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侗族大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定湘 《民族论坛》2005,(10):42-42
侗族大歌不仅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踏进侗乡,你就到了侗族大歌的故乡。一、侗族大歌的种类大歌,侗族叫“嘎老”或“嘎玛”。“嘎”即汉语的“歌”,“老”和“玛”在侗语里是同义语,即汉语里的“大”的意思“。嘎老”直译为汉语就是“歌大”,但按汉语习惯说  相似文献   

2.
侗族口传文学《珠郎娘美》是侗族社会流传百年的口传经典,通过哀婉的爱情故事塑造出来的侗族女性形象,既是侗族文化瑰宝,又是侗族社会女性意识的象征。通过对《珠郎娘美》叙事歌、侗戏文本的研究,揭示侗族女性独特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敢于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和敢于追求独立平等的人格等方面,而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根源在于侗族社会有适合女性意识培植与生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范怡倩 《民族论坛》2008,(11):30-30
<正>一、侗族大歌瑰宝面临泛化侵权危机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族人视唱歌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需求,侗族歌唱历史源远流长。清代光绪年间《凝秀庵记》中,有一段记载:"前者唱於而随者唱喁,连袂而歌,於蔫喁如众乐,皆作八旨备,举合材中,无一非鸣者焉,彼天地间亦何尝有寂境耶。"旧《三江县志》里有这样的记载:"侗族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音佳者唱反音,众声低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侗乡人人会唱歌,事事可唱歌。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榕江县寨蒿晚寨侗族琵琶歌遐迩闻名,它的特点是婉转抒情、悠扬动听感人,令人心驰神往,陶醉入迷…… 侗族琵琶,有个神奇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侗族人民没有“侗歌”,也没有侗族琵琶。一天,七仙女下凡到侗乡的一条清澈透底的河里洗澡。她们看到侗家人个个都很朴实、善良勤劳,但是不会唱歌,对此十分同情。她们回宫后,把这事跟玉帝说了,玉帝也深表同情,并当即下令叫第七个仙女下凡,把仙歌撒到各条江河……盛夏的一天中午,一位侗族小伙子阿宝,感到很闷热,就到一条大河里洗澡。当他洗完澡上岸准备穿衣服时,突然间,河里掀起了巨浪,浪涛一直翻腾了多时才平静下来。这时,只见河中心飘  相似文献   

5.
<正> 芦笙是我国苗、侗等民族所喜爱的吹管乐器,在苗岭侗乡广泛流传,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芦笙由六支竹管组成,大的长至一、二丈、小的只有八、九寸。各地的芦竹在构造和调音上有显著差异,但都声音悠扬悦耳。其伴奏的莽筒,大有八、九寸直径,用树干挖空而成,内安一支有簧塞的竹管,用时两人抬一人吹,声音低沉而雄浑。侗族的传说认为:是苗族和侗族的祖先共同吹响了芦笙,使两个民族世代友好相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此,苗岭侗乡的村村寨寨都有芦笙队,每年农闲时便举行“跳  相似文献   

6.
<正> 侗族的民间舞蹈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舞蹈艺术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侗族人民爱唱歌,也爱跳舞,所以,在侗乡有“饭养身,歌养心”,“耶求旺,舞助兴”之说。侗族民间舞蹈文化与侗族的其他艺术文化一样,是侗族人民为了再现自己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及满足人们对于美的爱好和追求而逐渐创造出来的艺术。它是侗族人民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其起源和发展,民间流传的几种主要舞蹈及其独特的风格,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田定湘 《民族论坛》2005,(12):44-44
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是侗族的象征,更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人们只要看到鼓楼,就知道已来到侗乡。一、鼓楼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鼓楼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丛江、榕江,湖南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县的侗寨里。那一座座造型独特的鼓楼,飞阁翘檐,层层而上,  相似文献   

8.
<正> 侗族是古老的民族。侗族人民勤劳勇敢,擅长歌咏,以口为笔,以心为纸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侗乡素有“歌海”之称,“饭养身,歌养心”。吟咏歌唱,是侗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其中心区域在贵州省从江县北部及与之接壤的黎平县南部。从江县一个叫小黄的村子则被誉为侗族大歌的故乡。  相似文献   

10.
“只要个个高兴AA欢乐,我就弹起红鲢的琵琶唱起动人的歌。”——一侗族琵琶歌《开场白》在京有“歌舞之乡”美称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黄一111乡,有一个土生一t:一匕、风情十足美名远播的“皇部们文化艺术团”。这支侗乡K间的艺术队伍,萌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成K在氏族风情旅游的舞台匕兴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从家〔S口的上坪子、草台子,一步一步迈向了山外的大舞台、演播厅;他们的歌舞,不仅滋润厂中外游客的心田,增进厂民族间的团结,而目给侗乡山寨带来了繁荣、富裕和现代文明。”一一裁、稻步“哆耶不知传过…  相似文献   

11.
侗族大歌:行云流水的和谐之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昉 《民族论坛》2008,(6):12-12,16
<正>到过侗乡的人,都知道侗乡是"歌的海洋,舞的家乡"。无论你走进哪个寨子,处处都能感受到侗族音乐的魅力与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家山寨,更是歌声飞扬,芦笙嘹亮。小伙子吹着悠扬的芦笙,姑娘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于鼓楼前翩翩起舞,甜美的笑容在歌声里显得格外灿烂。这祥和喜庆的氛围使人似乎进入了一片歌舞升平的桃源圣地。  相似文献   

12.
徐芳 《民族论坛》2015,(1):106-110
<正>侗族作家姚茂椿先生的散文集《苍山血脉》,让我越看越怀有肃穆和崇敬之意。生平第一次,在看完一本书后,我会如此地沉思良久。先生在书中大为推崇的侗族大歌,那美得让人窒息的高亢旋律,带着原始的野性喷薄而出,让人畅快淋漓。美丽的侗族音符敲击着人的脑神经,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先生的笔下,是侗文化浸润出来的大气磅礴的绚丽画卷;是那绵延苍山里,延续着的最滚烫的侗家血脉。而先生则无疑是舞水河畔侗乡文化的踏歌人。  相似文献   

13.
<正>侗族诗人姚茂椿那些歌咏侗乡生活的诗篇,不仅能让你欣赏到古老侗乡奇异的风俗和迷人的风光,而且能让你感受到一种侗乡文化生生不息、挫而弥坚的活力和坚韧如钢、永不屈服的生命意志。茂椿像一个激情澎湃、生命飞扬的运动员,用活力涂抹山水,用青春点燃希望,用汗水谱写乐章,选自他的诗集《放飞》中的诗作《闯滩》,就是一篇凝结智慧、  相似文献   

14.
侗族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吃泡汤、敬诸神、埋柴火、喝油茶,其中尤以正月里热闹非凡的种种活动最为有特色,这些活动把侗家人能歌善舞的长处发挥到了淋漓尽致。侗族正月的活动很多,有文娱活动、社交活动、祭祀活动等。  文娱活动最精彩,有唱侗戏、踩堂哆耶、对唱大歌、打赛年锣等多种形式。  侗戏发源于贵州省黎平县,由侗族人吴文彩首创,后来流传到贵州的榕江、从江,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侗族聚居区。仅黎平一县就有235个侗戏班(队)。各县侗戏班(队)春节期间活动频繁。在本村演出或受外寨邀请到外寨演出,既演传统剧目,…  相似文献   

15.
宏伟、瑰丽、民族色彩很浓的《嘎茫莽道时嘉》出版前后,有人说它是杨保愿的个人创作,不是整理.这场风波,犹如龙卷风从广西旋转到湖南、贵州、北京,颇有欲罢不能之势.我因为编《广西侗族文学史料》,接触到这个问题,抛砖引玉,与同志们商榷.出身贫苦、生活道路坎坷的侗族文艺家杨保愿同志,根据广西三江县程阳寨杨姓"甫系"祭祀古歌——《侗族远祖歌》手抄本翻译整理出来的《嘎茫莽道时嘉》,是创  相似文献   

16.
走进通道侗乡,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那淳朴、浓厚神奇的民俗风情。———1、饮食侗乡饮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酸、甜、酒、糯”“酸鱼糯饭常留客,米酒油茶宴佳宾”,这句流传在侗乡的民谣浓缩了侗族饮食的主要形式。在侗乡,家家户户都有酸水坛子,酸菜是每餐必不可少的佳肴。尤为美味的是腌酸鱼。制作酸鱼时先将鱼肚剖开,洗清内脏,拌上食盐、辣粉、糯米粉和香料,放进瓷坛或木桶密封盖严即可。侗乡酸鱼风味独特,十分爽口。糯米饭是侗家主食中的上品。古老乡风“大碗酒,抓团饭,传杯换盏”保留至今。入席前,人人净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热情…  相似文献   

17.
<正>侗锦是侗族织物中的精品,它融进了侗族妇女的心血和精力。侗锦图案多样,韵味深厚,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一、蕴含民族传统文化侗族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没有自己的文字进行记录,因此他们很多的历史传说、宗教故事等就通过侗族妇女们的手表现在侗锦上面。很多时候,侗族妇女都是把人们对历史、祖先、迁徙、故土、战争和信仰等的回忆和缅怀演绎成各种图案和符号编织在侗锦里。如通道播阳民间收藏的一幅帛锦,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神话史诗《金汉与黎妹》的故事。帛锦中,黎妹用竹竿挑起亡夫的布衣,去神鸟雁鹅村寻找亡夫,一路上趟过浑水河,越过高  相似文献   

18.
<正>蒙兰凤,女,侗族,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完小校长,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和2009年,蒙兰凤连续两年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建立《湘黔桂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议案,为此,笔者对其进行了专访。林良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是什么促使您两度向大会提交创建《湘黔桂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议?蒙兰凤:我是侗族人民的儿女,侗乡的山水养育了  相似文献   

19.
<正>通道侗族自治县作为"行政的边缘,文化的中心"的典型地带,拥有丰富的可供研究的民族文化资源,通道也成为侗族文化研究成果的汇聚地之一。关于通道侗族研究的著书类有20余本,如《通道县志》、《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志》、《和谐侗乡》、《独坡八寨志》、《侗族文化研究笔记》、《独坡八寨侗族文化》等,其研究多为综合性的研究。除了有较为丰厚的通道论著之外,还有各类研究论文300多篇,内容涉及通道侗族文化的生态与文化、社会组织、医药与健康、旅游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诸多方面,研究的视角是多样的,切入研究的学科专业背景也是多样  相似文献   

20.
侗家的烧鱼     
侗家的烧鱼,历来是侗族人民深为喜爱的一种佳肴。它虽不经厨师精细地烹调,却以鲜、嫩、香、美为特色,而且吃法也新颖别致,饶有风味。在贵州省都柳江两岸的林区侗乡,人们都有养鱼的习惯。每逢插秧以后,便把一桶桶一、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