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时期高校的发展中,教育统计作为“晴雨表”在战略规划及各类政策的制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新时期高校实施科学管理的有力工具,高等教育统计工作以其及时、准确、完整的的优势对高校管理工作的效果起着直接的影响,但目前高校的发展中,其教育统计已沦为为政府部门服务的工具,一味地“闭门统计”,无视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向内统计失去了积极的指导意义,此外,也致使年度静态总量统计不再有其应有的数据价值,高校的管理也会因为缺乏有效统计数据的支撑而陷于短视和被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教育统计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统计主体意识缺失背景下的高校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能为业内同仁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如今随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一系列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新媒体与教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其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的基础上具体提出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以期在新时期更好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育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高校教育所连接的是我国的人才命脉,直接决定国家的发展基础和条件。在现阶段社会制度的要求下,教育逐渐走向群众路线,高校教育已经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教学管理制度通过以人为本理论的着重要地位整合充分发挥了其教育地位,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扩招明显增加了大学生数量,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内心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观不成熟,同样也不稳定,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为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的高等学校教育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高校的视觉设计专业的教学问题不断出现,其教育现状无法满足高校教育转型的需求。于是,视觉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开始出现,以“模块式”课程教学研究为开端,进行了一系列课程类型整改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型教育环境下,我国高校视觉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以及面对这一现状作出的课程转型工作,并对视觉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有效性是衡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高校作为思想最活跃、知识最密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最快的地方,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前沿阵地。在网络时代下,高校学生无论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行为表现上都出现了新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应地面对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越来越复杂的新情况,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实现其有效性,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先进技术开始在各行各业发挥价值,同时也促进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各学科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开始面临更多挑战。对于思政教育而言,将新媒体全面融合有利于提高其教育质量与效率,为了在新媒体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发展,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展开研究至关重要,探索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英语与思政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成为高校英语教师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特征,研究了新媒体背景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展开创新的意义,提出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期推动高校英语教学的作用发挥,促进思政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全保卫工作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的重点,因为它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所以其发展与影响意义重大。现阶段,为抓好安全保卫工作,高校不仅重点强化了思政教育工作,还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影响作用,利用师生双向沟通,完善了安全管理体系。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深度解析开创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新局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已经变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也应该重视新媒体行业带来的优势和便利条件,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带来了有力的契机,但是高校应该要密切注意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做好思政工作,并且形成良好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教育阵地,其教育体制也在进行深刻的变革,以期同时代发展相适应。然而,鉴于高校的管理制度和思想基于计划经济,面对教育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在怎样合理优化与运用教育资源,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以及高校同社会各种办学力量间的平等竞争等内外部的严峻形势下,高校自身管理滞后问题日渐显露出来,为此,高校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制度与方法,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够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继承、发展与创新的角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并提出几点促进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突发性网络事件与高校管理工作日益密切。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平台,与社会发展和稳定紧密相关。大学生群体是网络上作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思想与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容易走极端,甚至有可能在网络事件发生时被利用。与此同时,高校面临紧跟网络时代发展步伐,顺应新时期工作发展方向变化趋势的现实条件。在此条件下,高校突发性网络事件频频发生,高校网络舆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突发性网络事件处理有机结合,在学生工作中走出适应高校的引导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工作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世纪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大学生所身处的环境日益复杂,社会上不断涌现的关于大学生安全事故的报道,使得高校的安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就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的严峻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如何构建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做了相关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体育专项教育,具有专业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在旧的教育方法中,高校体育教育体现出一些弊端,对促进学生的素质养成效果不明显。素质教育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素质,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研究的问题。文章就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改革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探讨,为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德育实效性欠佳导致大学校园的不和谐现象日趋增多,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认为,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高校人文教育的缺位,人文教育的回归才是改进高校德育的根本出路。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文章解读人文教育,并探究高校德育和人文教育的内在关联。最后,提出了发展人文教育,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鲜事物逐渐出现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博、微信等多种事物成为“微时代”的重要载体。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业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因此,合理利用微时代的氛围有效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阐明微时代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教育的基本思想。在这个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更良好的成长。这种教学思想远远优越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其不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重视学生的独立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等。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本文对高校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质进行简要的探讨,然后给出一些实行这种教学思想的建议,希望能够为高校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得到迅速的普及,这让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严重地冲击每一个处在网络化时代的大学生的思想及价值体系。网络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它给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模式,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此情形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找出有所创新的地方,积极建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行政负责制,借助网络平台与学生开展互动式与主动性交流方式,以此完善大学生的人格,让其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高校体育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提高高校体育管理水平的措施,希望对教育行业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只有针对高校体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才能促进体育教育更好的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军事教学学科作为我国开展国防教育的关键组成,其在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校人才和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增强高校学生国防观念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是在介绍当前我国高校军事教学学科发展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对开展高校军事教育学科必要性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促进其发展的对策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