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关系是指天道与人道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就王船山天人观的基本思想及其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作些粗浅探讨.一、王船山在天道与人道相互关系中,强调“理通而功用自殊”,坚持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王船山在阐述“天道”与“人道”相互关系方面,批判了古代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天命论”思想,对天与人都作了唯物的解释.他讲的“天”是标明物质规律性及其客观性的“天”。他说:“势字精微,理字广大,合而名之日天.呵《读四书大全说》卷九)所谓“势”,即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王船山说:“…  相似文献   

2.
<正>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许冠三先生陆续发表了有关王船山的专论五篇:《王船山的历史学说》,《原王船山之“理”》、《王船山的宇宙观》、《王船山的致知论》和《船山学术思想生命年谱》,共约二十三万字.下面,我们先分别介绍各篇主旨,特别是许先生关于船山思想的独到见解,然后从总体上比较作者的思路和研究方法,与大陆研究者的异同。以交流学术,启迪新思.《原王船山之“理”》一文,以八章近五万字的篇幅,专门剖析船山的“理”范畴的历史演变和逻辑层次。作者认为,船山哲学的中心范畴不是“天”,不是“道”,不  相似文献   

3.
王船山神范畴析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化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种“特异的学说”。北宋以后的理学家,几乎无不言神。但唯物论的神化论却主要由气一无论者张载、王廷相、王船山等于以论述发展。本文则主要探讨王船山神化论的神范畴。 王船山以继承张载自命。在他精心撰写的《张子正蒙注》一书中,按注条计,共言气(包括太虚、太和、太极和阴阳)约550处,言理约364处,言神约276处,言神实属不少。王船山育神,一如张载,有三种分指之义:一是“天之神”,二是“万物之神”,三是“心之神”。天之神即“气之神”,又称作“太虚之神”;心之神,指人的精神和精神活动;万物之神,指万物的活动和活动能力。王船山接受“天生万物”的传统看法,认为物之神和心之神都来源于天。  相似文献   

4.
张玉翠 《河北学刊》2023,(6):218-224
以往关于司马迁历史观的研究,大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司马迁历史观理论属性的认识,有混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偏差;二是存在扩大历史观概念内涵的倾向,把本不属于历史观范畴的问题也纳入历史观的讨论中。以上问题的存在,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对学术研究学理性思考的忽视,因此,对历史观理论属性的辨析和概念内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对司马迁的历史观作出更为全面、准确、恰当的总结和评价。以此为基础,可将司马迁的历史观大体归纳为五个方面:“综其终始”通古今,历史具有联系性;经济活动影响社会发展;“无成势,无常形”,历史是在发展变化中不断走向进步的;“物盛则衰,时极而转”,历史是一个不断盛衰转变的过程;历史趋势不可抗拒。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关于“势”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写《史记》提出了自己的作史目的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与此相应,他还提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等作史原则。表面上看起来,司马迁似乎没有正面阐述出他的治史理论,但仔细考察整个《史记》的记叙和论说,可以认为,关于“势”的思想就是司马迁治史理论的一个核心部分。本文想就这一问题提出些粗浅的认识,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正> 王船山之宗教思想与其理气论关系密切。船山从理气论宗教,创见甚多,兹分数点论之。一、天人不合船山所谓天,包括理与气。“气者,理之依也。气盛则理达。天积其健盛之气,故秩叙条理,精密变化而日新。”  相似文献   

7.
“天下之生,一治一乱。”①治乱论是王船山历史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立论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进化发展的规律.王船山是历史进化论者,不是历史退化论者。虽然他也曾说过,“三代以下,统愈乱,世愈降,道益微”②一类的话,但是,统观其历史观,不难发现,他反对的正是“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的气学工夫论将作为气化流行之根据的“健顺之德”显现在自己的心中,从而有“恒志”之实现。“健顺之德”表现为人心的“知能之德”,是发现和践行“理”的能力,也是人的天道之性。心通过对“理”的发现和践行开辟出人道,从而有日生日成之性。天道向人道的转换,根植于人的健顺知能之德,而有性善之领会;有赖于心对理的发现和践行,而有正心之工夫。船山的气学工夫论不以超越的“理一”为目标,而是追求人道中的众理相续,实现了对宋明理学工夫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侯外庐先生在《中国思想通史》中认为,王船山的“气者,理之依也”是“思维依存于存在”,“理在气中”是“思维不能离存在而独立”,“气上见理”是说“‘理’是反映客观存在发展的思维活动”。总之,“理依气生”,“气或物质为第一次的,而理或思维为第二次的”。对于上述观点,我有点疑异,提出来与侯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国古代思想家探索和认识规律的过程, 本文首先阐述了历史上思想家对“势”认识和把握的历程,认为历史上的思想家正是从对“势”的认识中去理解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最后,本文从关于理势关系的思想中得出“势中见理”、“观势即能明理”的结论,认为古人是在事物运动变化的趋势处,考察事物发展的道理或规律的  相似文献   

11.
论邓小平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历史观是当代中国的科学历史观。邓小平历史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 ,“生产力决定论”是邓小平历史观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论”是邓小平历史观的核心内容 ;“特色道路论”是邓小平历史观的本质特征 ;“人民主体论”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基本立场 ;“历史辩证法”是邓小平历史观的灵魂 ;“历史评价论”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重评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评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陈桐生汕头大学中文系此前的《史记》学界普遍认为,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与“究天人之际”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命题,而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是一个与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相对立的社会历史进步发展的观点。有的学者从《史记》的编纂...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天人之学”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身心的关系,其“人从天治”与人有“功于天之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丰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理势合一即天”与“君相可以造命”、“一介之士可以造命”的人与社会历史及其规律的关系是对中国传统历史观的突破、具有近代历史观的启蒙意义;其“先天之性,天成也。后天之性,习成之”的人与人之身心关系改造了中国传统的人性学说,突出了“习成”对“天成”的实践作用,但它并未超越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以《史记》立名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同时是他所处的时代立名风盛所致。他在遭遇李陵之祸以后 ,仍然志在没世而传名 ,并注意历史人物的立名意识 ,时时表现在《史记》的纪传中。在这种情形之下 ,《史记》实录的史性特征伴随着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理性思考、“通古今之变”的大历史观以及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变”的思想 ;其诗性特征主要是把历史文学化 ,渗透自我对人生的感愤情怀。二者的冲突存在于写作的原则上 ,却化解在人的故事中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也是卓有成就的易学家。司马光丰富而深邃的史学思想,是以其易学思想为哲理基础的。他从“变而通之”的易学变通思想出发,肯定只有变通才能促成事物的发展,变通需俟机而变,变通的原则是“守道不守法”;以此关照社会历史,则重视“通古今之变”,肯定历史变易是“自然之理”,历史变易是盛衰之变,历史变易旨在革除弊法,而礼义纪纲之“至极之道”则亘古不变。他从易学天人整体思维出发,肯定易道“始于天地,终于人事”,认为“吉凶有命”,而“命”乃“遇时”,提出“修己以俟命”的主张;以此关照社会历史,则强调“僭失”天人之分必遭“天灾”“人殃”,积极宣扬重人事思想,以不书怪诞迷信作为历史撰述的重要原则,肯定仁、明、武“人君三德”是决定历史“治乱、安危、存亡之道”。他的易学“中正”观赋予“中正”以“化之本原”的本体论、“德之嘉”的道德论与不偏不倚的方法论意义;以此关照社会历史,则肯定人君以秉持“中正”之德而受尊位,“中正”是实现君臣和睦、君民同心“、上下交相爱”的根本方法“,中和”之德是人君修身、治国的“大本”和“达道”。  相似文献   

16.
在司马迁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都肯定司马迁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社会历史观是进步的,政治主张也是进步的,反映了全民的意愿,和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支配思想立于对立的地位”。如有人说:“司马迁反对天命可以决定人们的吉凶祸福的神秘思想”。有人则说:“《史记》从历史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跟当时以阴阳五  相似文献   

17.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述其修史志向时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见,对于天人、古今的认识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层面。传统儒家的天人观,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天与人亦即人与自然的基本认识,是儒家伦理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就儒家天人观的内容,结构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8.
依人建极是王船山哲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他提出从人的立场来建构世界,但也主张遵循客观规律,即天道.王船山从“太和絪缊”以立天道;“天道之本然是命,在人之天道是性”天人合性以立人道;尽人合天,依人建极等方面阐释了其“存人道以配天地,保天心以立人极”依人建极的天人关系论.王船山依人建极的天人论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对于我们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也不失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略人所详,详人所略,是蔡尚思先生所撰《王船山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色,在人们把视野集注于王船山批判程朱理学时,作者却以翔实的资料,说明船山对程朱理学的核心命题“理一分殊”仍有所眷恋;在人们汲汲于发掘船山反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时,作者却认为“王船山提出绝对君权论” (《王船山思想体系》第20页,以下引该书只注页数。);在人们盛赞船山的进化史观时,作者却认为船山主要是“主张退化史观与赞  相似文献   

20.
<正> 经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部分,几千年来它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学术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联系,甚至当代也还有其影响。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研究和总结经学及其发展的历史,是今天学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凡学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别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本文拟就经学的起源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