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运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综合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农的力度和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比例的大小是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个地区财政支出中用于农业投入公共资金的提高,该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一个地区农村可分配净收入中国家税金所占比重越高,其农业现代化水平越低,这一因素对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桎梏。而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其前一期农业机械化水平会产生惯性效应,前一期物质资本的积累能够为当期生产条件的改善提供一定基础,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200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各省份农业生产韧性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演变分析,进一步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变革力三个方面明确了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生产韧性的内在逻辑,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各地区农业生产韧性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增长速度趋缓,整体上处于高韧性水平的地区较少,同时期粮食大省、经济强省的农业生产韧性水平一般高于其他省份;农业保险整体上可以显著提升农业生产韧性,且这一效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恢复力和变革力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抵抗力影响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粮食主产省和高成灾率水平地区,这种提升效应更大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地区生产专业化系数,基于1988—2016年6种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数据,计算6种农产品生产地区专业化水平以及各地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系数,并由此得出中国农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及演变规律,为我国当前农业专业化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呈现倒U型趋势,并于2010—2012年附近达到最大值。从产业角度来看,不同农作物生产的专业化系数及趋势差别明显。其中,粮食生产专业化水平增长最快,但2004年以后增长有所放缓。从各个省区来看,各省区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水平整体呈现的上升趋势,部分省份略有下降,最终各省份专业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农业生产专业化的趋缓可能源于政策干预,推进专业化需要破除当前的政策约束。  相似文献   

4.
农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其中金融支持是提供农业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农业信贷市场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信贷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使得农业信贷供给在地区分布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1979年以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制度变革是中国农业信贷供给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培育农业信贷市场并对各地区农业信贷市场进行整合,扩大农业政策性信贷的范围和规模,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完善的农业信贷市场体系是促进农业持续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知识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对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评价分析,有助于客观衡量各地区高等教育的水平,进而为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本文借助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全国31个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的综合得分和各主要因子的得分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分析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实力和水平,进而得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海南全岛解放后,党和政府根据黎族苗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以经济-文化为主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海南黎族苗族地区由初期农耕社会-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化,使得其农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基础设施迅速改进、教育文化水平迅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迅速地拉近了与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距离,并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措施,既符合农业社会的发展规律,又充分联系了黎族苗族地区的实际,因而在当时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益,其亦给当今推动海南黎族苗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采用资源消耗系数法对湖南省及其14个重要城市的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实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耕地资源、水资源、化肥资源的平均消耗系数分别为:1.28m2/kg粮食,0.61m3/kg粮食,0.06kg/kg粮食,系数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湖南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近年来全省的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呈现下滑趋势,并且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发展极不平衡。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湖南省主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发展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粮食生产水平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它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全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相关行业的发展。本文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所选统计数字进行分析,以期得到合理的模型,为粮食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粮食单产波动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安全是我国最重要的长期政策目标之一。粮食单产的波动不仅直接影响当年粮食供应的稳定,而且影响粮农的预期收入和下期生产决策,从而扩大后续的供应波动。本文考察了各省市粮食单产的波动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波动水平并不能反映各地区粮食单产波动的真实状况;粮食主产区的波动系数和波动幅度要比其它地区高;西部地区现阶段尚不具备充当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条件。要加强粮食安全,必须稳定粮食主产区粮农的收入预期,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是"绿箱政策"中一项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移民的实施背景、教育移民的方式和影响,结合海南扶贫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对全国其他地区的教育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78—2005年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并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总量数据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Panel Data结合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空间格局变化的成因。计量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数量及其受教育程度,化肥、农机动力等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农村水库库容量等因素均对各地区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起到显著正向作用;而除涝面积,自然灾害成灾受灾面积比例,农民非农就业收入比重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总量的变化起到负向作用;且空间误差参数结果表明本地区的粮食生产会受到相邻地区粮食生产负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费率厘定是细化农业风险管理、提高保费补贴效率、增进社会福利的关键所在。利用1978—2015年玉米生产的数据,对全国28个地区玉米的趋势单产进行拟合,计算各地区玉米生产的变异系数、减产强度、专业化水平和效率水平。利用这4个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28个省份玉米生产的综合风险划分为4类,赋予合适的风险系数,并使用经验费率法计算各地区玉米产量指数保险的纯费率。为实施差异化费率政策和优化保费补贴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在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结合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该地区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揭示其发展前景,以期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国内各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效率作整体评价和比较分析,同时运用Tobit模型回归分析各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认为,中国农业产业化虽然整体效率较高,但是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效率低下主要是源于纯技术效率的低下,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而西部地区规模效率低下是农业产业化效率的主要障碍,需要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提高农业产业化效率才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9-2020年我国31个地区(港澳台除外)省际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及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后,采用融入绿色金融因素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状况进行整体网络特征、网络个体特征、块模型以及QAP相关和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9-202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网络形态较稳定,不存在孤立的点,各地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性水平及紧密程度均不高,网络结构有待优化;河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陕西一直为网络中心;京津冀、东北部、东中部地区位于“双向溢出”板块,部分西部地区位于“净溢出”板块,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净受益”板块,东南与西南部分地区为“经纪人”板块;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其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性越强,对各地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稳定性越有利,且2015年后绿色金融对其影响不显著,表明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有待提升。除技术水平差异外,空间邻接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业生产结构差异对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存在不同影响。由此提出如下建议:充分利用空间关联关系,实现区域协同减排;提升各地区绿色金融水平,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所提供的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与多种农业技术的有机结合对农业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合理地搭配各农业技术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各农业技术要素的配置不合理,其与劳动力的结合不会对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农业技术合理配置与劳动力的有机结合是促进我国农业增长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创意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创意农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创意农业的内涵、特征、类型、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我国创意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权重TOPSIS法建立创意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我国25个地区创意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创意资源对创意农业发展影响较大,说明创意农业的发展需要科技投入和创意资源的支撑;我国创意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程度不高,25个地区创意农业平均综合得分仅为0.268;各地区间创意农业发展不平衡,且这种不均衡往往与所在经济区无关。依据评价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创意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 大力培育创意农业企业,实现创意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高素质人才向创意农业流动,并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意农业服务环境; 深度挖掘创意农业资源,丰富创意农业形式和内容; 加大创意农业的资金投入,促进创意农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判断我国主要化肥污染区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增加粮食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通过比较我国各地区氮、磷、钾肥的施用量与流失比例,根据评判标准,判断我国主要化肥污染区。最终得出,我国大部分粮食产地存在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失衡,化肥污染较严重的问题。分析化肥污染带来的危害,提出治理化肥污染的对策建议。对存在化肥污染的地区,提出结合利用新技术,治理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业垦殖是封建社会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问题成为统治者要迫切解决的社会焦点。环北部湾地区作为清朝前期广东的主要垦殖区,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成为本省主要的产粮区和输粮区。但盲目性的垦殖又给当地生态等带来一定破坏性影响。研究清代前期该地区的农业垦殖对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变化与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对农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23个水稻生产省(直辖市、自治区)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随着水稻雇工工价不断上升和各地区水稻机插秧水平不断提高,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也对水稻机插秧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是导致地区间水稻机插秧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农业劳动力逐渐稀缺会诱致劳动节约型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大量应用,但诱致性技术变迁机制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机作业条件和提高农机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