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智慧校园是当前“互联网+”思维与学校教育深度联合的生动体现,是高校整合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资源,实现有效提升的重要平台.文章从智慧校园的发展背景及特性价值出发,结合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梳理了智慧校园与高校德育的内在关系,并探讨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校园亚文化——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探讨校园亚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校园亚文化的德育功效,并客观地分析了校园亚文化的消极作用,提出要加强对校园亚文化的引导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弱化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物质环境、制度约束与激励及精神文化的德育功能,提升德育实效,既是当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迫切需要。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下多元文化负面作用及灌输式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明显弱化。必须营造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完善合理的校园制度文化,培育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教育技术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德育工作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益,形成和谐校园文化,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等方面.因此,高校要通过切实加强教育技术中心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技术人员素质,大力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有效推进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人员交流合作等措施,促进高校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和谐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手机普及和短信功能使高校出现"拇指族",大学校园"拇指文化"流行。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找出其出现和盛行的原因,正确分析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从而研究正确引导校园"拇指文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岱飚 《理论界》2015,(3):148-150
高校公寓建设是构建精美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之一,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寓是否和谐,要处理好三大因素,即宿舍环境、宿舍管理服务人员水平、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只有努力认真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我们才能真正建设和谐公寓,推进和谐校园工作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7.
马婷  何炉进 《兰州学刊》2013,(6):220-222
校园传媒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塑造主体,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特点加速校园传媒的转型发展,创新系统机制、联动文化机制、涌现性机制等合力形成校园传媒联动建设的动力机制。"沪青"平台联动建设为文章提供实践分析基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线上与线下、场内与场外、校内外等多种载体、渠道、模式、层级的联动共同打造引领新风尚的立体校园文化平台。文章认为引入协同创新机制、借力新媒体发展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是新媒体时代校园传媒联动建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光文 《江汉论坛》2003,(7):120-123
信息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科学定位高校德育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高校德育工作应该从关系到国家命运这个高度,围绕学生成才这个核心,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树立德育工作的新观念,遵循德育工作的科学原则,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相似文献   

9.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实现路径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作为新兴校园媒体,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不同于其他校园媒体的显著特征,它不仅是高校的新闻宣传媒介和生活服务平台,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具有宣传示范、舆论引导、教育服务和互动交流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应从技术支撑、内容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推动校园各类媒体的深度融合,将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更好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成功是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通过论述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及其根源,并提出了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与学生德育工作协调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是中国封建社会主观唯心主义德育思想的集大成者,科尔伯格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从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及儿童教育思想特色等方面比较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挖掘传统德育资源,合理借鉴西方先进德育理论、增强道德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桂莲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5):67-69,108
结合道德与社会生产的关系,从道德需要发展的特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结构特点、我国转型期的发展特点等出发论述了我国以青少年为道德教育主要对象的原因。在分析影响道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在生产视阈下我国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原则,并根据青少年的心智发育阶段性特点提出了不同教育阶段道德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艺术教育的宗旨与德育的目标有很多共同点,两者在方法论上也有其相近之处,所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德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教育客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的客体指道德文化信息,是德育目标的反映与体现,需要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地调整自身。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形成反差;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政治化倾向严重;缺乏层次性。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开发高质量的、供主体接受的、与主体利益相关的、活跃的道德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汪雪娇  丛大川 《理论界》2014,(3):189-192
当代大学生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少数大学生的道德缺失状况亦令人担忧,主要表现为:在道德境界上缺乏奉献精神;在道德实践上偏重物质享受;在道德观念上以个人为中心;在道德理想上表现为理想追求较低。导致少数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观念冲突的社会现状、脱离实际的学校道德教育、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德育、独生子女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应对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对策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改变道德教育理念、采用道德内化方法、营造培育美德的环境、健全道德的奖罚制度。  相似文献   

16.
论儒家伦理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从人的成长与塑造、社会的安顿与治理方面凸显了伦理教育的地位、作用与价值,并从德教与文教的角度较好地论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行忠信”、“明人伦”、“隆礼贵义”等理论,主张从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个人道德品质德性方面进行培育熏陶,通过“因材施教”、“教养结合”、“慎言敏行”、“寓情于理”等方法,以实现《大学》中所提出的“明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的目的。儒家关于伦理教育的理论,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是可以为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和伦理教育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环境、家庭及个体的道德体验是道德态度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社会道德文化、道德教育、参照群体,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及其道德态度,对社会道德的观察学习及其达到的道德知觉水平、道德经验的情绪后果、需要的满足等因素会从不同角度影响个体道德态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提高高校德育的有效性,要变道德说教为制度建设,以规则、规定来规范人的行为;道德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自身利益出发培养学生"利他"的行为;道德教育在凭借制度的教化作用的同时,还要把对学生的服务作为德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发展困境。分析其成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解决大学生道德教育困难,需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培育主体精神和意识,进行经济伦理教育,发挥教师榜样作用,并要创设优良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不断提升大学生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最近,"捞尸门"、"李刚门"、"杀幼门"等恶性事件震惊全国。其发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各级学校德育教育功能的失灵无疑甚为关键。就高校而言,应当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道德模板,以全体员工为教育主体,以"身教"为最主要途径,将德育教育渗入各种课外活动中、各种科目的课堂教学中、各种日常生活琐事中,全面构建道德小环境,最大限度地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