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中村改造基本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中村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障碍。城中村的存在既妨碍城市的建设规划,也妨碍城市治安和城市居民生活。目前城中村改造缺乏国家统一的立法,而地方立法对改造中利益补偿和分配实行模糊的处理方法,只能暂时掩盖矛盾。城中村改造的法律问题涉及农民身份的转换、集体经济性质的转换和农民利益的补偿、安置,也涉及村委会或居委会与由村民组成的城中村改造建设发展公司的法律关系的认定。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因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化管理制度的障碍而产生的特有社会现象."城中村"给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带来了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任务是改革现行与农村城市化不相适应的法规政策和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避免大量新的"城中村"产生.其次,对已成型的"城中村",应从物质形态改造入手,以关乎村民根本利益的房屋清理确权为切入点,均衡各方利益,多渠道筹资,统一征地拆迁、规划建设、落实安置,推进"城中村"改造.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与周边的城市化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始终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城中村的"负功能"大于"正功能"时,应打破村中村的空间格局,进行城中村拆迁、开发。但其悖论在于:村民和村集体作为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代理人,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主导城中村的拆迁、开发过程,而是将主导权交给城市政府,可能会使自身利益遭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城市政府如能遵循"帕累托优化"原则,结合实际,创新城中村拆迁开发模式,可以创造出令多方"共赢"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其住房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多数农民工租房居住在房价比较低廉的城中村,但近年来大范围的城中村拆迁,使他们失去了这个主要的居住地,农民工的去留已成为很大的现实问题。当前城中村拆迁补偿主要涉及的是当地居民,而对作为房客的农民工在此过程中的损失尚未考虑在内,因而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提出相应对策补偿拆迁过程中农民工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话题,其中主要涉及拆迁补偿和居民安置两个核心问题。保定市某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补偿办法,不仅考虑了居民目前的生活而且考虑了居民的未来,虽然大多数居民接受了此项实施办法,但普遍认为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居民对补偿标准的认识有差异;对补偿标准的兑现存在疑惑;居民担心未来生活质量。为此,需要多管齐下完善城中村居民的安置,包括完善征地补偿标准;丰富补偿内容;补偿与养老相结合;组织长线就业培训等等。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城市拆迁过程中,由于诸多复杂因素,引起了许多纠纷与矛盾,有的甚至非常严重。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涉及到复杂法律关系的处理,包括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这两种法律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拆迁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关系到拆迁法律关系中各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问题。同时,现有的城市拆迁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给这类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不便。本文拟从城市拆迁中的法律关系、拆迁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城市拆迁中行政机关的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地认识和解决拆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被《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代替)予以规范,“城中村”房屋属于集体土地上房屋,其拆迁补偿方式及程序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根据《物权法》规定,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同拆迁城市房屋一样,非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不得拆迁、非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不得拆迁、非依法给予拆迁补偿不得拆迁。当前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好宪法和《物权法》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精神,规范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行为,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城中村"问题的现状特点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广州市"城中村"现象比较突出, 它是机制与管理滞后的产物, 与广州市城市经济、社会、空间发展极不协调, 也是"脏乱差"之场所和治安管理的隐患, 因此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为改造原则, 转变和提高农民素质, 解决村民变居民后的生活和工作出路, 是解决广州市"城中村"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城中村成为城市化改造的重点,城中村的拆迁补偿成为村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了村民的切身利益。本研究从城中村的拆迁补偿模式作为切入点,阐述我国现有的补偿模式,并结合B村的实际情况,分析现有补偿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一个使村民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合理的补偿模式。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被拆迁户的基本情况和拆迁补偿情况两方面分析,从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B村存在补偿模式单一、标准偏低、补偿模式没有考虑土地的价值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本研究中构建的合理的补偿模式应该包括货币补偿模式和非货币补偿模式,并指出非货币补偿模式必须涉及的三个方面:宅基地作价入股、就业和医疗养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城市正在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目前在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是如何确定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标准。山西省太原市2003年大规模启动城中村改造工作之后,不断探索和践行新的拆迁补偿标准,经历了没有统一标准、以"房"为依据制定补偿标准、以"地(宅基地)"为依据进行补偿几个不同的阶段。以"房"和以"地"为依据进行拆迁补偿,各有利弊。在今后城中村改造中,最合理最科学的拆迁补偿标准应是以"人"为依据进行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就是城市中的村庄,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研究城中村问题。研究城中村的环境问题,对实现城乡统筹、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城中村环境现状以及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3.
代孕行为引起的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孕技术作为一项人工生殖辅助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产生的。它的产生给人类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带来了福音,然而由该技术引起的代孕行为会涉及很多伦理及法律上的相关问题。各国对其态度不一,我国已于2001年立法禁止。探讨代孕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以及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作为现代城市与传统村落之间的"混合社区",城中村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改造城中村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城中村"改造的关键是突破"制度瓶颈",构建与身份转变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探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归纳和梳理相关法制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从法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中国最低生活保障法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立法,以达到保障基本人权,构建和谐社会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法律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资源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有关旅游资源的评价、规划、开发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但从总体上看,从法律保障的角度探讨对旅游资源开发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切实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落后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实际需求,亟待立法。  相似文献   

17.
塔克拉玛干南部地区城乡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现在是全疆乃至全国城乡经济建设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实施,给和田地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利用与城市建设的不合理、沙漠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趋严峻。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到城乡建设和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且还直接危及农村经济建设。本文在综合分析和田市未来发展的要求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为解决人类在高强度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快速发  相似文献   

18.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构建绿色城市,已日益成为广大城市居民的迫切愿望。作者认为构建绿色城市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增强人们的法制理念,并提出了构建绿色城市的几点法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推动洛阳市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福民强市"整体目标下,洛阳市投资环境整体向好。但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降低能耗的矛盾仍然突出,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从法治的视角,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需从社会治安、环境保护、鼓励投资、金融安全、司法公正、创建服务型政府等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