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童的小说为我们解读苏童的灵魂提供了一种可能。在他的小说里,我们总可以看到一个少年革命者在时间之河里漫游,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的精神还乡,并在心灵深处留下一道道擦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苏童小说已经走出仅仅局限于文坛圈子里的“红火”,拥有了广大读者群。在所谓“严肃文学”、“纯文学”、“雅文学”在文艺市场面前茫然不知所措,发出诸如“危机”、“低谷”、“萎缩”、“不景气”的呼吁和悲叹中,苏童的小说创作却形成了与此相反的对照,这其中包含了许多值得我们的小说创作回味、思考,甚至值得吸取与借鉴的东西。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苏童的小说做浅显的分析。 一.苏童对叙事手法的更新 苏童自己曾经说过,他对汉字有着天然的兴趣。那么,这种兴趣的本质就是对话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文学不同,苏童的作品多展现人性的丑恶,暴露人世的黑暗.在他的小说里,一方面,人物的内部世界不健全;另一方面,外部的世界也是残缺的.其小说里的主人公总是游移于艰难的逃亡和还乡的生命历程之间.本文就从这两方面入手试论苏童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大作家都是人类灵魂的雕塑者,正象巴金所说:“真正作家的功用应该像是灵魂的工程师,塑造人的灵魂。”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陆游、曹雪芹等是“塑造人的灵魂”的文学大师。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的形成,都起了重大作用和影响。中国现代国民心理性格已有了很大改变,这种心理性格的改变与以鲁迅为首的现代作家的作品影响不无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陈昌平小说从人性的探索出发,探讨了人在异化世界中的追寻自由的过程与寻找希望的艰难;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小说中历史的荒诞和碎裂感,深刻揭示了历史的虚无与文学的虚构,给读者以深思和警醒。最后,希望作家能够更好地体察人性悲悯的深度与历史苍凉的厚度,从而更好地创作。  相似文献   

6.
苏童作为当代重要作家,他特有的"南方叙事"吸引读者对其持续关注。他的小说还有一种神秘、鬼魅般的吸引力,读之使人兴味盎然,充满快感,深究其源不难发现苏童小说的审美核心是"恐惧"。文章从恐惧色彩这一特质入手,将苏童作品中营造的恐惧感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现象来研究,同时结合作家的文本与改编的影视作品,挖掘小说中的恐惧色彩是如何多角度展现的、它形成的重要因素及其艺术魅力,同时与其他先锋作家的"死亡、恐惧"书写作比较,旨在分析苏童小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苏童在打破固有叙事模式,力求全新的叙述话语和方式的"先锋"性的同时,努力在想象和现实之间寻找一种关涉人类生存的契合点。苏童不遗余力地挖掘普遍人群所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境遇,写出了人类的生活里潜藏的荒谬、无奈、美的幻灭、命运的强势压迫等一系列质素,使他的作品真正触及人类生活的暗影。孤独、荒诞以及叙事伦理意义上的苦难书写构成了他一贯的生命叙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苏童小说以对历史的不断挖掘和想象,营造了一种悖论式存在的历史记忆,在其生命体验和故乡情结的反复呈现中,实现了对历史记忆的颠覆和重建,从而完成了一个具有更深刻意蕴的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9.
苏童的小说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中独特艺术空间的营造,无论是江南景致的描写,还是叙事氛围的营造,均服务于这一艺术空间.小说中所描绘的许多事物除了具有构成故事情节的作用之外,还有强烈的意象色彩,这一点是外在于故事情节的,但它却指向故事的精神本质.在苏童的小说里,艺术空间的存在划定了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界限,成就了这些小说作为"虚构"之艺术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历史书写元小说是上世纪中后期在欧美出现的新小说形式.它兼具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传统历史小说的部分特征,同时又颠覆它们固有的观念和前提,尤其是对现实主义的历史再现观和现代主义的文本主义提出根本质疑.在语言论转向和历史转向的双重影响下,历史书写元小说着意去探讨和揭示语言在再现历史和现实中所发挥的作用,将一些被人们想当然接受的常识和观念去自然化、去神秘化,渴望以此来破除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幻觉,认清其作为话语建构的本质,进而引向现实政治变革的可能.因此,它也就不像詹姆逊等人所批判的那样是反历史、反现实和逃避政治的.  相似文献   

11.
《妻妾成群》是苏童个人写作生涯中的一个转变,此后他开始逐渐放弃写作的先锋姿态,转而向某种“古典精神”回归。他的中短篇小说在形式探索、结构设计和语言使用等方面均继承了话本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这种“旧瓶装新酒”式的艺术探索不仅使苏童小说获得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张力,也为中国当代小说确立自己的言说方式寻找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主观与客观结伴而行,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小说作品文本所观照的对象,一是人的主观意识,包括人自身和人的社会性;另一是自然的客观存在,包括被动性的和主动性的。将人自身在小说本文中“独立”出来推到舞台前方,那么,社会性和自然性就形成了人的活动的两个背景。通常的  相似文献   

13.
苏童是一个善于说故事的人,他通过丰盈巧妙的诗意叙事,让那些常人难以打磨成诗的材料诗情盎然。苏童小说丰盈巧妙的叙事方式主要体现在叙事视角的零度化、回环往复的象征意蕴、冷静刻骨的心理剖析、精致复古的历史渗透等四个方面,通过这些,苏童向读者展现出了他独特的叙事魅力和美学气韵。  相似文献   

14.
缺憾与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人的天性就是力求弥补缺憾、追求完美;而一些对人生的创伤与残缺体验非常深刻的人,往往不可避免地走向极度的焦虑、偏执,造成个人生存的非常态图景。苏童在小说中不厌其烦地展示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变异的生存样态,给人的灵魂画像,探索特定历史和文化中人的精神生活显示出的机缘与奥秘、危机与生机。对于存在悲剧的揭示,在苏童的创作中,向内表现为个体心理的变异、扭曲、纠结;向外表现为中国文化基因影响下的个体行为与观念的冲突与由此引起的内心分裂。  相似文献   

15.
苏童从心灵病苦的角度,敏感地看到了过去与现在寓于我们文化内部的混乱与危机,但他没有囿于种种意识形态或观念的先验规约,而是保持了一种严酷而冷静的内省视角,关注神秘的宿命,致力于探寻心灵的奥秘,揭示生存的本相。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追寻     
中国90 年代诗歌存在远离现实走进语言迷宫的倾向。这是有悖于诗歌精神的。语言倘若丧失了现实的底气便只能成为一袭华饰。现实是诗歌的土壤, 现实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文化氛围和生存环境, 也是诗人的生命实践; 诗人要观照的是现实的根本并把自己所理解的现实揭示在人们面前。从诗歌艺术上讲, 如何出色地表现诗与现实之间的互融、互渗和对应, 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现实的追寻。人类的全部诗歌史都表明着对现实本质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纵观整个新时期小说创作,现实主义无疑是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潮流。然而,现实主义小说并非始终是以一种面目呈现于新时期文坛的。概而育之,从新时期伊始到八十年代中期,现实主义创作走的是复归之路。从初始期的伤痕小说到深化期的反思小说和改革小说,现实主义创作在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真诚艺术信念的引导下,以恢复“五·四”时期初创而在文革期间损毁殆尽的革命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为己任,不仅以其与时代生活和人民需求紧密而又生动的美学联系赢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体,而且成为新时期历史——文化进程的一股积极主动的推动力量。但是至八十年代中期,复归之路走向终结,开放性日渐成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不同于以往的新色调、新趋向。此种转变,有其现实的历史和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8.
年轻作家苏童的小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苏童生于江南古城苏州,有着孤独而寂寞的童年,对于祖辈生活过的扬中有着难以释怀的“故乡情结”,在体弱多病的日子里积聚了敏锐的观察力,同时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感受力,这一切都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其形成“说故事”的创作风格,并以多种方式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来。他的童年经验对其“红粉系列”、“枫杨树系列”、“香椿树街系列”以及“宫廷系列”等四类小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关于舆论研究的重要性,恐怕是无须赘言的;因为政治实践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舆论对现实事态的影响。本书的特点在于,试图对我国的舆论研究作一总结。但是,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作者对改革时期舆论演变的分  相似文献   

20.
巴尔干是一个众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它们有着迥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在欧洲分裂的影响下,巴尔干也明显地一分为二:西欧文化区和东欧文化区。斯拉夫人的南下和土耳其人的入侵加深了半岛上的矛盾。巴尔干国家都力求取得在本地区的霸权,彼此间争斗不休。为控制这一战略要地,欧洲诸强也在那里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不断进行斗争。所以巴尔干的局势一直动荡不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它的历史也充满悲剧,最近的科索沃危机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