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有着较为丰富的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思想。他们的东方社会与法律观是其经济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并且是其经济观点的有力论证 ,进而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法国、德国的思想界关于东方问题的看法有所不同 ,近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东方社会与法律思想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 ,他们对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孟德斯鸠的东方专制主义学说模式的影响。① 而孟德斯鸠关于东方的分析又同英国人在东方 (主要是印度 )的殖民活动彼此印证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被视为西方人促进东方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其二 ,近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第一次试图把“东方专制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来分析。② 他们在考察财富的形成与分配的社会经济条件时 ,通常把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制度作为与欧洲经济制度截然不同的一种经济现象来进行比较研究。因此 ,他们关于东方专制主义以及对整个东方问题的思考 ,都被置于一种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在这里 ,我们着重叙述A·斯密、R·琼斯和J·S·穆勒的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最发达的法治国家之一.英国法制的发展历程揭示了法治与法律人共同体、法律教育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法治是法律人共同体活动的根本目标和最高追求,而通过法律教育培养法律人共同体又是实现法治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影响近代英法美三国政体发展不同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社会结社在三国发展的分殊流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法律与权力关系样态的变化.近代英国宪政民主制的成功,得益于英国自中世纪以来一直存续和坚守了社会结社、多元权力共存结构和法律至上传统,即使代议制民主的出现也没有改变此格局;近代法国宪政民主制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晚期以来社会结社受毁,最终引发了单一权力中心的权力至上强化和法律至上传统的丧失;近代美国宪政民主制的成功,受益于继受和发展了其殖民母国--英国的社会结社、多元权力共存结构和法律至上传统.社会结社视阈下考察近代英法美三国宪政民主制的成败原因,具有事半功倍效果.  相似文献   

4.
司法独立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公认的一项法律原则,它作为一种制度肇始于英国。英国的法律历史土壤为司法独立的确立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历史渊源。英国社会很早就确立了司法在社会控制机制中的权威地位.以抵制国王的专政。法律至上观念的早期传承,使得精通法律的专业法官开始全面接掌原本属于国王的司法权。而精密的法律运行所孕育出来的职业化法官和律师,形成了地位崇高、力量强大的职业共同体,他们致力于维护普通法。从而使得英国的司法独立有了实体的承载而得以存续和加强。  相似文献   

5.
英国普通法的独特性来源于它的传统主义法律历史观,这种法律历史观与发源于欧洲大陆的历史主义法律历史观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影响到西方世界对于法治概念的整体理解.本文从普通法的思想渊源着手,对传统主义法律历史观的形成进行分析,旨在厘清两大法系的历史哲学基础的区别,并试图发掘这种法律历史观对于中国现阶段法律变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律内部的文化冲突与变迁,特别是多元法律理念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法律制度的多重属性.中国法同时包含了中国传统、社会主义性质和西方现代法律精神的三重因素.中华法律传统是“有等差的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法律特点是“政治权力之下的社会秩序”,西方法律传统是“个人权利和经济的繁荣”.中国法的三重属性之间,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冲突的一面.中华法系传统与社会主义法律都基于社群主义,不同于西方现代法律中的个人主义;社会主义法律与现代西方法律都体现了现代法律精神,不同于中华法系的古代性;从中华法系传统到现代西方法律代表了人类法律从古代到现代的一般发展模式,不同于法律史中特例的社会主义法律.虽然西方现代法律在20世纪初期和中期曾两度侵入,但是法律的社会主义和中华法系传统仍然是中国现行法中的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精神是西方教会法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教会法是基督教律条在法律上的载体,其演变与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的命运密切相关。随着基督教进入英国,教会法开始渗透到英国世俗社会中,逐渐形成了教会与世俗社会权力二元制衡的格局。当教会法不再能直接以强制力的形式影响英国世俗法律时,其逐渐转化为英国衡平法中衡平、良心等思想,内化为英国法律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变革传统法律文化观念,建设现代化法律文化。本文指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因素,并提出了构建法治型的现代法律文化思路。  相似文献   

9.
法律传统是在长时期的历史当中逐渐形成而延续至今,从而对一个社会的法律现实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实质影响的有关法律的价值观和法律思维。法律传统属于法律文化,但法律文化并不就是法律传统。法律传统具有历史延续性、精神性、整体性、民族性和无意识性特质,它主要由法律心态、法律意识、法律价值观念、法律思维方式和法律行为定势等基本要素构成。法律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缓慢地演进,而这个过程也就是法律传统的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香港回归后,香港劳工法面对摆脱英国殖民地色彩的影响,立法保障劳工权益,构建香港和谐劳资关系等多重挑战。本文剖析了香港劳工法律渊源,揭示了香港劳工法改革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加快香港劳工成文法制定以应对各种挑战的法律主张。  相似文献   

11.
威廉·琼斯在印度文学研究上坚守人文主义学术传统,以一种超前的世界文学视野和文化多元性理念来观照梵语文学并给予同情理解,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定型思维.他从莫卧儿帝国的文化压制和婆罗门阶层的知识垄断中发掘出大量古代梵语典籍,奠定了英国的印度学的重要基础,并在欧亚大陆上产生了两个深远影响:打破了欧洲人对印度文学的无知,启迪了赫尔德、歌德的世界文学观念;激发了印度人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和文化革新运动"孟加拉文艺复兴"的兴起.然而,琼斯又受专业主义学术潮流和殖民主义力量的裹挟,他的印度法律研究沦为了殖民统治的附庸.琼斯印度学为当今东西方之间的跨文化理解与交往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镜鉴.  相似文献   

12.
张秋实 《理论界》2012,(4):71-73
随着英国学者对年鉴、诉讼卷宗、法官私人记录等法律史料的整理,在法学及史学领域的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层次材料的解读,形成了现代英国法律史研究的不同模式,按照代表人物大致可分为四个流派:梅特兰式、普拉克内特式、密尔松式以及密尔松之后的新模式,四种理论模式的建立是对不同材料选取及不同的研究方法运用的结果。各种模式彼此补充完善,开创了英国法律史研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当前法律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大学法学院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机制设置上都各具特色。我国政法类、综合类、理工类和其他类型的高校也都根据自身特点建构了相应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大庆师范学院法学院在2012年成立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机制积极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各国所处的环境不同,一些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如英、美、法等国家首先在内发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法律模式。同时这些先发展的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对于落后国家进行干预,使得日本、俄国、印度等落后国家成为他们扩展和冲击的对象,从而使得这些国家的法律体系具有外发型模式的特征。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内发型法律模式,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近代也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最终其法律模式具有鲜明的混合型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冯丹荔 《东岳论丛》2008,29(1):191-194
作为普通法系法律教育的典型代表,英国的转法系课程的设置,法学理论教育与法律职业培训各司其职,层层淘汰式的"司法考试"注重实务能力的考查,行业组织对法律教育全方位介入式的监督和管理等四个制度设计保证了其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紧密衔接。受此启示,在我国目前法律人才培养中,要求非法学专业毕业生报考司法考试前修完法学本科的核心课程并考试合格,在司法考试后开展职业培训课程,相应增加对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举办第二次司法考试等是解决法学人才培养与法律职业脱节问题的重要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传统是社会发展的根基。我国有注重与自然和谐、各国家民族间和谐和社会家庭和谐的法律文明传统。我国法律发展要利用我国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在全面地、历史地评价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把发掘法律现代化的资源作为当代人的历史使命,即注重我国传统法律精神的发掘与弘扬,继承传统法律意识,促进法律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树卿 《理论界》2010,(2):82-84
在英国宪法中,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产生可以溯源于《大宪章》,它被视为权利和自由的基石。美国继承了这一原则,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在美国,正当法律程序分为程序性的和实质性的,而后者是英国没有的。并且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往往和司法审查制度结合在一起,被用来审查联邦和州的立法,这种运作方式也是英国所陌生的。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在于英美之间在宪法观及权利观念上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各国中,印度率先于2002年制定了《生物多样性法》,建立了印度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印度的生物资源及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基本法律规定、管理框架、获取程序、法律责任及申诉、生物多样性基金及惠益分享的制度安排合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主权原则、机构设置、程序创新和法律明确。认真研究印度相关制度,可为我国制定生物资源和传统知识的获取和惠益分享的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秦文 《理论界》2010,(12):62-65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法律,往往与宗教、道德、习惯等相互交织,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丰富的民族特色与特定的文化内涵。礼的尊崇与达摩信仰融汇了中国和印度对于法律的态度、信念、心理与情感,深深植根于中印传统法律文化的土壤,表现出与西方迥异的风格与特质。基于经济文化、政治结构、风俗习惯等因素,中印传统法律文化呈现出诸多共通而又相异之处。对两国传统法律文化之异同进行比较,既为回顾法律文化传统、展望法治发展前景,又希冀以印度为镜,透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继受与革新。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的法律信任及其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东岳论丛》2009,30(8):162-166
法治的内在要素要求人们对法普遍尊重、信任和信仰。民众对法律的不信任必将减损他们对法律的信仰。无法律信任,就无法律信仰。法律信任是社会信任的重要基础。对于当前中国来说,法律信任比法律信仰是一个更现实的社会问题。传统中国的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烙有强烈的人治色彩;而中国在社会转型中产生的部分问题,也影响了人们的法律信任。培养国民树立法律信任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应通过法律制度设计、法律实施、法律宣传推动法律信任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