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苏丹尼罗河岸的贾阿林、舍基亚和栋古拉这三大阿拉伯部落,从殖民时代以来一直主宰着苏丹的政治、经济、安全等重要国家部门。他们在构建苏丹国家身份上拥有主导性,并利用身份政治的运行机制不断巩固其权力优势。苏丹河岸阿拉伯部落的早期发展优势、奴隶贸易以及英国殖民统治遗产是其塑造身份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政治化是后殖民时代阿拉伯部落巩固身份地位的主要策略与手段。而身份政治所形成的"中央-外围"模式使非阿拉伯和非穆斯林部落不断遭受边缘化,引发持续至今且难以弥合的部落冲突。因此苏丹急需摆脱身份政治陷阱,构建基于国家统一的国民认同。  相似文献   

2.
苏丹小说的诞生现代小说出现在苏丹文学中的时间比埃及、沙姆地区晚20年.现代小说出现之前,在苏丹口头文学中,已流传着一些民间传奇故事,如《莱拉的痴情汉》的爱情悲剧和沙漠好汉的冒险故事.1948年,奥斯曼·穆罕默德·哈希姆出版的传奇故事《塔旧杰》,描写了英雄穆罕立格为保卫部落免受其他部落的入侵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和牺牲.这篇传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世界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家众多,部落纷繁。7世纪初,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统一后,便展开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运动,不仅将伊斯兰教传至被征服地区,而且还促进了阿拉伯语的传播。但是,阿拉伯半岛自古部落林立,各部落在语言习惯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以部落为基础的各远征军在被征服区域的长期驻扎,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原因引起的阿拉伯部落迁徙活动,将这些部落的语言习惯带到了他们生活的新天地,并且影响了当地居民。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环境的变迁,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且渗透着某些阿拉伯部落语言习惯的各种方言,使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呈现出通用阿拉伯语与千姿百态的阿拉伯方言并存的局面。 不同地区的方言在语言习惯上固然有很多差别,但历史上一些联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其方言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鉴于也门与海湾地区有陆路走廊相通,阿拉伯半岛与苏丹隔红海相望,也门人曾是伊斯兰征服运动的主力军,盖哈坦人及阿拉伯半岛中部的一些部落曾西渡红海迁居苏丹或东涉沙漠迁居阿拉伯湾沿岸等情况,这三个地区的主要方言,存在相似现象,现将词法方面的某些相似现象简述如下: 一、将一些词中的读成 苏丹方言将等读成也门人将读成阿联酋人将读成。 有些阿拉伯语言学者将这种现象归结于和  相似文献   

4.
苏丹南方地域辽阔,人口希稀少,约500多万,仅占苏丹人口的1/4.但那里部落众多,语言繁杂,风俗习惯各异,交通不发达,许多地区仍停留在半原始的社会状态,因而有许多希奇古怪的事情值得人们去了解,去调查,这里仅就一些主要部落的风俗习惯和地理民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玛迪部落玛迪部落聚居在苏丹最东南的长60英里、宽45英里的一块地区内,据统计,玛迪部落人口约4万人,大多数笃信基督教,少数信奉伊斯兰教. 玛迪男人种田、放牧,女人操持家务.过去玛迪人的平均寿命达80岁,近年来,由于致人死亡的“萃萃蝇”肆虐,人口死亡率上升,使玛迪人的平均寿命减到60岁左右. 玛迪部落的教育事业较其他部落发达,不少家庭关心儿童的文化教育,现有19所小学,一  相似文献   

6.
女事资讯     
印度:一妻多夫见怪不怪 印度北部山区部落民族的“一妻多夫制”已有5000年的历史。这一习俗最早始于一个本达法部落,是由该部落的一重大事件引起的。据说在5000多年前,该部落与外族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历史上被称为马哈巴哈拉塔战役。当时该部落有同胞五兄弟为捍卫本部落利益立下卓越战功,部落头领为表彰这五兄弟,将其公主达尔巴娣同时嫁给五兄弟为妻。从此,人们沿用部落领袖的做法,“一妻多夫制”便开始流行,其婚姻基本形式是一家同胞几兄弟同时以一女人为妻。在这以后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虽然外部世界发生了天翻地…  相似文献   

7.
哈拉伊卜是位于埃及东南角与苏丹东北角交界处一块有争议的三角形地带,东面俯瞰红海.雨量充沛,沿海一带土地肥沃,境内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但这里的社会至今仍然相当落后,人们还过着原始的部落生活。哈拉伊卜地方不大,但地区内居住着好几个部落,总称为“白沙里亚”部落。部落人皮肤暗黑,头发长而粗糙,呈青黑色。他们头缠白围巾,形如一个好几层的头垫(头顶重物时的垫子),身着白色大袍,外罩马甲或外套,他们讲部落方言,很少有人精通阿拉伯语。部落的人们信奉伊斯兰教,妇女受教规的约束,在没有丈夫或家人陪同下,一般不外出。  相似文献   

8.
扎耶德     
扎耶德·本·苏丹·阿勒纳哈扬是1971年12月2日独立起来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任总统,1976年连选连任迄今。国内各部落称颂他是国家团结力量的支柱,国外有人赞誉他是个卓越的战略家。扎耶德于1918年出生在阿布扎比沙漠中狩猎区的篷帐里,自幼练就了打猎和驯鹰的特殊本领,因客观条件限制,学习机会不多。他父亲夏赫勃特.苏丹在1928年担任阿布扎比酋长,优越的景况,使青年时代的扎耶德养成了高傲习气  相似文献   

9.
贝贾部落的远祖来自阿拉伯半岛,他生有七个儿子和众多女儿,子孙繁衍,发展成为贝贾族,现居住在苏丹的红海省和卡萨拉省一带。贝贾人以放牧为主,饲养骆驼和羊,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很勇敢,善于舞剑,身上常佩戴匕首和短剑,用以自卫。  相似文献   

10.
"懒其实是一种生活时尚方式,也是极有价值的卖点。"李莎在说这番话时,对自己的"懒人部落"作出了经典的诠释。因为,她就是从懒中发现巨大的商机,经营懒人用品,不到两年,就赢来身家百万。  相似文献   

11.
要闻快递     
国际新闻环境恶化造成苏丹局势动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6月22日在内罗毕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最近数十年来苏丹气候环境的急剧恶化是造成这个国家局势动荡的根源之一。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就难以从根本匕恢复苏丹的稳定。报告说,苏丹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过去-10年来,苏丹北部地区的一些沙漠已经平均向南延伸了约100公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过度放牧——苏丹的牲畜总数已从过去不到2700万头增加到目前约1.35亿头。环境署专家预计,苏丹一些地区的降雨量未来将进一步减少,雨量分布将  相似文献   

12.
反弹原理     
许海维 《现代妇女》2008,(12):32-32
从前,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向他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往回走的时候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便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贪心的地主没能赶回来,因为他走得太远,累死在路上了。现实生活中有类似的人,他们虽然不贪,但是也走不回来。  相似文献   

13.
在阿拉伯现代文学和非洲现代文学中,苏丹文学是活跃而富有特色的一个部分。如果我们把苏丹现代文学比作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那末苏丹现代诗歌,便是这棵大树上最发达、最旺盛的枝干。目前阿拉伯文学评论界专门论述这一题目的专著不多,本文根据所能接触到的作品和资料,试对苏丹现代诗歌的发展及其主要流派进行粗略的概述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苏丹和埃及《一体化计划》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体化计划》的由来 苏丹在尼迈里总统执政期间,与埃及关系有较大发展。1973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苏丹派兵支援埃及。战后,苏丹和埃及在一些重大内外政策上,尤其在对待前苏联的政策上,出现了许多共通之处。1974年2月11日至22日,尼迈里率领由苏丹外交部长、文化部长、财经部长等高级官员组成庞大代表团,对埃及进行了正式访问。在同萨达特总统的会谈中,尼迈  相似文献   

15.
听LOGO讲故事     
在远古时代,代表各部落品牌形象的符号就是图腾。当时的图腾基本都是一种“外残内慈”的形象,目的是起到恐吓外来部落,保护本部落族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品牌在西方词典里源于烙印,就是人们为了区别各自的牲畜的所有权,在牲畜身上烙出印记。这种方式发展到今天,就是通过注册商标,使品牌的符号形象代衷特定所有权人对品牌的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6.
苏丹港     
苏丹港是苏丹东北部红海省的省会,它滨临红海,与吉达港相望,是苏丹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每年入港船只达1200多艘,承担着苏丹95%以上的对外贸易任务。苏丹港由英国人建于1905年,是一  相似文献   

17.
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青、自尼罗河的会合处,一座巨大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友谊厅工地。竣工期渐近,但正厅的铝合金大门,因超宽而铁路局通知无法发运,故一直停放在苏丹港的货场上。为保证按期完工,双方代表商定派汽车取道古尔拜水坝,尽快将大门运回工地。为执行此项任务,我随车队穿越沙漠,日夜兼程,虽风餐露宿,却一直沉浸在友谊的欢乐之中。  相似文献   

18.
苏丹大使夫人娜迪雅·阿瓦德非常钟情中国陶瓷,陶瓷艺术品在她的家里随处可见。谈起在中国 生活的这一年,她说留给她的印象极为深刻。文中,她为我们讲述了中国与苏丹在众多方面的异 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问: 我怀孕三个月了,发现肚子上长了不少妊娠纹,该怎么应对呢? 答: 大约90%的准妈妈都会有妊娠纹,为了缓解妊娠纹,多食用下面这七种食物很有效果哦. 1.西红柿.西红柿具有保养皮肤的功效,可以有效预防妊娠纹.但西红柿性寒,如果空腹食用容易造成腹痛,所以准妈妈食用前应先吃点其他食物.  相似文献   

20.
苏丹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的国家.长流不息的尼罗河给这一块干涸的沙漠大地带来了甘露和生机,并产生了许多独特、奇异的风俗.古老的文身饰新潮,使这一古国文明更增添不少新的魅力. 苏丹有很多传统习俗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变化,例如,过去苏丹新娘在举行婚礼时,要用鞭子实实在在地鞭挞新郎,这是新郎自己要求的,他忍受这巨大的疼痛,是为了向新娘及其家人证明,他能够担负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