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分析现行城管综合执法体制的现状,找出城管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城管综合执法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行政法治为视角进一步分析城管综合执法体制的混乱局面,剖析城管症结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从法治视野对城管综合执法体制的改革路径和思维进行深入反思,揭示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共通误区;并结合现代法治精神所要求的行政执法理念和先进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对原城管工作理念进行重塑,并探索城管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城市综合管理离不开城管,城管行政执法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秩序的一个有效手段.国内城管行政执法过程中,暴露出诸如权力边界模糊、执法方式简单粗暴、执法行为缺乏法律依据等问题,亟需合理借鉴域外城市综合管理经验,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社情,探求法治与伦理并重的城管行政执法模式.通过道德力量规约行政权力、柔性执法、丰富执法方式以及德与法的双向互动规范执法依据等手段,打造德法并举的城管行政执法团队,从而在良法善治的大环境下实现对城管行政执法的有效伦理回护.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不和谐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管中的不文明执法现象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迫切希望在城管执法中实行人性化执法,但由于各种原因,以罚代管、粗暴执法等非人性化执法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导致执法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对立,影响了执法机关及执法者的形象,弱化了法治环境,最终损害国家机关和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管理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特有问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试点发展至今已经十六年,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仍然面临着管理和信任危机。要走出城管执法面临的困境,必须转变执法理念,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本文以广州城管建设为例,分析了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面临的困境,对今后城管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管部门和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是在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选择形成的,有其存在的理据和历史贡献,也有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调的问题。其问题表现为城管执法权力受限,执法依据和手段不足,管理范围广,任务重,机构性质和公务员身份模糊,经济地位、福利、工作条件、队伍建设没有保障。而地方政府给城管设定的城市管理目标与公民生存目标存在太大的差距。城管执法时面临秩序与生活两种需求的矛盾,执法当中极易触发暴力倾向。必须正视城管执法体制存在的尖锐矛盾,尽快明确某个中央部委承担城市治理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等职能,这是城管体制改革的要务。要树立大城管理念和共同治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柔性执法理念,形成城管部门与其他执法部门的更大合力,创建一条政府负责、公众参与、政民合作、民主行政的城市管理法治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获取信息、取得证据并据此作出行政决定的基本环节。城管执法调查作为行政调查的一个种类,是城管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必要手段和作出行政决定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学界对城管执法机关行政调查制度研究严重缺失。本文从城管执法行政调查的主体、启动程序、行政调查的步骤和具体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和总结,以期能对城管执法行政调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管理和谐执法的预期在于使"城管执法"这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产物成为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行政服务产品,而城管队员的效用函数通过制约城管队员的行为选择间接影响城管执法的制度功效。文章运用法经济学效用函数模型,对比城管队员与警察的效用函数,分析金钱收入、休闲、众望、威望、声誉、当事人提起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的概率等变量对二者行为模式的影响,找出制约城管队员效用函数的制度困境,希望能从一个新视角探讨城管和谐执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必须改革和创新现有的城管执法机制,维护城市稳定,适应社会转型发展。本文以对山西省太原市等的行政机关和人民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研究数据为基础,展开实证分析,反馈山西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执法依据、加强执法人员素质、创造执法环境,规范执法方式等完善城管综合执法的对策,建立和谐的“官民”关系。  相似文献   

9.
权力清单制度是制约权力的有效制度,有利于城管执法权的依法行使.权力清单制度要求明确城管执法权的性质和渊源.城管执法权具有相对集中性、配权限定性和极具扩张性的性质.行政职权的合法来源有职权设定、法律授权、行政委托、行政授权四种.城管执法权的渊源经历了一个行政授权—行政委托—职权设定的演变历程.鉴于城管执法权的性质和较低的法律渊源,为促进城管执法权力清单制度的顺利推行,制定适用于全国的城管执法行政法规和专门法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当下,我国城管暴力执法不断,形象不佳,城管执法陷入困境之中.究其根本原因,是城管执法模式的严重滞后,难以满足日益精细的城市管理要求,必须对城管执法模式进行彻底变革.借鉴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经验,将城市执法物业化.为此,要将城市管理执法重心下移到街道和镇,由街道和镇作为政府代表与物业公司签订城市管理协议,由物业公司负责以市容秩序为重点的城市管理,城管机关则负责业务指导、培训、监督和考核.  相似文献   

11.
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在从事行政管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过程中作出的不以设定、变更、解除行政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行政事实行为的频繁出现使传统的行政法理论与实践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规范行政事实行为对于修正传统行政行为理论、贯彻依法行政原则、保护公民权利等具有重大的法理学意义。对于行政事实行为的规范化应主要从制定《行政程序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等几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给付行政的盛行,行政救助作为行政机关的责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公民的生存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机制。行政救助权只有在承认其是公民的权利,给予行政救助是行政机关的义务,在权利———义务的统一体中分析研究才能使其获得法理上的根基,才能真正地实现公民的行政救助权。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当前我国行政执法中,无论是在适用法律上,还是在实体和程序上都有着诸多问题。要转变行政机关的执法理念,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必须确保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和程序正当。  相似文献   

14.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 ,它广泛存在于全部的行政行为中。但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认识与法制实践多有不符 ,本文通过阐述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界定、种类划分等基本理论问题 ,探讨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法律将公立高校定位为事业单位法人,这种定位无法揭示其在行政法上的法律地位。借鉴国外关于公立高校法律定位的理论以及特别权力、管理关系、基础关系、重要性理论的合理内核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公立高校除了应具备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也应具备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依据行政法治的基本要求,要科学构建我国公立高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必须树立权利本位的价值理念,科学界定公立高校的职权范围,科学考量公立高校的教育管理行为,加强监督的力度,拓宽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尽管公民财产权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但是由于行政权的不断扩张和现有法律制度的缺憾,致使公民私人财产受到国家公权力的过度限制却找不到有效的救济途径,因此,加强立法、明确基本权利的法律保留原则、限制行政权力的扩张成了当务之急。随着人大监督法的出台,在权力制约方面应当发挥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积极作用,使得对公民财产权的保障符合现实的需求,也为权力监督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承担着行使公共权力、促进社会正义的职责,因此必须对公共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实践证明借助于法律单向控制的传统手段已不能满足民众对于责任政府的要求,因而必须通过公共行政的道德化来实现公共行政的良好运行。文章提出从社会环境、公共行政组织及行政人员三个层面来促进服务行政模式的转变,为实现公共行政道德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城市协调发展的综合部署,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现存的二元规划执法主体体制,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带来的一种新体制.只有坚持统一规划管理思想,才能解决面临的实践困难.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时,只能进行合法性审查,而行政裁量权的行使不仅仅涉及合法性的问题,还涉及到合理性的问题.因此,在我国的现行法律框架下,能否对行政裁量权进行司法审查还存在着争议.本文对行政裁量权能够纳入现行司法审查的范围进行了论证,并对司法审查的标准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公立高校既是民事主体又是行政主体,分别以民事主体和行政主体身份与学生产生法律关系。平等民事主体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错位和越位导致侵权。明确高校不同活动中的主体性质,增强高校管理活动中的法治规制、增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途径都是实现依法治校的方式;回归学生消费者的民事主体身份、尊重学生选择权是高校后勤化改革的核心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