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以东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37-39
城市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城市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和阻碍了灌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灌云县积极推进城市化,将撤乡并镇作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金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226-228
裁乡并镇是中国乡镇政权改革的模式之一。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裁乡并镇节约了大量的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改革的客观结果给乡村社会和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改革没能给村民带来效益,这些不便之处反过来又增加乡村治理的难度。本文对某县裁乡并镇所产生的利弊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以最大程度地弱化其弊端。 相似文献
3.
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此项改革在大多数地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乡(镇)村的财政状况来看,目前乡(镇)村财政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应从农村基层组织改革、妥善处理乡(镇)村的历史债务、健全财政收支制度、加强财源建设以及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寻求解决对策,以期农村税费改革达到最初目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乡(镇)政府经常性开支过高,冗员多,公共支出的结构和方式不尽合理,自主决策和决策质量不高等问题,在乡(镇)政府调查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进行原因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办公物品总量控制、公开集中采购;通讯交通等的公费支出变为公开的补贴,减少行政成本;退出力所不及的基础教育投资,让上级财政和社会更多的负担;提高决策能力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平与效益的博弈——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调查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自始至终都是公众颇为关注的热点问题。10年以来,撤点并校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直延续,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公平和效益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以近两年来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第一手调查资料为依据,进行理论创新,建立理论模型,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政策进行剖析和反思,揭示如何处理教育公平与效益的关系,并探讨当前教育政策中的前瞻性和持续性问题,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乡(镇)林业站建设历程与职能的基础上,针对林改后出现的林农增收与公益林保护,林权分散、资金投入不足与规模经营、扩大再生产,森林粗放式经营与林业产业升级等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乡(镇)林业站在林改后应调整职能,并从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商品林的经营、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方面阐述了林改后乡(镇)林业站职能调整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关于乡(镇)村债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6):45-48
目前乡(镇)村较为普遍存在的高额负债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制约了乡(镇)村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针对乡(镇)村负债的现状、成因,从经济、体制等方面入手,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一些消化乡(镇)村债务的具体对策,以期为解决乡(镇)村债务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宋彩惠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3):24-28
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乡(镇)行政环境下,阐述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实践困境,即乡(镇)政府能力呈弱化趋势、乡(镇)政府对上一级的依附性、乡(镇)干部双重角色冲突等,提出了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1)更新管理理念,转换角色;(2)加强改革,提升内动力;(3)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4)改革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9.
张新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34-38
1998年—2005年河南省三轮乡镇机构改革的成败得失表明,各级政府之间互相推脱分摊改革成本的责任,是致使改革虎头蛇尾的关键因素;而统筹考虑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强化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形成协调互动的合作型博弈机制,同样是改革善始善终的关键所在。构建乡镇机构改革的合作型博弈机制,要使各级政府间形成上下协调的利益互动机制,使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相互促进,构建不同主体间的利益整合和改革成本的合理分摊机制,以及县乡两级政权之间权责划分机制,促进乡镇政权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单玉丽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2,(8):39-42
税费改革是我国农村的第三次重大改革.目前税费改革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还存在着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有待在进一步的改革中加以探讨和解决.未来税费改革的总体方向,应是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税制,调整城乡分配政策,建立健全税费收缴和使用机制,以及加强配套措施改革等,最终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公平合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农村税制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优化成都市信息产业布局与结构的角度,通过分析成都东郊电子工业的历史与优势,对政府盘活成都东郊电子工业老区资源的举措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亚光电子厂、锦江电机厂、成都新兴仪器厂实施改革,初步摆脱困境的实践,展示了盘活成都东郊电子工业老区资源,加快成都东郊电子工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黄宝连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3-89
农村综合改革是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当前,关于农村综合改革的系统性研究不足,尚未提出一个清晰的制度分析框架,难以形成科学的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也难以揭示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整体面貌和具体问题的实质。该文提出一个涉及九项农村制度改革的制度分析框架,分三个层面进行阐述,提出改革的次序及价值取向,并以成都实验区为例加以分析,最后提出: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是当前和未来改革方向,理论研究要从制度体系的整体出发。 相似文献
13.
14.
李广斌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6-9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青海省海西州乡镇机构和事业站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乡镇机构改革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论乡镇改革与乡镇机构改革的性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42-45
中国自周代确立“乡制”几千年来,先后经历了“乡官制”、“职役制”、“自治制”和“政党制”下的多种形式变革,期间或延续或中断,或重视或忽略,或继承或革新,多表现为地域性、宗法性、自治性、零散性、非固定性等特征。可以说,迄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乡镇政权像中国这样频繁变动、混乱无序。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乡镇机构改革的实质和核心问题是解决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问题,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提高乡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乡镇体制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湘潭市1995年撤区并乡改革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乡镇管理体制的有益尝试。然而,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这次改革并不彻底,新体制确而不立,运行不畅,造成诸多后遗症。根据实地调查,列举了撤区并乡后遗症的种种表现,并提出了相应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乡镇机构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新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5)
1998、2001年和2005年下半年,河南省基于缓解地方财政短缺的压力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考虑,主要围绕着“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进行了三轮乡镇机构改革。在前二轮改革中,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之间互相推脱分摊改革成本的责任,结果都变成了虎头蛇尾的“假改革”。在第三轮改革中,省委、省政府强化了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着力解决改革中所引发的各种复杂矛盾,最终形成了有效整合、协调一致的合作型博弈机制,可称得上是善始善终的“真刀真枪改革”。下一步,我国将重点进行市、县两级机构改革,为防止出现低效率的重复博弈,建议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这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省一级则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快,但现阶段乡镇机构存在一些不适应于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况非常严重。如:乡镇机构人员和规模与当地农村发展规模和需求不协调,条块管理体制引发各种矛盾,乡镇人大权力边缘化,乡镇机构管理僵化和官僚化,等等。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农村转变过程中,乡镇机构改革必要性日益明显。而乡镇机构改革,必须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由过去注重政治导向型向政治导向、经济服务并重转化,以及必须适合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快,但现阶段乡镇机构存在一些不适应于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况非常严重.如乡镇机构人员和规模与当地农村发展规模和需求不协调,条块管理体制引发各种矛盾,乡镇人大权力边缘化,乡镇机构管理僵化和官僚化,等等.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农村转变过程中,乡镇机构改革必要性日益明显.而乡镇机构改革,必须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由过去注重政治导向型向政治导向、经济服务并重转化,以及必须适合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张新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58-63
1998年、2001年和2005年,河南省基于缓解地方财政短缺的压力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考虑,主要围绕着“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进行了三轮乡镇机构改革。在前两轮改革中,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之间互相推脱分摊改革成本的责任,结果这两次改革都变成了虎头蛇尾的“假改革”;在第三轮改革中,省委、省政府强化了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统筹考虑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着力解决改革中所引发的各种复杂矛盾,最终形成了有效整合、协调一致的合作型博弈机制,仅用3个多月就解决了长期困扰河南农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因此称得上是善始善终的“真刀真枪改革”。下一步,我国将重点进行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为防止出现低效率的重复博弈,建议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这项复杂而艰巨的改革工程,省一级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