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晶仁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4):13-18
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是检验或认定社会科学成果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评价其质量、水平和效益。它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始终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难题。随着基础研究投入的增加,成果评价问题已成为科研管理部门及社科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如何确保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公正性以及操作的简便性,一直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比较不同国家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有助于对不同国家的社会科学成果和社科成果转化的研究,把握社会科学评价的规律,加大评价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让社会科学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在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的异同点,发现二者都存在评价的专门人才缺乏、评价标准和对标准的理解不统一、重视论文被引用次数等次优评价方法的相同点;而在评价主体、评价时间和评价制度的完备性方面存在不完全相同的做法.最后,通过比较中国和日本在这些方面的异同,学习日本成果评价的先进做法,我们得出应该建立全国联网的项目库、成果库和专家库,培养科技评价专门人才和扶持民间设立社科成果奖励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建立的困境与出路——当前研究状况的总结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倪润安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2):42-49
建立一个全面、完善、公正、科学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已是当务之急,既是为了从方法论上根本解决现行评价方法所造成的弊端和错误导向,也是为了不错过已经出现的重要发展机遇,推动人文社会科学摆脱以往根底浅薄的被动局面。文章在分析了现行主要评价方法,如同行评议、引文索引、核心期刊等之后,认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建立现在面临的困境是旧有的主、客观方法都有较多缺陷,而新的方法还处在实验阶段,新、旧之间的过渡时期还较长,是政出多门、标准不一、事故易发的不稳定阶段。为寻求出路,文章认为当前的做法是重组现行旧方法和实验性方法,在互相关联和牵制中尽量降低彼此缺陷的负面作用,形成“组合效应”;同时从长远发展考虑,要致力于建设一个有利于评价体系良好运行的环境,建立起对学术研究者、学术评议人、学术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4.
5.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难题.文章根据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设计了初级、高级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如何在一般性成果评价、科研人员考核、职称评审、成果鉴定、成果评奖等管理工作中应用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科学成果,是社会科学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科学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是进行社会科学管理、奖励的重要依据。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科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对建立评价指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多出社会科学成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振宇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2):48-53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但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在对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的评价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阻碍着学科发展和人才脱颖而出。为此,排除学术成果评价中的非科学因素,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社会科学管理部门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引导广大科研人员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促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有必要全方位地建立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深入分析发现,造成当前科研评价困境的本质原因在于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对高校的发展和定位没有较高的认同度,iv,有在对高校的发展和定位达成高度共识后制定的科研评价体系才能获得广泛的认同。接着,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首先明确了科研评价的主体,确定以科研成果为评价对象,将科研成果分为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研奖励等四大类,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定位对科研成果分f-1别类予以赋分,鼓励合作、协同创新,最大程度上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任全娥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2):43-49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问题,首先是评价主体的选择问题。根据成果产生的流程与影响范围,可以将相关评价主体归类为书刊编辑、学界同行、社会受众、科研管理者及科研评价中介机构,每一类评价主体具有各自独特的评价视角与评价特点。 相似文献
10.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现实需要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特征出发,以现实性、价值性、创新性为总原则,设计出一套科学、公正、客观、操作简便、实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此体系既兼顾到科研管理部门及评价机构的管理需要,也考虑到专家评价的可操作性。它可以为各类型科研管理部门和评价机构在实际评价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1.
面对大量复杂的社科成果评价问题,设计出一套客观的人文社科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中国社会科学院已获奖论文作为分析样本进行试评检验。实证研究显示,客观指标评价结果与定性判断获奖等级基本上是一致的,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为专家定性评判提供参考,并可通过接受评价实践的检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从学术评价、引文分析、网络计量学、可视化技术、信息组织与检索、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虞文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4):19-23
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与进步和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发展与进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社会科学成果评价进行研究能从侧面把握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律,探寻社科评价对社科研究的促进作用,让社会科学更好地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我国的社科成果评价起步较晚,在延袭传统评价方法的同时,受欧美评价方法的影响较大,把中美两国的社科成果评价作一番比较,对我国社科成果评价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成果评价 改进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韦莉莉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2):59-63
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同行学者的单一定性评议,到使用评价指标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较为单一的同行评价方式,到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分析多种评价方法互相补充的演变过程.成果评价中的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的问题,所反映的正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悖论. 相似文献
15.
林坚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42(1):19-24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都是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包括思想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决策咨询功能。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主要标准是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除了要接受学术界的评议外,最终要接受实践检验和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际科研计量评价方法 构建新的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春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1):23-28
文章介绍了我国科研评价发展历程和国际科研评价的潮流,提出要借鉴国际科研计量评价方法,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计量评价体系;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权威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建立新的科研计量评价体系,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有利于推动科研创新,进一步规范研究工作,改进科研机构的管理水平,建立更公平的科研竞争机制,引导科研资源流向,为政府制定宏观科学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应有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是推动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所在。从伴生评价转向自主评价,从形式评价转向内涵评价,从行政思维转向学术思维,从管理评价转向发展评价,从单维评价转向多维评价是我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制和机制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政治历史环境、社会现实环境与学术环境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与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状况.从中得到启示:只有在健康良好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与学术环境中,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方法才会有效,评价实践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评价理论研究才会趋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评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在对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实践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方面、从科研管理实践与评价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的角度、从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系统的整体及部分的研究出发,剖析了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文章指出,在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建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可以为解决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评价问题提供探索性方向和启发性思路,这对深化人文学科评价问题的研究,对探索构建真正适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科研与管理的评价理论和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袁红英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4):61-63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的一个难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哲学社会科学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目标、功能、任务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学科的渗透、交叉与融合的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越来越要求从重数量向重质量、从重过程向重结果、从重静态评估向重动态评估转变。由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预测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