅速扩大 ,直接和间接占据着直隶、河南、湖北…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三年秋至一九二五年秋,李宗仁、黄绍竑率领“定桂军”、讨贼军”,通过铲除陆荣廷残部、消灭沈鸿英努力,驱除唐继尧滇军的战争,终一统一了广西。李、黄统一广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呢?笔者希望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各位前辈。 一、统一广西,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愿望,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发展。 1、地方割剧,政局混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七日(旧历九月十七日),在武昌首义影响下,广西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原巡抚沈秉堃为都督,藩台王芝祥、提督陆荣廷为副都督。一九一二年,陆荣廷独霸广西。护国战争时期,他又进占广东,把势力发展到湖南,旧桂系军阀的基础,就在此时确定。陆氏声威赫赫,被称为“南中国第一人”。而旧桂系军阀却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一九年的南北议和,集中地反映了民国前期,尤其自护法战争以来,中国大地上变幻莫测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各种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南北议和从酝酿到举行和平会议这一具体过程的再探讨,说明从护法以来的南北对峙到南北“合流”这一事态发展的必然性。一袁世凯复辟帝制败亡以后,中国形成更加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一九一七年夏,段棋瑞以讨逆为名,驱逐张勋,取消复辟,把自己装扮成“再造民国”的功臣,旋即以国务总理身份总揽大权,发布对德宣战令,乘机扩充属于他的“参战军”,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想以武力控制全国。这种情况,对皖系以外的军阀势力无异于是一种严重的威胁。长期“拥兵自固”而又野心勃勃的西南军阀对此尤抱反感。因此,当孙中山南下揭起护法旗帜时,西南实力人物遂纷纷表示支持他与北洋军阀对抗。孙中山其所以要组织护法运动,是鉴于“叛督称兵,约法失败,国会毁弃,民意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