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前10年,民变风潮日趋频繁与激烈。水旱偏灾、捐款赔偿、失业、吏治腐败是促发民变的因素。而民变作为下层群众对民生绝望是最“原始”的反映:动摇了清延统治的根基。清政府对民变偏重剿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生计。清政府对民变的措施、赈灾弊端转化为危害社会运行的因素,激化了社会矛盾,民变成为清朝灭亡主要原因。这就启示我们:民生大于天,要重视民生,改善民生,得民心者得天下,方为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湘西匪患严重 ,由最初打家劫舍的散匪逐渐演变为具有一定武装力量和政治势力的股匪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形成了“湘西多匪”的思维定势 ,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特定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清代民国时期甘肃西南部边区市场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清初官设茶马互市地,到清末民国时期市场网点基本分布于整个区域,并形成初步的网络体系.在网络的诸多结点上,回商与蒙藏人民进行着广泛民间民族经济交往,对各级市场的兴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风起云涌,成为当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研究民变问题是透视清末社会恶性运行的重要视角。关于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尤其是乡村民变)问题的研究,学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空白。  相似文献   

5.
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播在川滇黔边区的革命种子.它在川滇黔边区二十多个县境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两年内牵制了近十万敌人,有力地配合了红一、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胜利地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任务,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一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分三路向川南开进,拟从泸州上游渡过长江,到四川西北地区协同红四方面军实施总  相似文献   

6.
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和边区经济建设是随着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武汉失守后,鄂豫地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风起云涌。“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了发展华中的方针”,1939年5月,李先念、陈少敏由竹沟率领部队南下与陶铸组织的抗日武装力量会合,成立新四军鄂豫游击支队,在豫南、鄂中、鄂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三年的斗争,创建了鄂豫边区的抗日武装——新四军第五师及普遍的地方武装,坚持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战争”,“刨建了边区抗日根据地”,在十二个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1941年春,新四军第五师成立,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在此期间,还正式成立了鄂豫边区党委,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随后,边区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在平汉路以东,包括黄梅、广济、圻春、宿松、浠水、麻城等县,在襄河南开辟了荆门、当  相似文献   

7.
道光时期,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就在清政府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后,鸦片战争尚未爆发前,在山东潍县爆发了一次因灾荒而引起的武装暴动,这次民变以宗教为旗帜,不但攻破县城,而且劫狱杀官,对清朝最高统治者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从表面看此次民变是因灾荒而诱导的,实质是清中叶后阶级矛盾不断积累与恶化的结果,是清政府对基层社会逐渐失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六霍起义、鄂东黄麻起义、商南立夏节起义,并称鄂豫皖边区三大武装起义。由六霍起义武装组建的红三十三师,是鄂豫皖边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起义胜利后创建的皖西革命根据地,是构成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整个大别山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六霍起义有着自己的特点,研究其经验,对于认识皖西乃至鄂豫皖根据地的形成,探索和反映中国革命的规律,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9.
鄂豫边区的特殊环境及发展农业生产的意义 鄂豫边区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确路线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抗日游击战争基地。六中全会以后,李先念奉命率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向鄂豫区边敌后挺进。曾任鄂豫边区党委书记兼五师师长和政委。边区共辖四十余县,一千多万人口,抗日武装约五万人。  相似文献   

10.
1949年8月底,赣西南追歼战刚一结束,解放军第48军142师便接到命令:命师部率领第425团、426团立即返回吉安,组建吉安军分区并进行剿匪。在布置任务时,四野15兵团副司令员兼第48军军长贺晋年还转达了毛泽东主席的一项特别指示:一定要活捉肖家璧。随即,师长欧治富、政委谢堂忠亲率部队夜以继日地向肖家璧股匪的盘踞地——遂川进军。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财政,保障了边区的军需民用,成为边区人民坚持抗战的重要条件。边区财政的方针和政策,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而制定并逐步完善的。这些方针和政策不但指导了边区而且指导了其他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建设,并且成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边区财政的建立、发展与边区财政的方针政策问题,作一简要论述。一、边区财政的建立与发展边区财政是在复杂的环境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边区处在全国进行抗日战争的环境里,战争是当时的主要任务;日伪及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实行着严密的经济封锁(主要是1939年以后);边区本身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生产落后,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脱产人  相似文献   

12.
考察凉山、研究彝族的个人和团体,形式杂,数量多,为后续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在梳理了部分考察团的考察情况后,论文选择1940年7月21日至11月15日考察凉山的“四川省政府边区施教团”为重点研究对象。相对来说,施教团考察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通过对施教团的考察计划、“治夷”设想、开边方案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代表政府行为的考察团考察彝区的立场和意义,以及考察彝区的实践活动对确立彝族研究学术地位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鄂豫皖苏区教育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大致可以概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鄂豫皖苏区教育为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起了极其重要作用。鄂豫皖苏区的创立有其自己的特点,在党的领导下,基本上是以大批革命知识分子出身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主要骨干,广泛深入地发动、组织和领导农民暴动,建立革命武装,就地开展游击战争,实行武装割据,逐步建立和形成的革命根据地。在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过程中,鄂豫皖边区革命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瑞丽设治局是民国时期云南省毒品危害时间较长、禁毒难度较大的边疆县局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景颇族群众武装反抗查铲罂粟苗,根源在于种植罂粟已经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禁烟是政府的职责,应该实际出发进行.如果仅仅把这种职责理解为权利,置景颇族群众的生计于不顾,不切实际地强制推行禁烟,结果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5.
回汉支队是我党为保卫边区,解放宁夏而组织的一支民族武装。解放战争期间,它战斗在陕、甘、宁、内蒙的边沿地区,在边区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一、回汉支队诞生的历史背景 回汉支队正式成立于1947年1月,它是一支以宁夏籍干部战士为主、由回汉两个民  相似文献   

16.
蔡汉慈 《源流》2011,(19):72-74
红二师即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是1927年10月在海(丰)陆(丰)惠(阳)紫(金)边区朝面山、中峒成立的,主要由南昌起义军留存在海陆丰根据地的部分队伍改编而成。红四师即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1927年12月17日在花县县立高级小学成立,由广州起义军余部改编而成。1928年1月5日,红四师抵达海丰县城,与彭湃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和红二师会合。  相似文献   

17.
我是福建上杭县人,1914年生,14岁参加革命,18岁任共青团上杭中心县委书记,19岁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长,21岁任红军独立第八团政委、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青年部长,参加过中央苏区几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我被留下坚持南方3年游击战争。抗战初期,我所在的地方武装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我仍留在地方工作。在1939年10月召开的闽粤赣边区党委扩大会上,我被推选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那时我25岁,担任中共棉潮特委书记。(一)闽粤赣边区的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共7人,候补代表2人,于1939年11月在广东梅县集中前往延安。当时叶剑…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广西右江流域活跃着由赵世同发动、组织和领导的一支农民武装,名为"天向田边区独立游击队"。经过多次走访调查,以及通过对游击队回忆录初始材料与解放战争时期右江地区党史资料的核对比照,从中搜集到一些当年游击队活动的可贵史料,以揭示一段广西右江流域各族人民英勇战斗、争取解放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9.
曾俊英  马志康 《源流》2012,(2):68-69
程严,人称阿严哥,他的英雄事迹在梅兴平蕉边人民中广为流传。从抗日战争中后期到解放战争,他一直在闽粤边区从事无线电通讯及组建武装部队工作,先后担任过南委电台台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副支队长兼独四大队大队长等职,为粤东革命武装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程严原名程荣贤,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现属新县)陡山河乡...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建设,围绕着以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为核心任务,建立了以八路军留守兵团、边区保安部队、边区抗日自卫军相结合的军事组织体制。本文就抗战时期边区的军事建设,即八路军留守兵团、边区保安部队、边区抗日自卫军的组织体制及建设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