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影《长城》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商业电影的跨文化制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回顾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商业电影跨文化制作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个案历史的追溯,可以描述以冯小刚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跨文化电影制作的三个发展阶段,即:与好莱坞合作,初试国际市场的初期阶段;借鉴香港方式,探索多元类型化与大片制作的中期阶段;最终转向立足本土的创新,促生主流大片的后期阶段。其发展轨迹既印证了在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与全球接轨的时代,跨文化制作必然是商业电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探索了"以我为主、汲取众长、多元制衡、回归主流"的运营模式与理念,其经验值得未来中国电影的跨文化制作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期电影的后现代性价值体现在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要求形式的多元和文化的共享,它冲击了传统观念、增加了电影类型和丰富了电影技术等方面,后现代电影满足了后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想像,对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3.
首先概括与梳理中国电影产业近三十年的发展状况,指出中国电影产业在过去三十年中发展的得失,为论述近十年中小资金商业电影成败交代背景。其次,着重讲述近十年中国电影在中国社会语境下的生存状态,并指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过程中具有的“二元特征”,即:“大片”的票房成功与中小资金商业电影的整体失败,进而阐释出中小资金商业电影在民族电影产业中的重要性。再次,重点论述中小资金商业电影的困境,即:生存环境之困、体制之困与主创人员之困。最后,试图借鉴国外电影产业成功的经验及民族化的创作特点去寻找中国中小资金商业电影的出路,并提出类型化创作、重视剧本创意和民族化创作等见解,希望对中国中小资金商业电影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对于香港地区的电影创作及理论研究,通常都独立于中国内地电影理论创作研究框架之外。然而事实上,香港本土的电影学术研究不仅与大陆的电影研究联系紧密,是中国电影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因其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且贴近电影创作,东西文化杂陈,研究视野开阔,又成为中国电影研究体系中最具个性的一环。从电影初到香港并出现相关报刊伊始,历数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出版物、电影研究、理论派别、阶段性特征等,以期描绘出20世纪上半期香港本土电影研究发展的面貌与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影的审查机制,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中国电影是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及社会舆论的审查中发展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管理,现行的电影审查机制对当代中国电影中诸如新生代导演及其作品的制约和规训作用不容忽视。21世纪以来,审查制度也以一种特殊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并促进了中国电影类型化的进程,并在客观上引导了部分电影作品的市场化,尤其是新生代导演进入体制内的尝试。从产业政策和电影文本等方面梳理和分析这一现象,并对中国电影审查机制对新生代导演作品类型化的影响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7,(2):59-64
在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民族性的问题需要再次被提及。在电影产业化语境下,我们应当尝试将类型电影经验与中国民族性特征相融合,同时还应对电影民族性有更具开放性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和更新是中国电影民族性的表现;关注和反思中国社会现实也是电影民族性的体现;传达当前社会人们共通的情感体验,同样是建构中国电影民族性的有效方式。中国电影民族性的建构,不但可以为中国电影打下牢固的文化根基,也可以强化本土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认同,有利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过六年的努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票房、银幕、影院数量及观影人次持续增长,国产影片质量有所提高,占据国内市场主阵地,中小成本制作影片更具本土市场竞争力,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何提高影片文化内涵,以质取胜,吸引更多观众,规范国内电影市场秩序,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拓展中国西部电影的研究视域,运用电影类型学、电影文化学、比较电影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西部电影类型化的探索历程,提出“新西部电影”类型片的创建构想和发展策略.结论认为:当前,西部电影人理应自觉承袭传统西部电影对于个体命运、人与自然关系等主题的开掘,进一步彰显西部电影的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在类型片探索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创新,以期在新世纪华语电影整合汇流的新格局中,实现中国西部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电影一方面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本土电影也日渐向全球化靠拢。虽然全球化使得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畅行无阻,但好莱坞电影并不能替代我们对本土文化、本土生活、本土经验的关注与书写。我们的电影首先是本土的,而后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
韩国电影在借鉴好莱坞商业类影片经验的同时,注重在电影中进行本土身份的建构,用本民族的人物和情感重述西方题材和改写西方故事,在本民族的政治事件和历史故事中彰显现代价值观,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消解西方影像中情色与暴力的极端显现,藉此获得了本土票房和海外票房的双赢。韩国电影这种"洋"为"韩"用的做法,对中国电影本土身份的建构具有启示意义。中国电影既要加强现实观照、丰富现代影像,又要甄选彰显共同价值的历史事件作为电影素材,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来讲述中国自己的故事,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一方面营造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审美意境,另一方面在人性的层面上达成东西方的共识,在唤起观众中国文化自信的同时,制造具有"中国身份"和民族文化标识的观影效果,以赢得世界观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尽管美国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大城市市民喜爱美国电影,但是从进步知识界和电影界的普遍文化立场看,中国电影人对绝大多数美国商业电影采取了抵制和批判的态度,这反映了中国电影知识分子在明确的民族情感下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本土立场和清醒的文化理性精神。通过舆论这种民族情感和本土立场也在广大民众中逐渐蔓延。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主旋律电影也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与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上映,突破了传统主旋律电影创作思维框架,影片在架构上更加追求灵活多变,叙事手法上更加倾向“类型化”融合,角色塑造上更加讲求真实性刻画,艺术表达上更为注重多元素融入,不仅维系了电影艺术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更有效激发了观众的乡愁记忆与审美共情,实现了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在创作策略上的成功变革。  相似文献   

13.
中、日电影同处东方文化语境,有着相似的民族化立场,但起源与发展路径存在重要差异。中国电影发展的独特性在于"文人深度参与"。鸳鸯蝴蝶派文人通过观影、评影、编剧等行为把文艺传统融入中国电影事业,既对中国早期电影叙事实行本土特色的现代改造,又对西方电影理论进入起到屏蔽作用,发展出中国特色的"影戏"理论。鸳鸯蝴蝶派文人还在中日电影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扩大了中国电影在亚洲电影圈的影响,也使得中国早期电影确立了珍贵的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14.
论早期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运作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前半期短暂又辉煌的电影历史进程中,民族电影艺术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大多数时候都表现为艺术创作行为与产业经济行为的对接。电影既要用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来传达创作者的艺术追求,又要借助商品流通的一般规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多的受众支持,以实现扩大再生产。因此,考察早期中国电影发展,品牌构建、明星制、类型化等现代电影产业建设的核心概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早期中国民族电影产业化运作方式的基本态势与风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2014年国产电影创作生产数据的分析,得出"网生代"助推"轻电影""粉丝电影"及热门IP改编电影,3D电影制作持续升温,新生代跨界编导的中小成本电影挤兑资深编导商业大片市场份额,"主旋律"电影在积极尝试类型化创作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以《人生》、《黄土地》、《老井》、《美丽的大脚》等为代表的中国西部电影,立足于本土生活,以本土观众为诉求对象,注意发掘本土性的文化层面,拓展历史性的文化视野,对西部的地域文化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尤其是中国西部电影精湛的艺术表现与对西部人生体验的真诚表述,体现了独特的"西部趣味"。中国西部电影导演从述说转向反思、从本土走向世界、从精英主义转变到世俗主义的文化立场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的5年中.韩国电影人是值得庆祝和自豪的,他们在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统治全球的世界里.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奇迹。即使是1999年在世界电影史上创造票房传奇的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在韩国也没有胜过本土电影《生死谍变》。近几年.韩国电影票房榜前几位都是清一色的本土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日益开放的今天.研究韩国电影的发行方式,对于中国电影有着积极而有效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国电影发展的民族化、现代化以及与其他艺术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影响其艺术审美走向的关键因素。20世纪20年代,现代戏剧家规模化地进入电影领域,为早期电影走进艺术、建构艺术品格、丰富艺术表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戏剧与电影的互鉴发展中,中国早期电影利用民国政府架构中的省域以下宣传系统的缺如拓展了其生发的空间,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元素让舶来艺术有了被本土受众接纳的基础,“影戏”(电影)更是借戏剧之“戏”完成了“作为艺术”的身份转变。以上三个“影响源”促发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观念变革,为中国电影走向建构现代民族影像的目的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本电影产业之所以能稳步持续发展,与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体制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日本电影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在政策上多方位的支援体系;其次,伴随其发展逐步形成与本土契合的电影产业链,离不开日本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对电影著作权的保护;再次,日本电影与放送产业的协同经营构造也是日本本土电影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日本本土电影能超越海外电影是电影产业主动契合日本观众的观影喜好,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电影类型和风格等自我调整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刘宏球副教授撰著的《电影学》一书,于2006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由史、艺、论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电影发展的历史,主要是对电影进行时间/历史性描述,侧重于史料的发掘、梳理和表述。其中西方电影史部分由电影的诞生与成长、电影的成熟和世界电影新发展三章构成,论述方法上以电影历史的演进为经,以国别为纬,基本上勾勒出了几个世界电影大国或对世界电影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家的电影概貌。作为一个中国学者,站在本土立场关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同样是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书辟出单章对中国电影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