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背景资料 叠溪海子的半山腰的停车场。就是专门为游客设立的一个观景台。除了靠山盖的两座水泥平房外。其余的都是藏民搭的简易的住家和一字摆开的出售旅游纪念品的摊子,旅游车都在这里停留,这里是叠溪海子的大坝上端。可以一览叠溪大海子的全貌。站在叠溪海子的观景台您会有很多想法,这里有一片碧蓝的高原湖泊被碧绿的群山环抱。这儿的一个不算太矮的山坡。山坡上还有高高的羌族碉楼,在山坡高处俯瞰两个一高一矮的高原湖泊很难把眼前的美景与灾难相连,  相似文献   

2.
2006年8月20日至21日,由四川省社科界联合会、四川省历史学会、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都江堰市社科界联合会、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承办的“首届中国道源文化与都江堰学术论坛”,在都江堰市青城山脚下风景秀丽的花木城万和楼酒店如期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省社科联、省民族研究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石油管理局、都江堰市文物局、都江堰市群文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约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收到提交论文10余篇,14位学者进行了大会学术发言。  相似文献   

3.
“都江堰兴建史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0月18—21日在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四川灌县举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这样的专题学术讨论会。都江堰是我国劳动人民二千多年以前修建的兼有防洪、灌溉和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星移斗转,时代变化,然而都江堰却是历久不衰,青春长驻;今天,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它发展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灌溉网。都江堰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和非凡创造力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到这里缅怀祖国的璀灿文明;都江堰兴建史引起了历代史学家和学者们的重视。从《史记河渠书》以来,记载都江堰的书籍如汗牛充栋,但由于这些记载或过于简略,或信史和神话、传说交织混杂,又由于古今地理变异很大,所以给研究者造成了困难,是近千年来史学界聚  相似文献   

4.
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长期以来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敬仰,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而他与都江堰的关系又非常密切,值得我们去大力挖掘和梳理。不少人误以为,都江堰市的历史是从李冰修建都江堰开始的,到今天共2261年历史。但是,实际上都江堰市的历史还应该有时间上的超越,不仅仅李冰治水,在此之前还有鳖灵治水,杜宇治水,大禹治水,尤其是大禹治水影响深远。关于大禹在诸多文献中都明确记载其出生在包括都江堰市在内的岷江流域,都江堰的治水科学技术都是大禹以来先民治水的智慧结晶。大禹治水从岷江开始,大禹著名的治水经验“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就发展成了今天都江堰的扇形水系,保证了成都地区的用水。  相似文献   

5.
灌县离堆,是都江堰堰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记载离堆最早的是《史记·河渠书》:“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从此,人们就以“离堆”或“成都二江”来泛指都江堰。班固《汉书·沟洫志》基本照抄此段,只在蜀守冰前加一“李”字,说明冰李姓。东汉时,由于一九七四年在都江堰外江出土的东汉李冰石象题字而知当时称都江堰为“都水堰”,从而证明李冰所凿离堆确为灌县离堆,司马迁的记载是可信的。但当时人们对“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的“沫水”产生了怀疑。人们都知道沫水是指大渡  相似文献   

6.
浅水湾沙滩     
浅水湾号称“天下第一湾”,也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沙滩,位于港岛南部,在赤柱与海洋公园的中点。这里海滩绵长,滩床宽阔,水清沙细,波平浪静,滩区设有更衣室及淋浴设施,夏季更有救生员值勤,环境优美,是游客的最佳去处之一。沙滩上建有中国古典色彩的镇海楼公园,门前塑有10多米高的天后娘娘和大慈大悲观音神像,  相似文献   

7.
“纪念都江堰建堰22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要唐永进创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布局合理、规模巨大、效益显著、经久不衰且持续发展而闻名于世。正值都江堰喜庆2250周岁生日之际,由国家水利部和四川省政府主办,四川省水利学会和都江堰管...  相似文献   

8.
在一年一度的清明放水节放水大典举办前夕,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又迎喜事。2007年4月2日至3日,由四川省历史学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青城山一都江堰景区管理局、都江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都江堰市社科联承办,都江堰市文物局、都江堰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都江堰渠首石刻与水文化研讨会”在风景优美的都江堰市月亮湾酒店圆满召开。  相似文献   

9.
姚志飞  康健 《西部观察》2002,(11):38-41
这里曾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这里曾有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和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这里曾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从古至今,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在现代无数人的眼中,西部仍然充满了无尽的神秘和诱惑,人们也期望着像开发西部的自然资源一样,开发西部的文化资源。观众期盼着能看到介绍中国优秀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民族习俗的优秀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0.
罗菲 《家庭科技》2010,(3):47-47
案情回放村民罗明与王军夫妇是多年的邻居,双方兴建的两层楼房连在一起,两栋楼在二楼楼顶只用一垛矮墙隔开。1999年,为遮挡风雨,王军在其二楼楼梯口侧搭建了简易躲雨棚。搭建时,他用瓦角和铁钉把铁皮瓦固定在横跨两边墙体的20根树干上作为避雨面,用大号铁线环绕树干两端,再把铁线固定存墙上的定位钉上。  相似文献   

11.
背景资料 在观景台的下面就是叠溪海子地震遗址博物馆,仅残存东门半个城隍庙瓮城一角。南墙一段石狮、石辗、石碑、石缸各一。该遗址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地震毁灭的古城遗址,是国际地震界研究地震的重要现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将“寿”列为“五福之首”。都江堰生态环境好,绿化面积大,饮用水质好,空气质量优,是久负盛名的长寿之地,其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八十不言老,九十满山跑,百岁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这就是生活在这里的福寿老人们的生活写照,他们的生活爱好各具特色,家住都江堰市青城镇青景村八组的李王氏就是一个特别喜欢“赶场”的老人。  相似文献   

13.
背景资料 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区汶川县南部、都江堰北部。景区面积188平方公里,由西河风景区、中河风景区及盘龙山风景区三部分组成。这里东邻青城后山,西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接壤,距成都105公里。车程两小时。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与卧龙共享世界动植物宝库的美誉,其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是万亩植物活化石珙桐林。  相似文献   

14.
袁芳 《中文信息》2004,(9):29-34
龚滩是乌江流域上的著名险滩之一,地处重庆酉阳西部,与贵州沿河县邻界。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悬崖陡峭,唯一可以与外界联系的就是乌江。但是乌江水流湍急,即使水性极好的人也是谈之色变,更有无数过往船只触礁沉没,千百年来造成了无数家庭悲歌。然而,这里却又有着极美的景色,完全没有被工业文明破坏的自然、淳朴的民风,以及保存了1700年之久的吊角楼群落。这里没有遍布的酒吧饭馆,没有招徕顾客的纪念品购物点,一切都和最初建成一样,祥和宁静,可以让从喧嚣城市而来的人们体会到一种别样的情绪。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这个伟大水利工程并非李冰修建”,是喻权域同志在《都江堰古史新论》一文中提出来的“新论”(见《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三期)。他的理由是:都江堰的关键工程宝瓶口和沱江,不是李冰开凿的,而是在“李冰之前就有的”,这才是都江堰“历史的本来面目”;而关于这一切,早已在许多古史资料中得到了证明。然而,根据这些古史资料,究竟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同喻权域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6.
周涛 《快乐青春》2009,(12):55-56
很久以前。昆仑山上长满了树,山没有现在这么高。那时,这里也不是沙漠。而是一片海,气候湿润、温和,到处长满了鲜花和可以直接食用的植物,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经济的现状究竟如何,它的前景是怎样的?人们很关心,看法也不一致。这里根据调查研究所得,从总体上谈一点看法。一、主导方面:廿年来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廿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廿年,也是国有经济深化改革、积极调整、逐步理顺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以新的步伐起步前进的廿年。固然,这一时期也是国有经济的矛盾和困难暴露得相当突出和彻底的时期,职工下岗、产品滞销、亏损加大等尖锐矛盾一齐向它袭来,猛烈而集中,压得相当一批企业喘不过气来。但比较地看,从大的方面看,它的进步与发展居…  相似文献   

18.
1950年9月4日苏黎世知名于世,因为风光绮丽,也因为殷勤好客。诸君在这里聚会,是为了讨论我们时代最为令人关怀的课题──社会学和政治学对国际关系研究作出的贡献。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如此直接地影响着构成这些民族的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这样的一种情况是史无前例的。世界政局不断变化,一堆问题紧接着另外一堆问题连连发生,步调之快使人们应接不暇。而在这个变化多端、现时实际上已经由未来所支配的世界上,多数人却仍旧在昨天的、甚或是在前天的问题的阴影下讨生活。于是存在着严重的危险:人们的思想──尤其是态度──很有…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家庭科技》2010,(3):30-30
身体较胖的王先生在某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几乎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去年,他加入了“走班族”,每天步行上下班。以前上三楼就气喘吁吁的他,经过一年多的“走班”,像换了一个人,上楼不费力了,体重也慢慢降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文化的祭坛上──也说祥林嫂的悲剧相云峰祥林嫂在鲁镇人对未来的虔诚的祷告声里,怀着对神鬼世界的迷惆和恐怖,对人生的悲哀,载负着伤痕累累的灵魂,死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沉思。对于她的人生悲剧人们有过各种论述,这里我不敢妄加评论,每当我教授这一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