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证过许多经典,这里将是我最期待的完美!——OIV名誉总裁、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名誉庄主罗伯特·丁洛特先生  相似文献   

2.
朝鲜族的文学史,象其他民族的文学史一样,是在不懈地对自己的文学遗产潜心搜集、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渐臻完美的。这是一个相当艰辛的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许多有心人把散佚的资料一一搜集,把至今尚不为人们所知晓的遗产发掘出来,并倾注极大的心力将其真容公诸于众。我国的朝鲜族文学,虽则历史不长,却由于种种历史造成的原因,尚有很多资料亟待发掘。一些业已为人们所知的资料,也因其本身的不完整  相似文献   

3.
永定客家土楼的村落美伦美奂,是客家先民心中的期待与现实完美结合的民居典范,是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本文将土楼居住状况和俞孔坚教授笔下的居住模式——昆仑山模式和陶渊明模式作一比较,力图找出永定客家土楼之所以成为理想民居模式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他作为诗人却成了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受英美资产阶级的思想熏陶,向往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而对祖国的现实却缺乏基本的认识,结果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走向了消沉,这就是徐志摩理想悲剧的归因。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文学史或文学史是什么,即“p是q”的命题是难以回答的,甚至是不可能回答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学史具有一个永远只可接近而不可穷尽的本质,另一方面,每一个文学史家总是以各不相同的兴趣,理想,愿望乃至偏见在谈论文学史。尽管如此,我们却不可能摒弃这种命题形式,否则,我们将对“历史是文献”或“历史是事实”之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之世,和社会的大变革相适应,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学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对后世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这里,我所要评述的是孟子的诗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说孟  相似文献   

7.
人一直力图在主、客二分的世界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寻找最终的完美和统一,即寻找总体性的实现.但是十九世纪以来人们却陷入了技术统制的时代,人类失去了信仰和自我.如何克服这种困境,摆脱这种物化的危机成了二十世纪有良知的和有责任感的哲人们所肩举的重任.他们提出了种种"重建总体性"的方案,以期待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能够生成总体性的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8.
为了清楚阐述本书所讨论的对象、性质和范围,首先,我认为应该对各种不同种类的文学研究加以确切的区别。一般认为,文学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分支——文学史和文学批评——虽然有时也可分为三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后一种分类中的文学批评,实际上是指实用批评。尽管这一说法还未得到普遍的承认,许多作家还在继续以“文学批评”这一术语来概括理论探讨和实用批评。我却认为应该保持二者的区别,而把它们都看作是文学批评的再划分。然后,就理论性批评来说,在文学理论(the—  相似文献   

9.
在弘一法师绿树遮映的骨塔下,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高耸的碑石上,“悲喜交集”四个红色的耀眼大字,在萧瑟的松声中屹然不动,年复一年。它在告诉人们些什么呢?对于这样秘而不宣的内心轨迹,我是没有能力揭示它的只言片语的,也许你也不能——但我想起来了,那年大师正在书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携友而来——那是大师出道前认识的,也许有十几年不见面了,当满山门的弟子都期待一次亲情上演时,大师却执意下令把她赶走,这一举动曾经引来世人的唏嘘不已,只有大师自己清楚,只有那“悲喜交集”能告诉我们一些只言片语。人生的境界是自己的意识组成的,…  相似文献   

10.
简.爱和林黛玉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不朽形象,她们的处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命运却截然不同。全文从她们所处的环境、人格魅力、爱情理想和反抗精神及爱情结局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敬爱的郭老,以他革命家的胸怀,诗人的激情,科学家的气质,用诗般的语言,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作了具有诗人独特风格的热情洋溢的讲话——《科学的春天》。 这篇讲活,篇幅不长,只有一千八百来字;它的内容却那样的充买,语言词汇却那样的丰富;表达的思想感情却那样的完美;分段、谋篇却那样的清晰、严密,而《科学的春天》这个题目,又是如此的生动形象、富有诗意。“科学的春天”这五个字高度概括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它既描绘了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战胜“四人帮”摧残科学的严冬之后,我国的科学界满园春色的大好形势,又隐寓着对科学崭新成果的期待;既是我  相似文献   

12.
云芳 《今日南国》2007,(20):54-55
倾诉人:云芳女22岁手机销售员男友隐瞒了婚史,不知情的云芳无意中做了第三者。就在她想要退出时,男友的母亲找到了她。乖巧的云芳没想到自己能得到未来"婆婆"的支持,她决定将这场女人间的战争进行到底。期待一段完美的爱情我在一家手机店上班,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物,必须和言悦色,千方百计做成买卖。不过,不要以为我是一个庸俗市侩的女人,我其实也很期待一段完美的爱情,就像电影中演的那样。女主角当然是我,男主角嘛,只要是那个人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3.
尽管人们对当前新诗创作的评价不一,但一个客观的现实是它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庞大读者,以及在读者中的广泛影响。对于新诗,这是一种艰难,却也可以是一次新生式的蜕变。同样,当前的新诗研究期待着蜕变和突破,却也不无艰难。就我个人的看法,当前新诗研究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对民间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幻想中的完美世界,而意大利的深山中却有一个真实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斯图卡乐顿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尽管多数近亲结婚,而且饮食结构也不健康,但却都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5.
滁州:作为文学与文化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前,滁州罕有文人歌咏,仅仅作为地名出现于各类应用性文体之中.中唐以后,滁州进入文人视野,但相关作品中所呈现的是一个不具个性、形象模糊的滁州.宋初诗人王禹偁对滁州进行了较有个性却十分简略的描写.直到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的到来,滁州才迎来了它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崭露头角的时刻.欧阳修对滁州之美不仅全面发掘,而且大力弘扬和宣传.其所建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对滁州山水人文之美有提纲挈领的展现,其中醉翁亭影响尤为深远.作为滁州标志性建筑,至少可从四个方面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一、醉翁亭是欧阳修化解苦难、善处逆境的豁达情怀的感性显现;二、醉翁亭寄寓着人们对欧阳修刚正不阿、直道而行的政治操守的崇高敬意;三、醉翁亭传达出人们对国泰民安、天地同和的理想政治的深切期待;四、醉翁亭隐含着文人对"德政"与"闲雅"两种生活方式和谐统一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我的文化学术道路,涉及三个学科(鲁迅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文艺学方法论).我自幼酷爱鲁迅,自从1955年考取南开大学副博士后,鲁迅研究应该是我的正业.遗憾的是,在"左"的大潮裹挟下,我走过一段弯路.如梦初醒,已是两鬓霜染,首先是一大遗憾.在高校教书,除了深必须广,领导上交给了我一个大题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典>,我力求完美,但遭遇的是遗憾,十年"文革"的资料统统被删去,计50万字,结果只剩了二本半.不能不使我感到深深的遗憾.在八十年代中期,文艺学方法论热,但抄抄编编多,出类拔萃者少之又少,我夙好西方哲学,对康德、黑格尔寝馈有年,从这个水平看,愈觉寥寥.古人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我的<文艺学方法论>自199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以来,到2004年7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版第二次印刷,近10000册,我这本书在这一学科中十二年来始终处于高端.可是正在这丰收的愉悦中,我却得了心脑血管病和严重的三叉神经病,时时呻吟,读写俱废,这是我生存受到威胁的最大的遗憾,也是我追求完美的最大的遗憾,假使不生这些病,身体完好如初,我可以写部<鲁迅杂文研究>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已谢绝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稿约).  相似文献   

17.
近代文学,一般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8年间的文学,关于这八十年的文学发展状况,过去一直是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1989年冬天,我从友人那里看到任访秋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不由地为之欣喜,因为我深知学术界一直期待着这样一部专著的问世,期待着对近代文学所经历的一个非常复杂而艰辛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描述。现在,愿望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唐诗的精华?人们最喜爱哪些唐诗?这二者本来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可是,在相当一个时期里,大学课堂、各种文学史著作,着重讲授或论述的唐诗“精华”,相当一部分并不为读者所激赏。相反,某些非重点,文学史著作中某些陪衬,却成为艺术的常青树。人民大众不仅在树下欢赏,流连忘返,而且呼吸树木带来的新鲜空气,精神得到营养。我觉得,让无数读者烂熟于心,吟咏于口的唐诗,之所以历年而不衰,最根本的原因是具有感人  相似文献   

19.
茅盾的《从牯岭到东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文艺论文,它一发表,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现在流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以及有影响的茅盾研究专著,对此文均有评价,尽管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精神并无明显的分歧。而茅盾在《亡命生活——回忆录[十一]》中,却以较长的篇幅、阐述了此文的内容,阐明了与众不同的看法。因此,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这一桩“公案”,很有必要进行再探讨,以求得到公允的“判决”。  相似文献   

20.
老舍解放后的戏剧创作,堪称“勤多好。”——文学史基本上是这样写,评论家也大都如此讲。确实,老舍热情足,干劲大,动笔勤,产量高,这是人们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值得称道的。但是,纵观老舍的戏剧创作,却明显感到,他既有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实践的一面,也有违背艺术法则而任意编造的地方“好”字之说,委实不能令人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