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现代小城小说里有大量的死亡意象。中国现代小城小说文本里的死亡意象既是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又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社会痼疾的暴露与批判,也是关于生命和自由的伦理叙事,体现了作家对现实的思考、对民族命运的探寻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呼唤。死亡意象承载了丰富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2.
圣经文学的渊源影响是经久不衰的重要研究课题,其叙事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世作家的创作。从文本表层看,《小城畸人》与《圣经》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叙事的统一性是一种基本的美学品质。从文本深层分析,《小城畸人》与《圣经》在叙事统一性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文本人物角色的功能方面,两者都具有联结各个叙事单元的功能性人物。圣经叙事的统一性主要通过重复的模式来体现,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中巧妙地运用了反复出现的意象、框架和主题来论证其叙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3.
综观新时期叙事文学创作,意象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流变趋势。其中小说创作中意象的集中出现和写意倾向的增强,是作家们有意识的追求,体现其各自的创作理念,也展现出叙事文学创作方面新的征兆与不可忽视的潜力。相应地,以现代原型批评理论和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其他相关研究方法,深度分析探讨小说叙事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及其置换变形现象,从理论批评的侧面显示出新时期叙事文学观念的变动,揭示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特征以及与建设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关系。在此,贾平凹反复提及的写意、意象、水墨画的叙事文学可为典范。将上述现象置于中国文学百年来的大变局中,则可看出从西方借鉴的典型范畴和观念影响下的中国现当代叙事文学,在新时期发生的向意象的流变所具有文学思潮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疾病不仅是医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文学描写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现代小城小说里,疾病超越了具体的生理病象与医学意义,成为了一个载体.中国现代小城小说的疾病叙事具有多重指向性,既有形而下的反映,又有形而上的思考.在中国现代小城小说里,疾病书写被放置在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对疾病的描写包含了特定时代的社会性、思想性内涵;疾病叙事不仅是对个体身体症状的叙述,更是对中国病态社会特征的展示;身体症状与国疾民瘼形成表征与同构,表达了作家对社会现实、民族现状深刻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5.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反复出现了水、烟雾、虎耳草等文学意象,这些意象是作者在叙事话语层面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具有推动情节、替代叙述、呈显心理、反衬创作主旨等多重叙事功能。作者凭借对意象的独特处理方略将中国传统的诗歌艺术以及现代小说手法引入小说创作,使之成为构建其"诗化"小说的具体方法,《边城》也因此而获得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魅力。  相似文献   

6.
提到《白狗秋千架》,相关研究者知道这是莫言受《雪国》影响而创作出的短篇小说,却很少有人重视白狗意象在莫言小说动物意象的转折点处所承担的重要作用。白狗意象是莫言小说动物叙事的一个新起点,之后才有《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等作品对于动物意象的扩展,甚至以动物指代人类进入小说故事、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了莫言文学的魔幻主义。在动物意象的创作上,秋田犬的启示意义固然不可忽视,但也不能否认莫言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这是莫言的动物叙事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学来源,是莫言文学动物叙事的特色。基于川端康成的影响,白狗和秋田犬的意象关联作为其切入口,展示了莫言文学中动物意象从神秘性到魔幻性再到批判性这一流变的具体过程,同时也为解读莫言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阿库乌雾的动物意象叙事以现代性审美对传统文化意象进行转译和重铸,让传统谱系的文化符号从意指单薄的传统 原型意象转向现代流动多变“镜像”,对族群历史记忆(传统遗产)和现实个体遭遇(都市生存)进行了多重的投射,实现了传 统审美符号与现代经验情境彼此激发的能动关系。 这种意象策略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学传统意象由抒情性转向叙事性的现代 性变革,也对少数民族文学的都市写作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小城小说里有大量的对死亡的叙写.中国现代小城小说文本里的死亡叙事,既是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又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社会痼疾的暴露与批判,也是关于生命和自由的伦理叙事,体现了作家对现实的思考、对民族命运的探寻和对未来的期待与呼唤.  相似文献   

9.
晚清画报文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读图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其中以《图画日报》刊载之《新茶花》为代表的晚清画报文学作品体现了近代转型期中国读图文学的基本特征,其一是画报的大众定位和报刊化写作带来了叙事的时事化和情节化;其二是晚清的读图风尚和画报的图像旨趣推动了图像叙事的强化与文图关系的突破,以及连环故事图画基本体式的奠定;其三是画报关于西方意象的表征所再现的西风东渐中的晚清中国对西方世界的想象、接受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冲击和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中国意象"的书写方式始终游离于文学的虚构与历史的真实之间。就其真实性而言,赛氏笔下的"中国意象"书写是其以亲历者身份审视传统与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果;而就其虚构性来看,这种书写却又不断增强了其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的重要地位。赛氏的"中国意象"书写让读者游走在真实与虚构、宏观与微观、严肃与想象的小说叙事之中。这种叙事方式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位世界公民所坚持的多元对话和沟通思想,并能从中体会她对中国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村史文学的发生历史可描述为:从80年代初的个体历史的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到80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90年代初《白鹿原》等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村史叙事,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文本。村史叙事及其文本诞生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也意味着民间话语与民间文化的强烈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文学在对农民和乡土的叙事中,显现出从个体历史叙事到家族史叙事演变的趋势,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文本。这一演变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个体历史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然后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九十年代初《白鹿原》等小说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村史叙事。  相似文献   

13.
史传的创作主要在为天,讲史主要在为民,而章回小说则主要在为己,这些不同的创作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文体面貌,而创作目的的变化也正是史传发展为讲史、讲史又进一步发展为章回小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的《大地》虽然是用传统叙事写法创作的小说,但仍带有明显的叙事空间化的倾向,体现了时空维度的统一。小说以王龙一家所居村庄为基点空间,同时又设置了附近的城镇和南方大城市两个外缘空间。三大空间都具有表征人物性格、助推情节发展和突显主题思想等多种功能。三大空间都蕴含着地理、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因素,都由场域、场景和场面三个层次构成,并都表现出实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三大特征。深厚的生活积累和谙熟中国小说写法是作者得以充分发挥空间叙事的长处并圆满完成故事讲述宗旨的决定性前提。  相似文献   

15.
由于道德理性对主体意识的规约与引领,作家在20世纪婚恋文学的叙事中基本采取了道德叙事的策略。这种叙事策略制约着婚恋文学的深层叙事结构,使20世纪中国婚恋文学呈现为道德叙事样态。道德理性在20世纪中国文化语境的流变形成了婚恋文学中个性主义婚恋叙事、革命道德主义婚恋叙事、传统道德理想主义婚恋叙事和审美快感化的后现代道德婚恋叙事四种基本形态。婚恋叙事样态的更迭衍变又形象地展示着道德理性流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小城作为都市与乡村间的中介环节,具有二向性功能;乡村文化属于自然/传统型文化,都市文化属于现代/传统型文化,小城文化属于自然/传统/现代型文化而以传统文化为主,并可类分为"三型";现代中国的小城及小城叙事显现出从文化冲突到文化整合的演进历程,意蕴丰富,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女性文学的应答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叙事视角 :平稳叙事和倾斜叙事。这两种基本的叙事视角又与女性的两种基本生存场景之间存在着共振式的应答关系 ,称之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应答叙事。应答叙事贯穿于中国女性文学中的整体叙事之中。  相似文献   

18.
海外华人学者李欧梵善于在占有和使用包括印刷文化和都市生活公共空间等广义文本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中国命题,这些命题既采用了西方20世纪文学、社会学研究较新的理论视角,又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在雷蒙德·威廉斯“乡村”、“城市”以及“大都市”等理论范畴及空间批评理论的启发下,李欧梵以“现代性”为基点发掘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空间维度,揭示了“新文学”传统中以乡村为核心的空间叙事对城市文学的压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文文学由生活在美国的以华裔为主要构成的作家群和他们用华文为书写载体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所构成。美国华文文学中的留学生题材小说,指的是美国华文文学中的那些以留学生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小说。通过对於梨华、查建英、严歌苓这三位作家在“内容”上(由展示表层的受挫经历,到深入的历史文化思考,再到普遍的人性探寻)和“形式”上(由情绪叙述,到冷静叙述再到洒脱叙述)的发展过程的考察,可以大致勾勒出美国华文文学中留学生题材小说在主题上不断深入和技巧上新质迭出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20.
林译小说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西文学真正交流的开始,林译小说与中国文学现代性有着密切联系。在文学实践上,林译小说打开了中国人的世界文学视野,将小说纳入了正统文学观;林纾以其翻译实绩丰富了近代小说的类型;外国小说的叙事也引起了林纾对传统文学叙事功能的新理解,催生出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人称与日记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