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庆延 《社会》2005,40(5):34-62
陈寅恪的史学研究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一直以来,围绕陈寅恪史学研究传统展开的学术史讨论大多局限于历史学乃至中古史研究的范畴。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对其关注较少。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从陈寅恪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研究路径与关键概念等角度,在重新整理陈寅恪著述史与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揭示他诸多研究著述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由此讨论陈寅恪史学研究传统对“文明发生学”这一问题的内在关切。笔者进而尝试从思想、风俗与制度三个关键词入手,理解这一“西学东渐”背景下的经典研究传统所具有的社会学理论意涵,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其对我们当下开展面向中国本土历史与社会的社会学研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经济学的政府职能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科斯和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从国家起源角度认为,政府具有契约和掠夺的双重属性,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提供各种制度安排,尤其重视产权制度安排。政府职能作用的范围要适度,仅限于产权界定不清的经济领域。新制度经济学政府职能理论运用成本-收益分析解释政府干预的程度、突出制度理念、强调政府经济职能等观点都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但它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忽视制度的消极作用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成本理念缺乏可操作性等等。这表明我们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有针对性地加以借鉴,不可盲目照搬。  相似文献   

3.
制度研究历来是政治学领域的重心,新制度主义的兴起推动了学界对制度研究的重新关注。在制度研究被遗忘的行为主义时期,比较政治研究领域中的比较制度主义学派坚守着制度研究的理念。他们对于制度的研究融制度主义与行为主义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构建了比较制度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比较制度主义强调“比较”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注重制度的结构性差异,尝试打开制度“黑箱”,寻求发展可测试的制度理论。偏重经验的制度分析以及对制度科学化的关注使比较制度主义学派研究成果颇具学术影响力。对比较制度主义的历时考察与特征分析,将有助于发掘新的制度主义演进脉络,丰富制度主义的知识基础,推进制度研究的理论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理性人理论、自主决定理论的分析,从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成年人监护制度改革的根源。指出监护制度的设立与法学领域的理性人理论密不可分,行为经济学为心智障碍者行使自主决定权提供了理论依据;自我决定理论从内在动机的角度探讨了人类生命本源及生命意义,其亚理论从自主、胜任、联结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基本需要的满足对生命价值的重要性。为使心智障碍者获得有尊严的生活,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在立法层面应明确心智障碍者不得自行从事的重大财产行为,在司法层面应废除概括式的限制行为能力宣告制度,在社会层面应为心智障碍者融入社会创造更多条件。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运用演化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问题逐渐成为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与技术的协同演化、制度演化的自组织过程和制度与默会知识的协调和利用等方面,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研究思路.然而,在统一制度演化研究的理论框架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从系统发生和个体发生层面展开对制度演化的层级分析,将成为今后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2005年日本禁止垄断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课征金制度,从比较研究角度分析现行课征金制度的意义、性质、适用范围、实施效果,概括出该制度的重大变革体现在:扩大了缴纳课征金的客体范围,在课征金的计算方法、征缴程序方面加入了主观因素,同时引入课征金减免制度,改变了公正交易委员会在适用这一制度时的僵硬划一做法,扩大了其裁量权,加强了其在执行禁止垄断法方面的职能。对课征金及其减免制度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实施效果等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争议的焦点问题进行了阐述,期待能够对建立我国反垄断法相应制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制度伦理与当代伦理学范式转移——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概略地考察了制度伦理的当代突显及其所导致的伦理学研究范式的转移,指出了当代制度伦理之所以能够主题化的社会制度背景和社会文化条件,以及这一主题化知识状况背后所潜在的、现代性社会生活实践与现代性道德知识增长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高负债率及其深层制度原因、外资投资形式证券化及其制度因素等角度,对韩国金融危机进行了若干制度分析,提出了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教训  相似文献   

9.
段秀芳 《探求》2004,(2):26-29
一直以来,对“制度的合理性”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领域,认为制度的合理性取决于制度是否合乎道德原则。本文则从社会决策论这一外在于伦理学的崭新视角对“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加以剖析,认为制度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实际上可分为两个根本问题:第一、制度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第二、制度是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平衡的唯一有效方式,即社会只有通过制度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进而阐明社会决策论可以为现代制度建设提供科学的方法与现实立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8):55-58
本文通过运用寻租和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成果阐释我国科技管理系统内在运行机制,分析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剖析我国科技监督体系存在的不足,并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科技管理过程监督制度的一些设想,保障我国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管理监督领域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财产制度是一种非市场组织制度,它的出现是为了减少市场制度固有的缺陷所带来的交易费用,因而财产制度可以产生组织结构效率。对此,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很早就予以关注,并突破了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关于完备市场假定的局限性,开创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实践来看,从财产制度入手,开发出我国的制度经济效益,对下一个阶段的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也必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政治哲学、现代化、国家责任、公民权利、社会需要和福利等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回顾、社会—历史比较、社会政策和综合研究等方法,从国家与福利社会史等角度,首次简要描述1911~1949年中华民国,1949~1978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国,1978~2015年改革开放中国3个发展阶段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历史发展轨迹,概要梳理3个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基本涵义、价值目标、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服务对象、范围内容、优先领域、服务方法、管理体制和基本特征.全面介绍当代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社会政策发展现状,尤其是面临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全面概括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框架历史发展的体系特点,系统总结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百年变迁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客观规律.最后试图从理论建构角度将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模式与社会政策框架概括为"社会—市场—国家组合型社会福利制度范式",为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提供科学理论解释,指明中国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发展的总体方向,勾勒"路线图与时间表",规划专业行动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奠定现代福利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尽管新制度主义的不同流派对制度、观念、主体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看法存在差异,但他们都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力产生于制度变迁主体的预期.理性制度主义的最新成果认为,这是主体学习的结果,个体在竞争压力下、在实践的学习活动中可以产生对新制度的构想,而历史制度主义则认为这是历史的制度和观念作用于主体的结果.就制度变迁的特性而言,差异性与同构性是制度变迁的基本形式,也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在差异性的基础上观察同构性和在同构性的基础上观察差异性是判定制度变迁的有效方法.制度变迁与政治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解读制度变迁可以丰富我们对这一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博士后制度为培养青年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社会创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回顾了博士后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并重点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博士后制度对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史晋川  钱滔 《浙江学刊》2005,(2):176-184
本文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台州的历史禀赋,从制度创新与民营经济成长相结合的研究视角,运用历史制度分析理论框架与方法,对1978年以来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总结,试图揭示台州区域制度创新与民营经济成长的内在动因.本文认为台州制度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过程是民间诱致加政府增进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亮 《社科纵横》2007,22(6):6-7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的民营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制度创新的过程。它既包括一系列正式制度的改造与更新,也包括非正式制度的扬弃与重建。从创新的角度分析研究甘肃省民营经济的制度障碍,并且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甘肃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企业领域的延伸,在协调企业内部员工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企业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相关研究积累和实践经验不足,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充满挑战。本文引入企业社会工作这一介入方法,对如何从企业社会工作的视角来协调内部员工关系的实施路径做出深入探索,并从理念、制度和社会工作者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交叉研究的框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繁玲 《学术交流》2007,(11):58-60
从电子政务与制度学的双重视角探讨构建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交叉研究框架的基本问题,对各级政府为民执政、阳光施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公开制度都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二者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参与权、知情权及监督权理论成为这一研究基础的合理内核;研究的价值体系决定了应该运用电子政务方法论,最大限度地公开与共享信息,合理地设计、安排相关的保密权限与行政救济制度,促进其研究成果更加规范,更富有成效。鉴于此,政务信息公开主体、客体、环境及其整合构成了这一研究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19.
在实证研究的理论、思维和方法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作为学科的计量法学应运而生,其生长历程经历了萌芽、发展和分野三个阶段。它在萌芽阶段的内容主要是符号逻辑的运用、法律现象数据库的建立和运用以及法官行为和判决预测。计量法学的形成阶段主要是判决预测和制度评价;其以数据建模为方式,对各种法律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方法也得以确立。在发展阶段中,计量法学的判决预测论和数据论证领域有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中国目前学界和实务界都缺乏定量研究,而计量法学对立法、司法和数据库的建立三个方面的发展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陆海统筹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从文献计量学视角,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8—2021年陆海统筹的发文量、高被引文献、发文作者所在单位、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和可视化探索,发现陆海统筹的研究热点可分为陆海统筹的发展策略研究、陆海统筹的重点领域研究两大类共五个小类。今后,可从陆地和海洋耦合协调的角度、海域资源开发的成本及技术进步、陆海统筹具体实施路径的措施与制度设计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