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的基础课,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第一期研修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这种厚望使我们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我认为,要高质量地上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就必须坚持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2.
如果从学科的视角定位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与经济,它应属于整个经济学学科中的第三等级。无产阶级中的政治经济学包含马克思主义化的政治经济学,而得出这一结论来源于阶级属性的考虑。但若是从它的组成部分来说,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与经济是马克思主义最详细、最完整、最深入地证明与利用。社会中的人民会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一系列各不相同的感知与理解,认为马克思主义中的政治与经济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便是其中的观念之一,接下来会在文章里进行进一步的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群体来说该课程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和教育途径,同时我们也要分析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性,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育的特点,在深入了解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及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育的状况基础上,探索出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教育特点的课程教育途径,以期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大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的必备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展开教学,承担着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课程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思想和教学资源。通过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思想,能够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成效。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长期的指导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具体应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对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公共课程中的必备要素。更是高职院校中培育士官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必修课。士官生们是未来部队基层单位的骨干或领导,是未来加快转型建设全面提高部队现代化水平的骨干力量,也是国家军队的重要力量。作为《马原》课程教师,培养的是军政双丰、志向远大的军事人才,因此对高职士官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士官生来讲,坚定理想信念是其生成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第一步,并且士官生所处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方式一定是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所以,高职院校的《马原》课必须抓牢士官生教育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可以构建《马原》课“四步”教学模式:一以信息化教学为基础、二以专题研讨教学为重点、三以经典著作分析为引领、四以参与式社会实践教学为辅助,致力将《马原》课打造成为坚定士官生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必须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完成。教学改革必须转变观念,因材施教,加强实践,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散发出理论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9.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朝信息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对于高职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例如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应用,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笔者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高职思想课教学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须顺应时代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整教学观念,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保证知、情、意、行的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本文以教育观念为着眼点,从教育价值观、人才质量观、教育实践观三个方面阐述了笔者对“原理”课教学改革中观念定位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13.
目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述在教学中所处位置尴尬,经典在本质意义上并不在场,或者以表面性在场遮蔽实质性悬置的处境.在经典缺失的背景之下,人们对原理的解读存在误区,价值维度缺失,人性化关怀不够.实施文本细读下的双向交流模式,有利于教学模式的转换,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4.
究竟什么是幸福?是衣食无忧,还是理想家园?是构建和谐社会,还是追求自身享乐?是主动创造幸福,还是坐享其乐?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社会形态是一个反映社会整体性特征,研究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类型及社会结构的社会历史观范畴。为了对社会形态有一个科学的把握,有必要对这一范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从经济、技术两个角度对社会形态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要依据不同受教群体进行调整和创新。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群体特点,通过有效利用多媒体平台、设计实施自主学习环节、分组管理、示范生培养等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的外显与内化。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早起领导人、五四运动的发起者,他一生都在探索救国富民的有效途径,经过对农民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考量,他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透视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变化过程有利于辅助理解革命者的成长决策规律,且对于避免施行违反马克思主义规律的行为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奥康纳是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结合马克主义基本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并在其《自然的理由》一书中加以分析和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深入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为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思想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是一切社会生产方式所共有的基础;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保障的最终目的;国家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在社会保障中应起着主导作用;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文章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蕴涵着浓厚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对人的本质、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实践的、历史的说明。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实践性具体体现在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照、对人的交往方式的关注和对人的发展历史的关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