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衽开放政策的关系。论文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国际化不断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当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变得明朗化的时期,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特征使世界经济的面貌发生了开翻地覆的变化,这就决定了中国从一开始就必须把开放与改革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两项基本国策。论文还追寻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他的开放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可以归结为当代中国纵横交织、层级分明的城市群网络体系的战略布局和建设问题,可以从理论视野、历史经验、变革逻辑、约束条件等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科学构想是;培育和建设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积极参与全球化;努力实现城市国际化,促进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化建设,并要以效率与公平原则、均衡与非均衡原则等为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实行开放政策的关系。论文认为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 2 0世纪 80年代经济国际化不断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当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 ,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变得明朗化的时期 ,经济全球化所具有的特征使世界经济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就决定了中国从一开始就必须把开放与改革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成为两项基本国策。论文还追寻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他的开放思想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这一理论的客观大背景。论文简要考察了中国开放经济建设的历史 ,并试图证明 ,中国的开放经济建设的历程是中国融入全球化世界经济的过程 ,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反映。论文最后预测了中国开放经济发展的方向 ,并且认为 ,这种发展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白战锋 《唐都学刊》2004,20(2):157-160
明代中国如能顺利通过传统经济走向衰亡的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将会完全改写 ;清王朝本身有足够时间进入新的发展舞台并融入最早时期的全球化之中 ;经济的矛盾被严格限制于国内市场 ,高度的政治统一扼杀了制度性竞争的发展 ,使新制度难以出现、胜出甚至被创造性地模仿 ;为维持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体制而耗尽对外经济所获巨额收入及全球化初期的有利环境是中国落后挨打的主因 ;全球化发展中当代人类要解决的问题不过是 1840年前明清中国问题的放大。当代中国在加强对外经济联系 ,融入世界大市场的同时 ,必须加快实现文化和政治的去旧迎新  相似文献   

5.
胡海情 《创新》2012,6(1):67-71,127
中国自提出"走出去"战略11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在世界经济总体放缓、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日益严重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是决定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合作中还具有巨大潜力。驱动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市场因素、生产成本因素、经营发展因素、政策因素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的实施,对黑龙江制造业在区域定位、发展模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黑龙江制造业必须以建设东北亚制造业经济枢纽中心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的装备制造业中心为目标,在制造业区域定位、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方面完成转型。积极推进黑、吉、辽三省区域制造业经济一体化;以打造“东北亚制造业经济枢纽中心”为目标,推进东北亚及国际制造业经济开放与合作;以装备制造产业为核心,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建立纵向延伸,横向连接的集群发展模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立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实践表明,对国情的认识与把握是中国成功的基础与前提,这是“中国经验”的思想精髓所在。基于对国情重要性的认识,本文构造了一个新的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经济国情分类框架。应用这个框架,本文分析了经过2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变化。分析表明,中国已经从农业经济大国转为工业经济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以实现由工业经济大国向工业经济强国转变为核心任务的新阶段。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要求选择新的战略,在技术进步战略方面,应重视战略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加大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投入;在经济增长战略方面,要切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重化工业也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产业发展战略方面,三次产业要有新的战略使命和发展定位;在经济体制改革战略方面,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企业国际化作为一种跨国界的海外经济活动,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所谓企业国际化,是以资本在国际问的转移为特证、以对外直接投资而表现出来的,它主要包括资本国际化、商品国际化、资源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劳动力国际化等内容。战后,日本从1951年首次对外直接投资以来,经过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今天,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国际经济型国家。究其日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外,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始终紧紧围绕国民经济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适时确定相应的发展模式,并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协调的发展势头,则是企业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原因,也是战后日本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9.
方刚 《阅江学刊》2013,(5):58-65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表现出了双重国际化模式,即传统的生产国际化和新兴的资本国际化。前者包括自有产品与技术的直接出口企业、对外合资或独资的企业和开展跨国并购的企业;后者包括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和其他具有外资股的中国境内企业。中国企业应结合业务特征和产品市场结构,寻求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国际化模式。一方面,积极扩大产品的海外市场,特别是开辟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经济体市场,追寻全球生产链中的最佳位置;另一方面,引进战略机构投资者或寻求境外上市,加快企业内部重组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经济全球化是在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挑战 ,各国政府应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以便制定灵活务实的对外经济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1.
李炳炎 《创新》2014,(2):5-9
我国现阶段开放模式尚处在基于比较优势,片面追求外资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型发展阶段,主要以增加GDP和出口创汇为导向,造成我国对外资引进过度、对外源依赖性过强、对外技术依赖过高、外汇储备规模过量、经济波动风险过大等问题,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需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新开放模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由以往"引进外资—扩大出口—拉动发展"的外源拉动开放模式发展为"内需开发—吸引外资—拉动发展"内源驱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口岸经济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玉秋  才伟 《学术交流》2005,(10):92-94
口岸经济型城市是以与口岸相关的产业经济为主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这种类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必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预防经济风险能力弱;支柱产业中低附加值产业唱主角,产业整体层次不高;产业发展对外依赖性大等问题。这类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高附加值复合型产业集群,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并实施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3.
1989年东欧政治剧变后,波、匈、捷三国实行了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战略转变,由相对封闭的集团内部自给自足模式向开放经济转轨。这一转变过程的特点是:以经互会解散为快速转变的契机,以否定原先经济制度和建立私有制为基础,将实现与欧盟的一体化视为转向开放经济的重要途径。为此,三国采取了一系列与开放经济相适应的政策与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产生了诸如企业结构改造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发展与外债的矛盾、与欧盟一体化和其自身发展战略等问题。对这一转轨过程的成就和问题的分析研究,可以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和平与发展:中国崛起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在 2 1世纪的最初 2 0年中国仍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阶段性现代化目标 ,为此 ,规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纪中 ,对内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对外必须坚持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50年代初日本首次对外直接投资以来,至今已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战略转变,走出了一条对外直接投资与国民经济同步、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的成功道路。从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转变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手段,其主要作用就在于紧密地同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并适时地根据不同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其发展战略,以适应国民经济逐渐向高层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世纪之交前后20年世界经济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中国开放与发展的极为有利的国际条件,尤其是作为90年代中国开放重心浦东的重要机遇。这些机遇包括: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对浦东建设高开放度经济从国际宏观环境上提供的机遇,亚太经济高速增长并走向成熟为功能性中心城市崛起和区内分工合作加深提供的机遇,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为以高新科技产业跨越提供的机遇,跨国公司的经营全球化趋势为浦东吸收新的国际投资提供的机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开放以来所达到的国际化程度也为浦东开放跨上新台阶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陈炜 《探求》2015,(6):9-14
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是以中国共产党在政治领导为主,以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为两翼,以社会变迁为内源,以基层自治为突破口,以国际化为外部因素的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这六大力量的保障:通过对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保障的明确,最终指向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平稳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合理开采与长期利用,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对外交往等多层面的战略问题。中国的资源禀赋主要表现为总量大、人均少、品种不均衡、进口依存度高以及技术约束明显等特征。因此,加强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配置机制以及战略储备机制,是保证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9.
谈镇 《阅江学刊》2009,(2):27-32
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腾飞,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功不可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经济与外部的相关性应体现为主动性、获益性、可控性、可持续性,否则,这种依赖性就会造成对外依赖的“锁定”;世界上没有哪个大国的现代化是依靠外向型经济战略而完成的。对于外向型经济转型,自主型发展战略是一个最优选择。处于全球金融风暴中的中国,应该实施自主型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同时又强调外向型经济与内向型经济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国内外市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以及各种文化融合和更新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实现经济发展战略尽快转型。  相似文献   

20.
从开放发展理念看中国内外联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灏 《创新》2016,(3):63-69
开放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指向我国发展过程中内外联动开放发展问题的解决,针对的是如何通过优化内外联动的质量和水平破解开放发展的难题。开放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国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战略抉择,指明了内外联动的方向和原则,是以往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的重大升华。以开放发展理念推进我国内外联动发展的实现,必须坚持主动开放战略、全面双向开放战略、互利公平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