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培养方式无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而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与就业岗位需求进行无缝对接。以动画专业为例,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构建思路等方面,探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中职物流操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针对物流企业对中职层次物流专业学生需求的特点,即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企业的匹配性,结合笔者所在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学生培养经验,探讨中职物流专业在学生培养方向定位、课程专业设置、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上如何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初次就业率和专业匹配度。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在整个税务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学生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着培养创新型人才,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目的,我们提出构建"一体化、三层次"实践教学新模式的设想,探索税务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地方,高校的"产品"是学生,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高校才能健康持久发展,社会的需求是高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进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以社会对会计学专业的需求为视角,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就业、考研、出国、创业为方向,将社会需求多元化与会计学专业教学柔性培养模式相结合,进而全面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我国高等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业界快速发展变化的要求,输出的人才难以与用人单位理想对接。教育界的改革势在必行。应在原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模式中加强学生数据素养教育,加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可视化操作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既要汲取国外新闻教育的先进经验,又要寻找适应我国广播电视编导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以适应业界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造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低下的原因,从社会角度,有用人单位向高校传导需求信号的能力欠缺和实习岗位欠缺问题;从学校角度,有高校自身的定位问题、专业培养问题、教师问题和教学指导问题;从学生个人角度,有职业目标不明确、基本工作素质缺乏、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几方面问题。解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能力问题,需要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协同努力,才能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社会需求与地方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之间依旧存在不对称问题,地方高校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和改革相应机制,提升艺术设计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高校漆画教学领域里,要把漆画课程教学与有大量需求的装饰画市场相结合,这既有利于提升提高艺术设计教师的教学能力,又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率,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能源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能源应用领域在迅速扩大,新能源应用技术也在向纵深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大批掌握新能源相关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对社会及行业用人单位的调研,掌握了新能源专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针对新能源专业岗位需求,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实验室建设和校企合作,实施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在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新能源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能力,以满足对接岗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重视能力培养 兼顾四级统考──试论俄语词汇教学张素近年来,随着高校外语学习的热潮,俄语教学也逐步推向深化。国家《大学俄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俄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俄语为工具,...  相似文献   

10.
俄语专业应该摆脱单纯依托国外实习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岗位需求,明确培养目标,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国际化的俄语专业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近年俄语零起点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俄语辅修专业也出现在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当中。基于这种现状,以及绥化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趋势,对俄英辅修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就迫在眉睫。文章力图通过对培养俄英辅修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中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的研究,为俄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QFD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培养出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是否满足用人单位以及学生自身需求的问题,将质量功能展开(QFD)理论与实验教学管理相结合,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质量功能展开模型(ETQFDM)。通过该模型的建立,明确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管理过程,分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与需求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质量以满足需求。本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要求在构建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时,既要符合专业教育与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又要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此,提出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从整体上构建和实施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俄语教学大纲》(简称大纲)的颁布是大学俄语教学的一件大事。新大纲是我国大学俄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大学俄语教学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大纲中规定:“大学俄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俄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为进一步提高俄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大纲对教学目的规定得十分得体,把读、听、译、说、写很有分寸地列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阅读能力,要求达到的标准是“较强”,第二个层次是听和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时期人才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长江委近年来引进人才的特点。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探讨了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这对矛盾,希望高校明确办学宗旨,把握市场脉搏;发扬自身特点,培养特色人才;适应社会需求,加快专业整合;注重学生创新理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保持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俄语教学通常把教学重点放在词法和句法上 ,教师只注重词的讲解及疑难句子结构的分析 ,忽视文章的篇章结构及其所反映的信息 ,忽略语言是交际工具的重要功能。为了满足现代俄语教学的要求 ,必须将俄语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在教学实践中把语篇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环节 ,将培养学生运用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俄语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显著特点之一.高职应用俄语专业也不例外.由于高职应用俄语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存在着综合实训场所、实训设备与实训条件相对缺乏,实训教材建设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构建高职应用俄语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创新研究,是摆在高职全体俄语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高师中文专业写作课程与中学作文教学的对接?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对接--在高师中文专业与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线到底地实现教师的教学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转型,学生的学习从接受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的转型.其次,要在教学科学化上对接--要确立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高师中文专业写作课程与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再次,要在教学模式上对接--要按照系统论与多元化的思想,探索构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的写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与教育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为了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数、各类成人高等教育都较以前有了巨大的增长。然而,目前培养的创造性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创造性人才需求,"培养创造性人才与教育改革"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创造性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注重提升培养对象的能力,而且须重视其德性素养的培养;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人文科学知识的教化。课堂教学由目前的教师讲、学生听向教—学互动的教学生态转变。与此同时,亟需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让教师—学生特别是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人才观及需求现状,进而,使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及需求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在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针对地方性、应用型院校特点,探讨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在教学上,"打破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将知识按照专业能力发展需求进行整合,形成模块",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致力达到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学生能力培养上,通过模块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建构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通过对学习内容的主动选择,变成学习的主动者;在"思政课"和专业结合上,把地方特色和我院研究生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与"思政课"涉及的理论以及社会实践认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研究生对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增强研究生对区情的了解和服务地方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