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完善,主体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也日趋复杂,以债权债务的取得和灭失为代表的财产性利益越来越需要得到刑法的保护。但实践中,对财产性利益的概念,刑法所保护的"财物"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能否作为盗窃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等财产性犯罪的对象等问题均存在不同的看法,并由此导致具体审判过程中的困惑及执法不统一情况。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试图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对司法实践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提出浅见,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范玉 《经营管理者》2009,(20):154-154
所谓诈骗罪,又称欺诈罪或者诈欺罪。是行为人采取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或者财产上的利益,因而给他人造成财产上损失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采取威胁或者要挟的办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正> 利用经济合同诈骗,就是通过签订虚假、无效的经济合同,骗取他人巨额财物的行为。这类犯罪行为主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客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更没有履行合同的行为。他们一旦把对方的财物占为已有,便任意处置和挥霍。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同其他侵犯财产犯罪比较,其社会危害性更大,后果更加严重。它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还破坏了国家的经济秩序,造成生产流通领域的混乱。  相似文献   

4.
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集资,骗取集资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放开,各种非法集资以及集资诈骗活动逐渐增多,并显示出了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但正确认定集资诈骗罪却成为一个实践难题。本文通过研究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出认定集资诈骗罪的关键在于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认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即非法占有的的的认定;二是如何认定犯罪的客观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关于保险诈骗罪的规定采用的是结果犯模式,只有行为人实施了法定的保险诈骗行为,并取得或控制了数额较大的保险金,才构成本罪的既遂.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的行为为保险诈骗罪的实行犯创造条件的,可构成共犯中的帮助犯.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内外勾结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实质上只是各行为人共同利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而实施的骗取保险公司财产的职务侵占或者贪污行为,只可能构成贪污或者职务侵占罪.  相似文献   

6.
关于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均对此问题存在争议,虽然“诈骗说”在其中占有通说地位,司法实践中也同样大部分认定诉讼诈骗行为为诈骗,但是诉讼诈骗行为并非完全符合诈骗罪的三角诈骗特殊形式的构造。法律漏洞问题不应依靠有争议的结论来解决,而应由完善法律来得到问题的澄清。  相似文献   

7.
犯罪实行行为是犯罪论中的重要范畴.我国刑法中并未有“犯罪实行行为”概念,而只有“行为”的概念。犯罪实行行为具有对法益侵害性、有意性、相对性、有责性的特点。在犯罪实行行为理论中,社会相当性作为一种对实行行为进行解释和判断的标准,既是应然标准,也是实然标准。作为一种应然标准,社会相当性理论应当被运用到犯罪实行行为的解释和判断上来,不能脱逸社会相当性而从形式上判断行为的刑法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及国际化金融趋势的进一步确立,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金融诈骗犯罪亦将呈增多趋势。预防和打击金融诈骗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卫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基本原则,坚决打击日益猖獗的金融诈骗。  相似文献   

9.
郭小玲 《经营管理者》2013,(8X):256-257
"天价过路费"案件发生以来,争议颇多,其争议不仅来源于中国高速公路高收费的现象,也包括了法学学术界对此案件存在的理论问题的思考。对于存在的争议,本文将从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诈骗罪的对象、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与诈骗罪的牵连问题入手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金融诈骗的七种最具体案例中,除去(刑法193条)的贷款诈骗罪与(刑法192条)的集资诈骗罪)条规中明确指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之外,其它的五种犯罪(刑法194至198条)的条规中均无此规定。本文以金融案件中的"票据诈骗罪"为主体,展开否定、肯定与折衷解释三方面的论点以及全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文锋 《经营管理者》2009,(22):253-254
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在受贿罪的犯罪构成中,深入研究了受贿罪的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把握该罪与贪污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集资诈骗罪作为一种严重的金融类犯罪,对其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正因如此,集资诈骗罪的入罪标准应当严格把握,不能武断地把一切类似的行为都归为集资诈骗罪的规制行列,当然也不能放任任何真正的集资诈骗的犯罪行为。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民间金融以它特殊性的优势,利用社会成员间这种私人之间的自发激励、相互信任、资金互助、辅助融资等等功能,以及灵活便捷的融资机制、低廉的交易费用、充足的资金供给、与众多的市场特征,为民营的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然而,随着"吴英案"等许多集资诈骗案件的发生,使得民间金融资本,特别是民间融资活动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对于吴英案件是集资诈骗罪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判决争议成为了研究集资诈骗罪主要的切入点。一段时间以来,针对现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对于体现国家强制力的刑法是否需要介入以及如何介入产生了许多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李赪 《决策探索》2014,(16):80-83
“非法占有目的”作为金融诈骗罪主观要件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划分金融诈骗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点基本已经获得大多数学者的赞同,“非法占有目的”毕竟形成和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主观心态不可能像“外在客观事实”一样容易被辨识,这一认定难题也被学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所承认。“非法占有目的”在区分民事欺诈与金融诈骗、此罪与彼罪,语词虽然一致,但在具体判断时,认定标准不同。综观学界关于金融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著述,均是对“非法占有目的”整体性的分析探讨,而未对“非法占有目的”在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此罪与彼罪中的不同涵义和作用做细化研究。笔者试图对“非法占有目的”要素进行不同框架下的阐释,以期从刑法理论上为刑事司法实践找寻认定金融诈骗罪的“黄金模板”。  相似文献   

14.
贿赂,照字面理解,是用财物买通掌握权力的部门和个人以得到不正当的利益。按传统的说法,这个财物,不外乎是以金钱为主的有价证券或有形财产。然而,曾几何时,色相也成为某些人向掌权者进行公关的“秘密武器”,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从近期中纪委以及各省市公布的大要……  相似文献   

15.
诈骗罪在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中是一种发案率极高、社会危害十分严重、影响面较大的财产性犯罪。由于现行刑法对诈骗罪的规定过于简单,刑法理论对诈骗罪构成的主客观要件的认识仍然不一,导致司法实践在适用过程中,对某些事实相同的案件往往作出不同的处理意见。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困扰着司法人员对诈骗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而且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信赖。因此如何在理论上进一步解读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分析司法实践中的各种疑难案例,对于刑法理论的发展与对司法实践的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财产罪法益包括所有权和对财产的监督管领权,由此可以判断所侵害的法益个数.侵犯财产罪中的取得型罪和毁损型罪,占有移转型罪和占有不移转型罪的法益的区别对于理解该类罪来说也极为重要.本文拟对侵犯财产罪的法益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7.
商业名称承载着商主体的商誉和商品质量承诺,能为权利人带来巨大的财产性利益,各国立法现均已将商业名称权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本文就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商业名称权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行为人非法获取他人犯罪所得赃物的案件时有发生,对此应能否认定为相应的财产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困惑,其反映在刑法理论上,则表现为财产罪法益上“本权说”与“占有说”两种不同立场。笔者认为,坚持“占有说”立场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关系的发展状况相协调,而且,更能体现刑法对财产所有权及其它本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虚假信息诈骗是一种新型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实践中遇到若干疑难问题,国内外学者尚缺乏专门系统研究,因此探究虚假信息诈骗疑难法律问题,对于完善我国惩治虚假信息诈骗行为立法,有力遏制这类案件的发生,维护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侵犯财产领域中民事不法与刑事不法交错相生使得重刑主义产生,造成刑事资源的浪费,也造成公民权益的损害。本文以侵犯财产的行为作为讨论对象,引入“许霆案”分析相关理论,总结不当得利制度与侵犯财产犯罪的区分方法,拟提高司法实践中解决该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