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通过河南省与粤鲁苏浙四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发现,河南省与四省还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自主创新能力、环境营造、对外开放和政府作用等方面。河南省应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科教兴豫、营造发展环境、深化财政金融改革、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和实施政府工程等方面努力,形成运行高效的经济体系,实现从潜在的比较优势到现实的竞争优势的跃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经部易类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诸版本的异同和得失杨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目前有清武英殿刻本(简称殿本)、浙本和粤本。浙本据殿本翻刻,但作了少量文字上乃至内容上的更改。粤本基本上仿浙本,故浙、粤本一般可并提。此外,四库全书所收各种书的卷首均有一篇书前...  相似文献   

3.
苏沪鲁浙粤五省市综合经济实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苏沪鲁浙粤五省市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分析评价 ,提取两个主成分 ,第一主成分代表经济总量水平 ,第二主成分代表地方经济富裕和活跃程度。同时 ,对五省市两个主成分得分及其综合得分进行排序 ;最后根据各省市得分情况得出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林则徐于1838年12月31日(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北京被任命为使粤禁烟的钦差大臣。从1839年3月10日(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到达广州,1840年2月3日(道光二十年正月初一日)接任两广总督,至1841年5月3日(道光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三日)离粤赴浙,在粤时间两年多。但自从1840年10月20日(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五日)他正式接到吏部公文,“知奉谕旨,交部严加议处”时起直到离粤,半年多时间内,他已没有奏事权了;他在广东有奏事权的时间仅一年零七个多月。然而,这段短暂的时间,在其政治生涯中,乃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却是极其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因此,林则徐使粤、督粤的奏稿,对研究这一关键时刻的历史事变以及包括林则徐在内的历史人物,就显得非常重要。加之林则徐又不同于一般敷衍塞责的官僚,他在奏稿中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人力资本释放程度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释放度,不仅受到企业家个体创业欲望、财富积累的追求等内在动机的影响,更受到社会地位、竞争环境的公平性、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政府服务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角度,以鲁苏浙三省为样本,从政府服务、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四方面选取18个评价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法,综合考量三个地区的服务环境对企业家人力资本释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服务环境是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释放的主要因素,浙江省企业家人力资本释放度要高于山东和江苏省。  相似文献   

6.
德国林学家芬次尔是民国时期来华工作的著名外国专家之一。他先后在国立中山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教,参与了这两所大学林场的创建,同时也为粤陕等省的林业建设以及水土保持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足迹遍及粤、琼、浙、陕、甘、青、宁、川等省,在人工育苗、造林、保护天然林、林业行政组织、林业法规、水土保持等方面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将德国的林业科学带入了中国。芬次尔一生热爱中国,为中国的林业发展殚精竭虑,并最终长眠在了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7.
苏、沪、鲁、浙、粤五省 (市 )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居于全国前五位 ,然而各省市经济发展却不平衡。通过五省 (市 )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江苏省财政收入相对经济总量而言偏小 ,其主要原因是营业税收入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偏低 ;金融机构贷款与财政支出的配合紧密程度不如其他地区 ;金融机构贷款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闽、粤、赣、浙、皖五省的部分山区,居住着一个叫畲族的少数民族。他们早在七世纪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从明代起陆续迁移到闽东、浙南等地。全国的畲族约有二十五万人(据1974年统计),以福建、浙江两省居多。福建约有十三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福安专区的几个县内。浙江约有十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温州、金华两个专区的十几个县内。一般说来,畲族以务农为主,村屯不大,星散在汉族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苏、浙、粤三大贸易强省数据对比了三省的环境污染差异以及特色鲜明的贸易模式差异,并且通过非观测效应模型验证了贸易模式如何影响环境污染。最后,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最理想的出口贸易模式应为"高加工贸易比重、高产品结构层次以及低外资企业出口比重"。因此,为了在发展贸易的同时保护环境,应大力发展我国本土企业的出口加工贸易并促进其产品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0.
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内涵雷志良畲族自称“山哈”或“生哈”。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皖、粤诸省。作为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畲族在物质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服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陈化成与吴淞战役吴必尧陈化成(1776-1842)字业章,号莲峰,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丙洲村一个塾师家庭。二十二岁投营于福建水师,累官至江南提督。一生戎马倥偬,著战功于闽、粤、江、浙;为官清正,驭军有纪,约己尤严;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吴淞战役中壮烈殉国,...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产业集群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极具效率的产业经济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就业发挥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因而也日益受到普遍关注。尤其在江、浙、粤等地,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围绕某一特定产业,聚集成簇,迅速发展壮大,构成众多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集群和专业化产业区,并成为支撑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浙、闽、粤三省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区域差异以及各项工业发展指标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推动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尊重民营经济主体创业发展的首创精神,营造宽松氛围激活民间投资,注重提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规划要致力发展规模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民营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质量水平;在依托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培养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泰兴市七圩汽车轮渡管理处是从事公路汽车长江渡运业务的专业运输单位,是泰州市及泰兴市重要的西南大门和重点窗口单位。位于泰兴市七圩镇,与武进市、常州港隔江相望,是京、津、冀、鲁、苏北通往苏南、浙、皖、闽、粤等地的最佳通道,距沪宁高速公路仅9公里。该汽渡与圩塘汽渡共拥有28车渡全回转船1  相似文献   

15.
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背景造就了东南陶瓷鲜明的海洋性特征,并成为我国古代陶瓷手工业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环。东南陶瓷海洋性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名窑在沿海窑场被仿烧而成为沿海手工业产品的过程,表现为以浙、闽、粤等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相对集中发展,向海港周边地带类聚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内地名窑向沿海仿烧窑转移的窑业技术发展轨迹,并成为我国古代海洋贸易陶瓷的主要产地。  相似文献   

16.
畲族,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南的浙、赣、皖、粤四省区。广东畲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其中约2/3居住在潮安县、丰顺县境内的凤凰山区,其余约1/3散居在海丰、惠来两县的莲花山区和博罗县、增城市的罗浮山区,是广东省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尽管人口少,居住分散,但据浙、赣、皖三省畲族小心保存至今的族谱和口头吟唱的山歌,他们一致认为广东潮安的凤凰山,是其祖先的发源地。在记述畲民族来源和迁徙经过的手抄歌本《高皇歌》中,便有“广东路上有祖坟”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蒙元在征服蜀地的过程中,初期实行战争恐怖行为,肆意屠杀军民,掠人为奴.忽必烈称帝后,虽然有所纠偏,但元军的残暴行为并没有绝迹.蜀地民众被迫四处逃散以避祸:有人逃往川东和西北地区,更多的则选择自三峡远走东南地区,鄂、湘、赣、浙、苏、闽、粤、桂均可见巴蜀民众移居.民众的外流,给元时巴蜀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个体层面构建女性创业的“4P+1F”的理论框架,包含创业个体(Person)、创业过程(Process)、创业支持(Prop)、创业绩效(Performance)、女性(Female)五要素,并就各要素对绩效的影响关系提出理论假设.以女性创业活跃地区闽、浙、粤三省665名女性创业者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探讨女性创业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作用方向、影响强度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创业个体、创业过程和创业支持对创业绩效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创业过程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进而构建提升女性创业绩效的路径,以期推进女性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区域分工的形成及弊端我国工业的区域布局是在旧中国工业畸形分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旧中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外来力量易于控制、对外贸易方便的东部沿海地区。据1949年的统计资料反映,东部沿海七省三市(辽、冀、鲁、苏、浙、闽、粤、京、津、沪),土地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1%,却集中了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而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40%以上的西部民族地区,工业产值仅为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建国以后,我国为扭转旧有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采取了一系列调整生产力布局的措  相似文献   

20.
我国闽、浙、粤、桂等东南地区,铜铁铅锡各类矿藏资源丰富,自商周以来,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古代越人逐渐认识、利用、开采和冶炼了这些富有的金属矿藏,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内,东南越人的铜铁铸造业随之也有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兴盛的历史过程。本文拟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两个方面的资料,对古代东南地区百越民族的铜铁冶铸业做一初步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