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国际法在自决权主体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导致了自决权主体研究中的泛化现象。根据国际法的宗旨和国际社会的实践,少数者、土著人、一国内的部分人民、主权国家和个人均不得被界定为自决权主体。自决权主体只能界定为"国族"和"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随意扩大自决权主体的范围,不利于国际国内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自决权理论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版本,即马克思主义的自决权、国际法上的自决权和西方学者的自决权。这三种不同版本的自决权对于自决权的性质、适用范围和内容等有着不同的主张。我们在理解和把握自决权的内涵时,应以国际法版本为主,以另外两个版本为辅。  相似文献   

3.
生育自决权是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7条所规定的公民有生育的权利。目前,有关生育自决权的研究虽然较多,但仍有待深入发掘。从性质来看,它是人权。从主体来看,它为已婚者所享有,未婚者无论性别、年龄均不能享有。从内容来看,它包括三项权能,即自由地、负责地决定子女的数量、间隔、时机,但依法受到限制。平等主体侵权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妨害夫妻各方内心真意的形成、妨害对真意的表达。人民法院目前可以类推适用《侵权责任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该权利有必要也有可能设计成民事权利,具体的立法设想为:在《婚姻法》中明确规定夫妻各自享有依法自由地决定他们的子女的数量、间隔、时机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的推进与改革开放的主体意识密切相关.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只有增强改革开放的主体意识,才能进一步调动改革开放主体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保证改革开放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并向纵深发展.为此,需要认真反思改革开放主体意识的历史与现状,充分认识增强改革开放主体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和落实增强改革开放主体意识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6.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就是要准确把握人民是改革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这一科学内涵,遵循个人主体与社会总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意识与改革客体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与凝聚共识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导向意义、凝聚作用和评价功能。只有将人民主体思想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全过程,才能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人民主体论的理论实质是确立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主体论”,以此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内在结构为主体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机理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主体逻辑,理论基础为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这一结构由习近平人民主体论的唯物史观体系化导出,机理落成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新时代的这一发展线索依照唯物辩证法主体路径展开,分析路线为:劳动过程文明规划→主体逻辑与人民主体范畴→中国式现代化→主体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难题是“中国式”与“现代化”如何结合。依循人民至上,主体范畴落脚于主体现代化;作为对中国式与现代化的理论注解,主体范畴导出经济范畴的路径锁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道路特征和实践品格。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突出社会主义主体范畴对于景观现代化的概念统帅作用,理性定格党对于社会经济工作的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8.
廉思  潘维 《社会科学》2008,27(6):32-3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民族自决"为理念基础的全民公决运动使得许多殖民地国家获得了独立.20世纪90年代,随着第三波民主浪潮的出现,全民公决运动又使许多国家分崩离析.目前,要求"自决"和"独立"的全民公决运动仍在继续,并危及到许多独立主权国家的存亡.从全民公决的视角对民族自决理论进行反思,对民族自决权与国家主权、住民自决的适用范围等多个国际政治重大问题进行法理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唐亚林 《学术界》2022,(8):5-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从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通过人民的主体角色的确立、主体地位的保障、主体力量的统合、主体价值的塑造等主体内容构建方式,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论”。人民概念与角色从基于革命的单纯经济政治概念与功能到基于建设的人民与执政党、国家和政府间关系的复合概念与功能的多样扩展,人民主体地位基于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而获得的制度保障,人民主体力量基于执政党力量对人民力量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量有机统合的合力生成,人民主体价值基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与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体两面”式双重建构,四者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塑造了内蕴新型主体功能、新型主体制度、新型主体力量与新型主体价值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通过用“使命型政党”统合“制度”、“人”与“治理”的方式,锻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理性力量,开创了“人民主体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主体思想,无疑包含着对西方现代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人本"思想的参考借鉴,但最为根本的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体的批判及其劳动主体思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一思想源头。列宁晚年新型国家建设及其工农主体构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二思想源头。中国共产党人服务人民的宗旨及其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传统,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第三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11.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略,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选择,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价值.全民共享集中凸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指向,确证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主旨;全面共享深刻阐释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生成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规定;共建共享突出表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手段,建构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样态;渐进共享清晰展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演进,指引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进路.  相似文献   

12.
共享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略,是新的历史方位下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选择,蕴含着丰富的人民主体价值.全民共享集中凸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指向,确证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主旨;全面共享深刻阐释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要求,生成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规定;共建共享突出表达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手段,建构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样态;渐进共享清晰展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演进,指引共享理念的人民主体价值进路.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从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来看 ,还是从社会历史的发展途径和实践主体来看 ,都要求“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做人民利益的忠诚代表”。建党八十年历史和经验更验证了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在习近平总书记所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丰富的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深深的、浓浓的忧民情怀和改善民生的多种切实举措;二是深刻的、 明确的重民思想和肯定人民作用的理论阐述;三是可行的、 具体的为民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这些丰富的论述赋予人民主体地位思想以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17.
理论创新是政党建设的根本保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创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必须树立“人民主体”思想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人民主体地位与毛泽东传统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历史与逻辑的知行推演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实质触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在为什么人上如何安身立命的根本内核。五四时期经历白话文革新运动洗礼的青年毛泽东,一方面内心依然浸染着传统经史小说的精神积淀,服膺为生民立命的观乎人文并在个体与组织、意志与行动、国家与社会治理上化成天下;另一方面,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革命实践,为唤醒民族自觉与国家独立复兴,提供了灵活解读服务主体对象化的广阔空间,升华了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历史话语情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认识到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和创造历史的作用,超越了以往关于人民历史地位和作用观点的局限性,实现了人民观上的革命,将人民视为历史的缔造者。从马克思人民观的内在逻辑来看,马克思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找到了历史的真正主体;以实践观为前提,看到了人民的历史创造作用;以人民主体思想为核心,充分证明了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人民解放为价值归宿,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体现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民主政治实践模式,是超越资产阶级狭隘性的人民民主,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优势。权力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形成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人民性的三维结构。权力主体的人民性要求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必须坚持"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察";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强调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实践主体,强调协商民主实践参与主体的广泛多元性、参与层次和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及参与过程的真实性;价值主体的人民性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和价值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人民在协商民主实践中的价值创造主体、价值评判主体和价值共享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