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reconciliation is offered for the diverse test results on Friedman's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A large data sample of those receiving windfall income in 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1972–1973 Consumer Expenditure Survey i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windfall relative to estimated permanent income. A pattern of a declining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windfall income as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windfall increases is apparent.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for relatively large windfalls.  相似文献   

2.
张翔等 《统计研究》2019,36(3):78-87
本文在考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寿命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考察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应。首先根据省级宏观截面数据估计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退休时的平均余命,再据此分别计算和比较不同参保群体的内部收益率。 研究发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上呈现微弱的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虽然低缴费基数参保者内部收益率略高于中、高缴费基数参保职工,但其内部收益率因相对较短的寿命而大大降低。这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研究制定延迟退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参保职工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别,对低收入参保者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income risk. Do risky parents have risky kids? Income volatility—a proxy for income risk—is not observed directly; instead, it must be estimated with substantial error from the time series variability of income. I characterize an income process with individual-specific volatility parameters and estimate the joint distribution of volatility parameters for fathers and for their adult sons. In data from the 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 fathers with higher income volatility have sons with higher income volatility. This finding is correlated with, but far from fully explained by,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risk tolerance and of the propensity for self-employment.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一个考察收入波动与基尼系数关系的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证实:给定任何终生收入不平等状况,收入波动性增加都将导致各期的基尼系数增大。即,在终生收入不平等状况不变的情况下,各期的基尼系数也可因收入波动性增加而增大。考虑到我国经济转轨进程中家庭收入波动性日益增加的事实,则本文结论意味着,仅以基尼系数为判断标准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高估我国的家庭收入不平等状况。  相似文献   

5.
韩秀兰 《统计研究》2015,32(2):44-50
本文结合国际前沿收入分配测度方法,基于贫困增长曲线(poverty growth curve,PGC)和收入增长相对益贫性(Relative pro-poorness of Growth,RPG)测度指标,应用2013年发布的新一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从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益贫性这一新视角分析个人所得税的减贫效应及其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由此阐释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益贫性的影响机理,并得到更具针对性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闰丙金 《统计研究》2012,29(10):64-72
收入和经济社会地位的变化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仍然争论不休。作者引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变量对这一问题在中国大陆的状况进行检验。用2006年的“全国城乡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在Ologit回归中采取解释变量梯次引入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变化、收入公平、社会阶层认同状况对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影响,且这种影响有显著地城乡差异,收入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文章结论认为,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中国大陆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受其他因素影响的状况和程度显著不同。增加居民收入并提高收入的公平性,改善公共卫生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管理参与状况,对增强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鹏  汪锋  张宗益 《统计研究》2008,25(12):23-29
 目前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大多是静态的测度某一时点的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缺乏对收入随时间变化的模式和收入来源结构的深入研究。本文使用深圳市2005年和2006年的城市居民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收入变动性和收入来源结构进行了研究。收入变动性和收入来源多元化从本质上反映了机会公平的程度,深圳市的实证数据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居民的收入变动性和收入来源多元化使长期收入不平等程度小于短期收入不平等程度,家庭总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小于单一收入来源的不平等程度。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关注机会公平是在收入分配领域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江等 《统计研究》2018,35(8):94-103
本文基于2012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考察劳动力跨方言区流动对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与在同一方言区流动的个体相比,跨方言区流动收入要高31.9%;对于跨方言区流动的劳动力而言,跨方言区流动对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为30.5%,如果在同一方言区流动的劳动力选择跨方言区流动,其收入反而会减少3.9%,说明不同个体在流入地的选择上是基于其比较优势做出的决策。进一步,本文还发现跨方言区流动的劳动力无论选择在同一方言区流动还是跨方言区流动,均能获得较高的收入,在流动决策上具有绝对优势。在考虑了测量误差和极端值以及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9.
杭斌 《统计研究》2007,24(2):38-43
 摘  要:标准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假定消费者有能力求解复杂的动态优化问题,这一假定至少在中国是不能成立的。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关于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基本假设。即由于存在信贷约束和消费支出高峰,中国城市居民跨时消费的理性选择是:在避免未来发生流动性约束的前提下尽可能平滑各个时期的消费。与之相对应,本文假定中国城市居民跨时消费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财富目标和持久收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是:(1)1990年以来,随着城市居民财富目标的不断提高,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呈持续下降趋势。(2)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的确存在一个学习和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0.
收入基尼系数的统计推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尼系数估计量的统计推断是基尼系数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我们使用Davidson(2009)提出的近似大样本渐进分布方法,对收入基尼系数估计量进行统计推断,包括计算估计量的标准差、构造置信区间和进行假设检验。通过模拟试验,我们验证了在小样本情形下,依据该方法所做的统计推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我国城镇居民的真实收入基尼系数进行了统计推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分时阶梯定价为例,在人口老龄化及生育政策逐渐放宽的背景下,通过建立结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非线性定价对收入再分配效应这一政策目标的影响。通过构建引入家庭人口特征的二次近乎理想需求(QUAIDS)函数,基于相对等价补偿方法建立收入再分配效应调整的测度模型。估计了为保持相同效用增加家庭不同类型的人口需要增加的电费补偿率及其金额。研究结论表明,引入家庭人口特征后收入再分配效应得到了强化;家庭人口特征对消费者行为选择有显著影响;不同人口规模的家庭的电费补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动态分析显示,随着预算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在减小。  相似文献   

12.
地区收入、食品价格与恩格尔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梦根 《统计研究》2019,36(6):28-41
本文以2016年我国31个省级地区截面数据为样本,构建扩展模型考察恩格尔系数与收入、食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恩格尔系数与地区收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纳入食品价格后收入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变得更为显著,二者关系满足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和以地区食品价格平价代表的食品价格之间显著正相关,若再考虑其他因素,则食品价格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会稍有减弱。进一步将食品区分为生活必需型食品与非生活必需型食品,测算得到的基本恩格尔系数、高阶恩格尔系数与收入之间仍呈负相关关系,但与基本恩格尔系数相比,高阶恩格尔系数与收入之间的负相关性更弱。恩格尔系数受生活必需型食品价格的影响强于非生活必需型食品价格的影响,基本恩格尔系数主要受生活必需型食品价格的影响,而高阶恩格尔系数同时受到两类食品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昕  关会娟 《统计研究》2018,35(3):80-92
本文从劳动力转移视角出发研究各级教育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微观机制,并探讨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资源的配置效率。文章通过构建含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一般均衡模型,利用1995-2014年省级数据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各级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一方面,教育投入是缓解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帕累托改进的有效手段,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同时具有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另一方面,各级教育投入效果不一,相比而言,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阶段教育作用更加显著。最后,在我国宏观经济减速调整的背景下,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仅可在短期弥补私人投资减少平滑经济增长,还可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经济潜在增速。教育投入再分配带来的劳动力转移既减少了城乡收入差距也有利于缓解就业结构转型滞后的矛盾,是实现兼具公平的包容性增长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王涛 《统计研究》2015,32(2):31-36
国内外关于行业收入差距测度方法的研究,均通过构建一个相对指数来综合测度一国或一地区的收入差距问题,比如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缺乏对行业内部的深入考察。行业收入差距四分图模型的建立,不仅可以综合比各地去行业收入差距问题,而且可以比较各行业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同时,可以将各地区各行业造成整体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小(贡献率)进行量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这种影响大小描绘到四分图模型中,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而准确。  相似文献   

15.
在以绝对收入假说为基础的消费函数分析中发现,消费倾向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有双向的因果关系。为此,要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需要消费政策与收入政策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研究:1993-200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光明 《统计研究》2011,28(12):22-28
 劳动收入份额的准确测算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定义和数据两个方面剖析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测算问题,分析了其对测算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然后总结归纳了现有的基于测算问题的修正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方法评析。最后,借助于城镇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与人口数据估算中国的OSPUE。在此基础上,利用资金流量表数据对1993-2008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合理的估算与必要的修正,并进行相应的变动分析与国际比较。  相似文献   

17.
范超  王雪琪 《统计研究》2016,33(8):95-100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居民购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居民长期承受的购房负担,本文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持久收入意义下的房价收入比,通过情景分析确定其合理上限,并分析主要特征。研究表明:①我国房价-持久收入比的合理上限为7.6,2002-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均值是9.2,其中28个城市已超过该上限,比值最高的北京已达到14.9;②城市越发达,则房价-持久收入比越高,居民需要承受的购房压力越大,且在时间趋势上,一线与二三线城市间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③在地理分布上,我国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西部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呈现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④相比于传统方法中根据可支配收入测算的房价收入比,房价-持久收入比与其约有10%的差异。当前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限制房价,减轻居民购房负担。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收入流动性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俊  黄潇 《统计研究》2010,27(11):24-33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1989-2006)数据,从不同角度测度了中国收入流动性,分析了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按不同收入阶层对收入流动性进行分解,最后考察了个体的教育特征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和农村的收入流动性都先上升后下降,在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背景下,收入流动性降低加固了现有收入分层,形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收入流动性并未改善社会福利;低收入阶层对总体收入流动性贡献最大,但大都在中低收入阶层内部变动;同时,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不易向下流动,城市个体尤为显著。因此,在制定收入分配、教育政策时对低收入群体进行扶持,将有利于促进合理的收入流动进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文府 《统计研究》2011,28(11):62-65
 现有对中国居民收入性别差异的研究都是基于个人收入样本数据,进行收入差异均值分解和歧视定量研究。指数基准问题是横亘其中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本文基于人们对其收入是否合理进行主观评价的指标,来选择指数基准以深入研究城镇居民收入的性别差异。本文的计算结果显示,按照经典的Blinder-Oaxaca模型和Cotton模型计算,收入的性别歧视被大大低估。  相似文献   

20.
收入不确定性的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健宇 《统计研究》2010,27(9):58-64
收入不确定性一直是研究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等相关问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变量。如何对收入不确定性进行科学、精确地测量一直是相关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调整离差率(Adjusted Deviation Rate)指标来对居民的收入不确定性进行测算,较好地克服了代理指标过于间接、没有剔除居民预期之内的那部分收入波动以致对不确定性进行了放大、面临技术约束等不足。然后依据此测算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确定性进行测算,并对此测算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性进行归纳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