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以I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不断努力,会计电算化正迅速普及和发展,传统审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审计信息化将是必然发展趋势.河南省审计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审计软件市场、建立和完善审计信息化准则、重视人才是推进河南省审计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大力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是审计工作运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审计工作转型升级必须强力突破的重点内容。相应地,审计信息化也给审计质量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在审计事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分析了信息化对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结合当前审计信息化质量控制的现状,提出构建审计信息化质量控制体系的对策,以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基于2017—2019年41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信息化水平越高,审计质量越高。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审计信息化通过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师行业专长来提高审计质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非“四大”和未变更客户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信息化程度较高、位于智慧城市和高管团队更年轻的企业,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效应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信息化提高审计质量进而促进了企业价值的提升。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审计师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师行业专长,充分发挥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业务处理与IT技术的有机结合,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作为监督会计活动的审计工作必须提高审计技术,才能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我国审计现状的分析,研究、探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学科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起,国家审计署为加强地方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力度和规范度,相继下发了三个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应当进一步加大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力度以适应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地方审计机关由于受到观念、资金、人才以及外部因素的制约,信息化建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被审计单位各种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会计信息化环境的逐渐形成,审计的内容与技术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内容转变为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审计和电子财务数据准确性审计两个方面。对会计系统安全性审计主要包括物理安全、技术安全和组织与管理安全几个方面;对电子财务数据准确性的审计一般分为数据采集、转换、清理与分析四个阶段。这些技术方法既有传统审计技术方法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延伸,也有各种特定的IT审计技术。从长远上看,以智能审计专家知识库等IT审计技术将成为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技术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其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使用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的开始,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会计模式。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发展,审计理论与实务必须有全面的创新,传统的审计工作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日益普及、成熟的要求,开展计算机审计,实施审计信息化已成为社会信息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在医院信息化的环境下如何规避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每个审计人所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将医院计算机审计风险分类,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审计人员更好的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顺应信息时代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化对审计工作的现实需求,培养具有大数据、信息化、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迫在眉睫。当前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为提升大数据与审计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需重构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塑大数据与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课证融通,提升师资团队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发生会计信息化两次飞跃。而作为与会计有“血缘关系”的审计也面临挑战,必须经过从传统审计到审计电算化、再到网络审计两次飞跃,网络审计将是对以往电算化审计的时空观的又一次突破,是现代审计在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发展,也是电子商务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研究钢 混凝土结合梁桥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剪力连接度为参数设计了两组试验梁,分别进行了模型列车以不同速度和不同重量通过时的动力测试,得到了各试验梁跨中竖向动挠度、加速度和支座截面结合面相对滑移的时程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大,结合梁跨中挠度和结合面相对滑移都不是线性变化,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剪力连接度的减小,结合梁刚度下降,动力系数增加,且动力系数随行车车速和车辆重量的增加也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财政审计是我国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新时期我国审计环境的巨大变化,财政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需要做出重新界定。同时,应从财政支出审计、预算审计、转移支付审计、政府采购审计以及债务审计等方面对财政审计的内容进行创新。应坚持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财政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展财政绩效审计,实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等,对财政审计方法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论审计本质与国家审计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计本质是指审计这一客观现象的内部联系 ,是审计关系中发挥主要功能、比较深刻和稳定的方面。审计本质与国家审计本质是有区别的 ;审计的本质是经济鉴证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经济监督。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审计环境的变化必须对国家审计机制进行调整 ,其中重要的是国家审计定位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审计"免疫系统论"的着力点主要表现为:审计应以预防性为主;建设性是审计的生命力;审计应服务于宏观性。本文从政策绩效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结果等角度,论证了"政策绩效审计是绩效审计的高级形式"。政策绩效审计要充分体现预防性、建设性和宏观性。  相似文献   

15.
审计概念体系是构建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在审计理论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理想审计概念体系应具备的特征有:审计概念的构成要素应当能够从审计本质出发推导或再现出来;该体系一经形成,应可以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中推导出审计实务中可以遵循的具体规则、标准、程序和方法;审计概念之间应有密切的联系,并形成不同层次密切结合的系统结构。从审计本质出发,以分析审计的特殊矛盾为主线,全新的审计概念体系应由核心概念和派生概念构成。核心概念包括独立性、职业谨慎、职业道德、审计证据、审计标准、审计测试、审计意见,派生概念包括专业胜任能力、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责任、公允表达。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水环境审计实务要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水环境审计制度与保障机制。因此,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受托环保责任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我国水环境审计基本制度和应用制度的构成内容以及保障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构建的水环境审计基本制度主要包括水环境审计目标、审计主体与职责、审计客体与范围和审计评价标准。水环境审计应用制度主要包括水环境审计模式、审计程序、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报告内容与形式和审计成果利用方式等。并且还通过如何建立健全水环境审计监督机制、水环境审计信息传递与披露机制和水环境审计评价与问责机制等方面构造了水环境审计制度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内部审计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伴随着审计风险.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位、机构设置、审计对象范围的扩大和信息环境等与审计风险密切相关.文章对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实现关键在于实现主动防御、即时监督、动态纠偏三样基本功能。应结合战略与危机管理审计理论并以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报告出台三个阶段的开展为依托提出了以审计风险为导向确定审计对象;根据审计项目风险程度确定审计应对措施;通过审计公开有效反馈审计绩效等实现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内部审计质量是企业内部审计的生命 ,其优劣直接影响审计形象、审计权威和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因此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环境控制、审计人员素质控制、审计方法控制、审计过程控制、审计制度控制五个方面。应高度重视审计制度的控制 ,通过实行项目主审负责制 ,健全风险分析、质量检查、过错追查制度等项措施 ,加强内审质量控制 ,提高审计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管理和审计的发展,一些企事业单位选择了向外部审计人员购买内部审计服务,即出现了内部审计外部化(或外包)趋势。内部审计外部化作为内部审计发展过程的一个新动向,是企事业单位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对于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而言也是明智之举。但在内部审计外部化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只有在合理规避与解决内审外部化可能出现的问题基础上,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工作才能够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