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极航线问题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加快,而变得愈来愈重要。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不能失去话语权,要争得北极航线问题国际机制上的主动权,需要对北极航线的地缘政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成功争取北极航线权益提供理论依据。在使用五力模型分析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动力机制和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当采取的地缘政治策略,即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维护和发展我国的海权;努力构建中国的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理论体系;制定北极及北极航线地缘政治问题危机处置预案等。  相似文献   

2.
马卫东 《殷都学刊》2008,29(4):39-43
春秋时期,郑、宋、卫三国基本上是因循旧制,任用公族执政。但由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不同,三国的世族政治亦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郑国世族形成较晚,“七穆”兴起后,郑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诸卿互相制衡、联合执政,使郑国国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宋国政治的特点是君权较强,政权下移较缓,君权在与卿权的斗争中稍占上风。直至春秋末期,宋国政权才完全落入“戴氏”的手中。卫国在春秋早期社会矛盾的焦点是公室内部争夺君位的斗争。春秋中叶,卫国的世族势力壮大,公室与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春秋晚期,卫国君位争夺与君卿斗争互相交织,内乱频仍。南氏乘机崛起,并在战国时夺取了政权。尽管春秋时期郑、宋、卫的政治各具特色,但其总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即经过公室与世族、世族之间的激烈斗争,列国最终均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3.
科技革命的进程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金卫 《东岳论丛》2004,25(5):96-99
科技革命的进程加深了全球范围内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联系 ,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新科技的发展 ,影响和决定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运行体制、运行状态和运行机制 ,对世界各国的主权范围重定、政府职能调整、技术外交升级、国际政治多元化民主化、高科技文明等将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必须紧跟世界科技进步潮流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项改革 ,坚持正确的对外政策和对外战略 ,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场宏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彻底改变了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生产关系,完成了对乡村社会的重新整合,农民协会成为了乡村社会权力体制中最重要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5.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地区自青铜时代以来,大致经历了两个文化发展阶段:一个是以安德罗诺沃文化为代表的中亚族群不断向东迁徙运动的阶段;一个是其后的新的族群占据帕米尔,并继续向东进入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的阶段。如果再放大一下观察的视野,新疆喀什地区的早期历史也是在不断进行的东西南北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疆各地的早期文化正是在这种兼容并蓄、相互借鉴和影响的环境中长期共存,最终形成了今天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格局。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政治生态由"王权"政治向"霸权"政治、"族权"政治、"庶人"政治的渐次变迁,促使诗歌创作内容由以祭祀活动为主向以现实生活为主转变,从而使这一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诗歌主旨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倾向:前期以"王权"为中心,关注点为王室兴亡;中期以"霸权"为中心,关注点为公室兴衰;后期以"族权"为中心,关注点为大夫专权;晚期以"庶民"为中心,关注点为"陪臣执国命"。这种政治化倾向在不同历史阶段关注点的不同,正好反映出诗礼互动内涵不断演化的历史进程。诗歌创作政治化倾向与礼制变革现实性关照的有机结合,正是诗礼文化创造性传承与创造性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政治生态经历了一个由"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向"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渐次变迁的过程,从而完成由王权政治向霸权(君权)政治、族权政治、庶人政治的变革。这种变革的基本内涵之一就是政治文化由贵族精英主导的礼治型向庶民草根参与的民本型转变,这自然会引发作家群体社会阶层分布不断由贵族向庶人的演化。春秋文作家群体除了国君、卿、大夫这些上层贵族之外,新出现士、平民阶层,甚至乡人、野人等社会下层人物也成为文学创作的主体。春秋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创作主体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前期周天子依然可以通过策命诸侯方式来行使"王权",王室、公室卿事寮与太史寮作家群体比例严重失调;中期国君成为创作的重要主体之一,社会阶层开始向"卿族"转化;后期"卿大夫"阶层成为创作主体,"士"阶层作家群体逐步形成;晚期"家臣"作家群体开始形成,"士大夫"职业化作家群体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的结局之一就是国内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变。国共两党的力量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到抗战结束时,形成了几乎“均衡”的政治格局。中间势力形成了代表自己政治意识和利益的政党,对平衡政治格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各阶层、阶级进行了重新的分化、组合并根据政党先进性这一深层次的标准选择了不同的阵营。这次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为未来中国社会的根本走向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南宋前期到中后期,<春秋>一经在科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发生的关键是陈傅良和他的时文,进而推论,陈傅良为代表永嘉学派的崛起与科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政治风险是海外投资普遍可能遇到的风险。作为和平崛起组成部分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更加复杂。中国政府有责任对此制定对策,通过改变海外投资主体结构,完善既有的相关国内法制,有效利用相关国际法制等途径降低中国海外投资遇到政治风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伴随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伍廷芳的政治思想适应时代要求而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转变:从对物质文明的向往到对近代制度(政治)文明的追求;从主张渐进主义改良到投身民主革命的转变;从崇尚君主立宪到拥戴共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变迁归根到底是由各国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战争是经济与政治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正是因为中国抗日战争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而成为国际政治格局重新组合与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文化格局的变迁是社会利益关系调整的深刻反映,必然对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里海沿岸五国为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在里海的法律地位和水域划分、油气勘探开采权、油气输出管道走向等三个问题上展开激烈的斗争,各国间利益冲突难以平衡。围绕里海能源之争,美俄之间的斗争也将进一步加剧。里海油气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中国与里海地区有关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是互利、双赢之举。  相似文献   

16.
苏广实 《学术论坛》2012,35(8):175-178
西南喀斯特山区是我国南方的主要贫困地区,文章从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统的本质特征出发,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与格局及其演变的时间动态过程与空间差异以及系统演变内驱动力制约机制和外驱动力驱动机制,以期能为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寻求最佳土地利用方式及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缘政治理论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支柱理论之一。冷战结束后,地缘研究已成为世界大国制定全球战略的一种科学决策的需要。东亚地区是关系到中国核心安全利益的最重要地区,也是冷战体制在世界上最后的遗留地区。中国在新世纪的和平崛起要以这一地区作为地缘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托,开拓更加广阔的地缘经济空间,创建有利于中国地缘安全的区域机制,并力图在台湾、南沙群岛等地缘战略要地上获取主动权,以改善海洋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舆论界和学术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讨论十分热烈,大多数人对崛起持一种过分乐观的态度,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经济高速发展,崛起已是指日可待.然而,近代几百年的外交史表明,凡新兴强国要成为世界大国多要历经险阻、几经波折,其中不少更是因不谙国际斗争之道或因外部干预而命运多舛甚至中道夭折,近代德国的两起两落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的和平崛起必须对此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承袭了朝鲜半岛分裂和南北对峙的格局,并被处于“一超”地位的美国所主宰.由于失去大国保护,朝鲜开发核武器力图实现安全自救.作为应对,韩国引入“萨德”.然而,“萨德”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军事威胁,其战略手段与目标严重错位.该现象主要源于美韩同盟中韩国的从属地位以及美俄和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如果韩国要维护国家安全,应当把维护半岛安全作为战略目标,为此,其应当构建真正的南北互信以减轻对域外大国的战略依赖.  相似文献   

20.
政治思想是伴随政治权力的形成而产生的.在共和主义政治哲学中,政治权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始终是共和主义思想家们关注的重点.回顾共和主义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当代复兴的坎坷发展历程,其政治权力观经历了从至善到非道德、从分立制衡再到无支配的历史演变.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考察共和主义政治权力观,有助于深入探究共和主义这一古老的西方政治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