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宫立 《东方论坛》2012,(3):87-96
樊骏先生作为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杰出代表,在总结第一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学术经验的同时,积极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他在发现和扶植第三、四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他还积极地捐助资金促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曾是一门显学。研究者的目光总能经由文学聚焦现实问题,故而能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思想呼应。进入90年代后,由于社会的分化与价值多元取向,现代文学研究开始显得"相对平静,甚至给人以沉寂感"~①。现代文学研究在日益学术化的同时,思想的分量却在逐步退减。学术突显,思想淡出,虽是大趋势,但依然不乏一批在学术理性中坚守人文情怀的学者。他们把自己的现实体验与文学感受融为一体,以新的方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角度,简要叙述了单演义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与劳绩.文章认为,单演义先生是属于那类带着严格的中国传统的学术训练和做人规范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最早的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清代乾嘉学派的学术传统而从事中国新文学资料的挖掘、搜集和整理的工作,以中国传统学人的为人为师之道授业讲学、教书育人,一手开辟并坚守了中国西北地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鲁迅研究的阵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科点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的主干专业。 该学科点源于原中央大学文学研究室,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陈中凡、方光焘、吴梅、卢冀野、孙席珍等一大批学术大家,以他们杰出的学术成就,奠定了本学科点的雄厚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陈瘦竹、陈白尘、叶子铭、董健、邹恬、许志英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5.
实证学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学风是中国学术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传统学风,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实证学风一直未能占据主导地位。1950—1970年代现代文学研究盛行以论带史,1980年代又强调当代性、主体性和片面性,1990年代又有学者质疑实证学风,进入21世际则追逐“理论”与“想像”,实证学风一直备受批判、质疑和冷落。实证学风未能有效建立的原因:一是现代文学的政治目的与实证学风难以相容;二是用实证学风做学问的效率较低;但更重要的是,现代文学研究界未能端正对实证学风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经过70年代末的拨乱反正、80年代的解放思想,发生了剧烈的变革。90年代平静了下来,开始追求独立的学术品格,要求遵循学术规范。研究内容从政治向文化大规模位移,给现代文学作文化的定位,内在外在批评同受重视,拓展边缘课题,提出新的理论视角.“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进展,本学科学术史的创建——这些方面的成绩说明现代文学研究,开始了从“学以致用”向着“分析整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徐鹏绪教授的新著《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第一部以"文献学"名称出版的厚重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不仅可以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青年学者指明治学门径,而且对于正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仁,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在本学科的文献学建设方面,这部著作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应该给与高度的重视和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相比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面所取得的有限的进展,文学史的研究与书写方面的成绩无疑更为坚实。但是,在学者们对其起点、历史分期及其特征等问题不断的争议声中,文学史书写与叙述的创新变得异常困难,虽然如此,因受最新的西方理论、研究方法的影响,相继涌现出“海外汉学热”“思想史热”“文化研究热”以及“现代性”理论统摄下所建构的诸多学术成果。在诸种研究思路、取向中,不那么受人注意的是一种“文献学”的思路。这种思路虽然并不排斥新的理论、方法,但它更多地希望继承中西古典学、文献学学术传统,以版本、目录、校勘、辑佚、辨伪、考据之道切入现代文学之研究,其要旨在视文学文本为一文献史料,进而发掘并利用新的文献史料(原始资料),综合既有的原始资料、研究(二手资料),对现代文学作出新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者应该有自己的立足点——叶朗教授的美学研究叶朗教授的美学研究于80年代初开始引人注目。叶朗教授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学者(特别就人文学科而言)不应该以及时追踪西方最新学术思潮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和最大光荣,中国学者应该有自己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界对学科建设和意义重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其中的"新国学",通俗文学、旧体诗"入史","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和"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等问题给予了具体分析和积极回应,认为中国现代文学近年来所出现的意义重建和学科反思的学术思潮,与20世纪80年代初的方法论突围不同,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中对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全面反思和焦虑,有着扩大意义空间、重建新的学科地位、重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责任和社会价值的多重意图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后期,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经过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偏于简单的政治批评。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就是必要的政治批评和深入的理论批评的有机结合。把握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存在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一是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所批判的所谓“实用主义的”写历史的办法,一是以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的途径。只有正确地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社会基础的关系,才能真正地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思潮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正确地引导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民俗相生相伴,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发生发展有着内在联系。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女性民俗作为文学启蒙的一个触手,其发展也经历了民俗与启蒙的互动、民俗与政治的博弈、民俗与风情的融合等阶段。女性民俗的文学嬗变,其背后体现出时代作用于文学的复杂因素,研究其文学发展脉络对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也开启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新的批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叙事诗创作形态的出现及成长,是现代文化背景下中西文学碰撞与对话中形成的具有现代性的文学类型之一.本文通过对30年代叙事诗创作形态的描述,和它的文学成长经验与审美要求的历史考察分析,期望发现并探索叙事诗文体类型在现代文学整体中的演变及意义,以及对中国现代诗学文体形式核心骨架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从而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建立在具体的文学类型史叙述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改造问题是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中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世纪性的核心问题。致思路向的狭隘、研究视角的偏颇和对“现代性”义涵的认知模糊和混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胡塞尔的现象哲学特别关注于人类的意识现象,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透视现代中国文学现象的认识论。现代性由纯粹的思想问题转换为综合性的美学问题,实现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视野转换。现代性美学是由三个层面有机构成的理论框架,它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提供了指针。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话语范型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型,即由八十年代的以启蒙主义作为价值准则的"现代化"到九十年代对"现代性"进行全面反思的"文学现代性"。这一转型意味着我们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价值评判更趋多元化,有助于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揭示现代文学中一度"被压抑的现代性",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现代性"话语的遮蔽性,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一定要考虑到它发生的特殊语境、历史进程的具体性和文学文本所呈现的复杂、多样甚至悖论性的"现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东西文化的交融与互补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东西文化现代性发生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向发展中的东方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启蒙策略、革命策略与退守策略三种文化现代性的建设方案.它们彼此冲突又相互影响,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发展的复杂的历史状况.文化东亚的客观存在,使得中国及日本、朝鲜和韩国等东亚各国现当代文学在文化全球化以及现代东方文化发展道路上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深入研究与探讨中国及东亚现当代文学的现当代性之路也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人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主要局限于现代小说这类文体上,而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在文体方面存在的多样性的特点。中国现代戏剧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在很早就对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予以关注的,特别是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的洪深曾经系统地从理论上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做了分析和总结。在当代学者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时,这一点几乎无人提及。这既不符合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实际,也不利于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从"白话文学"的倡导到试图建立白话诗格律的努力,中间有一条清晰的线索,那就是对白话文学自身形式问题的关注,以及从形式上完善白话文学的努力。现代文学中围绕文学形式与技巧问题的争论,应当被视为五四文学修辞论层面的展开,而不应当是五四文学精神的反动。在后来对五四文学的解释中,其修辞论层面要么被漠视,要么被曲解,这与人们对五四文学精神内涵的片面理解有关。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特定的社会机缘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学观念的变化,使得试图从形式上完善白话文学这一努力被边缘化并最终被迫中断。对于中国白话文学自身的发展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基础。他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他的现代批评意识和观念,他所运用的现代批评原则和方法,都成了一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今天开展中国文学研究的楷模。  相似文献   

20.
狂飙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重要文学社团,由于多种原因,狂飙社成员的作品长期以来不受人们重视,人们对此了解甚少并充满误解。加大狂飙社成员作品的出版及研究力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丰富并完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一个独特的案例;有助于当代中国人正确认识自己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