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当代高校校园中,校园歌曲的创作、传播一直活跃在校园文化的舞台上,其背后折射出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校园歌曲既不乏社会建设层面的重要性,其文化又具有特殊性。在发展方向上,校园歌曲可以从大众文化的本质发端,继续拓展其审美、娱乐功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体现对学生群体精神的关注;从音乐本体的深度着手,挖掘民族特色和传承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近年,网络音乐原创歌曲借助现代网络媒体和技术以爆炸的速度传播开来.同传统歌曲相比,网络音乐原创歌曲艺术风格和传播途径都有自身特点,并对传统歌曲产生重要影响,分析其发展现状、传播特征,指出其对当代中国音乐和社会生活的冲击和影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是黑龙江省的土著民族,对其传统民歌中的山歌小调类歌曲、民间歌舞中的歌曲、民间说唱中的歌曲、"萨满"祭祀歌曲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出现的"红歌热"现象,有其深刻的文化、历史原因。本文通过对红歌概念的归纳梳理与理论界定,剖析了红歌具有的仪式音乐功能,并阐释了"红歌热"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对红歌的社会文化历史价值,进行了再认识:应当珍视"红歌"为一笔音乐文化遗产。红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容,对"红歌热"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为红色歌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槐花几时开》是四川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早在清光绪年间已有记载。流传至今更是不失风采。无论是歌曲旋律和歌词都具有深厚的地方音乐风格,浓郁的音乐之美。自由而又丰富协调的旋律节奏、华彩适中的调式调性,委婉朴实含蓄的歌词、质朴自然中庸的表达,无不充分体现了歌曲较高的艺术成就与和谐的美。本文以歌曲的音乐要素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共同的音乐美学思想特征"和"的角度对歌曲的旋律、节奏、语境、歌词、意境等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它作为一首代表性民歌所具有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6.
歌曲是文字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其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当前翻唱歌曲的流行表明,传统翻译观的"信"或"忠实"已经受到挑战,歌曲的传播性和商业化会影响到译者的翻译选择。文章就歌词大意和具备可唱性的歌词译配两种主要类型及其优劣势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结合南非世界杯宣传歌曲Wavin Flag的中文版《旗开得胜》,探讨了歌曲翻唱现象,指出针对依靠媒介载体传播、面向市场的歌曲文本不仅要考虑"忠实"的翻译观,还需满足歌曲翻译在特定场合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社会与歌曲艺术的双向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古到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我们都能考察到音乐与社会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性关系。在所有音乐形式中,歌曲由于其受众面的广泛而具有其他音乐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健康向上的歌曲可以作用于人的心灵,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美好的行动,使人们的关系和谐。而净化人的心灵、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优秀的歌曲作品。  相似文献   

8.
越声 《华人时刊》2006,(9):66-69
从几年前的雪村,到去年的杨臣刚、唐磊,《东北人不是活雷锋》、《老鼠爱大米》、《丁香花》等网络歌曲都是突然之间就红遍大江南北,造就了只有网络新时代才有的神话。由此也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网络音乐制作人才。一首《老鼠爱大米》的网络歌曲月下载量超过600万次,创造了千余万元的收入,这是那些传统做唱片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透过这个惊人的数字,“草根智慧”的数字音乐开始进入主流音乐从业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取向——“神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韵"最先是一个音乐术语,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基本范畴。"神韵"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灵魂。中国钢琴音乐的线性思维方式,源自于中国音乐强调旋律线状音响的波状流动的美学意识,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方面。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和声创新是线性思维的发展,淡景重情的美学倾向解读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核,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将在21世纪历史的发展中获得新的诠释,赋于"神韵"以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哲学是音乐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在音乐教育哲学领域中活跃着审美、实践、文化、社会功能等多种音乐教育哲学观,对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然而,音乐教哲学观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为此,笔者从当今时代特征出发,对近几年产生的新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音乐创造"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宏观脉络中,对俗曲的体裁归属及体裁特征进行了探讨。在体裁划分上,俗曲应该首先视为一种俗曲类的民间歌曲。从唐代的曲子到宋代的词调音乐再到明清以来的俗曲,都属于俗曲类民歌。当俗曲被运用到民间歌曲之外的其他综合性强的传统民间体裁时,如果在音乐上还是以俗曲为主,则可将这类综合性的体裁视为俗曲类体裁。从音乐学的角度而言,不可将鼓书类说唱、滩簧调、影戏音乐等划归到俗曲当中。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经典之一,包括"风"、"雅"、"颂"三类音乐形式,其中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曲,是<诗经>中艺术性最高的部分.<诗经>中记载了29种乐器,是周代社会的常用乐器群,"国风"中提及了琴、瑟、、簧、鼓、缶、钟、鸾等8种.本文从乐器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体现在"国风"中的周代社会的音乐面貌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3.
羌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瓦尔俄足"节中蕴含着宝贵的羌族传统音乐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瓦尔俄足"节庆活动的音乐表演环境及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目前"瓦尔俄足"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发源地文化生态环境遭遇破坏,代际传承出现濒危,节庆音乐覆盖面和影响力薄弱及其音乐文化对当地的旅游、经贸的促进功能与其对羌族传统文化和羌语的促进功能不对等的问题。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就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音乐社会身份的厘定,是学术界较为缺少研究热度的一个问题.以传统音乐观念及理论为考察对象,从中抽取传统音乐本身社会角色演变的痕迹,在描画这一流变轨迹的同时挖掘深层次的哲学、美学支撑,是切入的主要思路.中国传统音乐社会身份的变革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神灵音乐"向"人伦音乐"的转变,即上古神灵崇拜意识下的神性音乐到先秦、两汉儒家"礼乐"观;其二,魏晋六朝以"声无哀乐"论为代表的音乐理性的建构,以及由此对原始儒家"人伦音乐"的革新.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传统民歌是纳西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贯穿于纳西族人生的各个阶段,除了表达情感、满足娱乐与审美的作用外,还具有很多实际的文化与社会功能.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纳西族传统民歌的文化功能与社会功能正发生着重大变迁,这些变迁不仅体现在传统民歌的音乐特征方面,对传统民歌的传承模式也有动态的影响,两者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对于纳西传统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既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  相似文献   

16.
"大音希声"是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重要的音乐审美观."希声"之音则是那些自然界没有的又合于道的本性自然规律的人们听不到的声音.这种声音只能由人们内心产生,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这就为音乐创造和音乐欣赏开辟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天地.音乐不仅是人们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诉诸人们的理性和道德,在正常的审美活动中是不可偏废的.音乐审美是人们价值观支配的一种艺术体验活动,重新审视传统美学中的一些理性审美观,对于我们当今处于价值观转型期的社会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从“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社会对西域音乐的批判,可以窥知西域音乐在唐代社会的流行程度,而按时间顺序概括各个时期其流传的不同特点,又可以发现西域音乐在唐代流传的最大特点是“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对那些源自西域音乐的唐乐府曲调的改造上,由此西域音乐完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在唐代乐府文学中绚灿盛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网络音乐作为新兴的音乐形式,是音乐与技术的结晶,它为音乐人士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良好的平台,也广受大众的欢迎和青睐。与传统音乐相比,网络歌曲在曲式上短小精悍,以重复的手法为主;网络歌曲的旋律以流畅、平稳为主要特点,音域较窄,音程变化较少,曲调相对简单;歌词追求口语化,以达到朗朗上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钢琴即兴伴奏是在只有旋律谱而没有伴奏谱的情况下 ,为歌曲 (或乐曲 )所弹的伴奏 ,是一定旋律的再创造 ,它是一种快速的、综合的反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要有一定的钢琴技巧基础、和声理论基础及歌曲分析基础。在音乐教学及课外活动中 ,即兴伴奏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 ,有提高歌曲开始时的调式、调性、音高和速度、提示旋律声部的和声内涵、表现歌曲的特定节拍、节奏风格的作用 ,有加强歌曲的旋律线条、描写特定场景、营造特定气氛、展现音乐形象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包括戏曲、曲艺、各族民歌以及古典歌曲、民族风格浓郁的创作歌曲等的演唱方法。自50年代初开始,我一直在各级各类学校,主要是各级师范院校,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在声乐教学方面,主要是以教唱民歌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