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章益国 《求是学刊》2007,34(2):133-138
历史学有科学与艺术两重性,而我们一直仅以科学范式研究传统史学。中国传统史学是一种具有前科学性质的诗性史学,可以置之于艺术性的视角下进行研究。传统史学的几个重要理念都可以在这一前提下重新审视:“尚简”观念呈现了艺术观念对史学的结构性入侵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史意”不仅是“意义”是“意味”,不是指可以陈说出来“史学理论或历史观”,而属于无法言说的默会知识;“圆神方智”这一“史体”分类也不是体例之分,而是体类之分,而且可以与“艺术科学”对译。  相似文献   

2.
张东光 《学习与探索》2003,46(4):114-118
史学的取鉴资治和教化育人两大功能是针对社会成员的群体和他的个体两个不同的服务对象提出来的。从具体的史学实践看,为个体服务的史学相对于为群体服务的史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当代群体对史学需求不断削减而个体对史学需求又不断增加的社会里,史学勃兴的惟一出路是必须在服务对象上完成由以群体为主到以个体为主的转变。要完成这一转变,光靠表达方式的通俗化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从"人"出发解释历史而不是从"物"出发解释历史,即完成历史思想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史学社会化是历史知识借助生产者的实践和生产者向社会大众的传播而作用于社会的过程.它在史学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历史研究得以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建立起血肉联系,既可以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也可以为史学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可惜的是,史学社会化的道路是坎坷的,很多史家将史学社会化视为一种不入流的非学术行为,对此不屑一顾.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大众对史学的需求却难以被满足.各种伪史学纷纷登场,哗众取宠,使人真伪难辨.  相似文献   

4.
张越 《求是学刊》2003,30(1):111-115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进化史观传入中国后 ,成为猛烈批判旧史学的思想武器 ,中国史坛由此提出了进行“史界革命”、建立“新史学”的口号和主张。进化史观在五四时期对中国史学的影响范围仍然最为广泛 ,影响力也更加深入。进化史观在五四前后中国史学转型、史学科学化的过程中 ,依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史研究中新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在日本经济史学研究领域 ,就其理论与方法而言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景象。应该说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仍有影响 ,与此同时 ,新古典学派的“计量经济史学”、道格拉斯·C .诺思的“制度经济史学”、艾夫纳·格瑞夫的“历史的制度分析”等当代欧美国家的新的理论与方法 ,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史研究中。经济史学科的研究领域被拓展 ,其认知功能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一、"史学危机"与政治化史学的终结 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主流是经史之学,其中以经为主、以史为辅,二者之问利用互补.其中经学为体,它是中国古代社会构建其意识形态体系的根本所系;史学为用.在政治上它有鉴往知来的资治功能,在道德上它有褒善贬恶的劝惩功能.经史之问的这种体用关系,从文化体系的结构功能层面,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运作.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史学发展过程中,治史"求真"观念的内涵不断演变,形成汉唐史学叙事"求真"、宋明史学义理"求真"和清代史学文献"求真"三个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历史编纂学作为史学观念的外部结构和表现形式,也必然随着"求真"观念的不断演变而发展,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刘开军 《求是学刊》2016,(4):158-165
20世纪初年的史学批评因其处于新旧交替、中西融汇的过渡时代,而具有多个面相。与其时流行的否定传统史学的学术批判不同,陆绍明对传统史学虽也有批驳,但比较客观和理性。为包括传统史学在内的旧学"招魂",是陆绍明的学术志向所在。陆绍明在史学批评上的一大贡献,是他从深层次上提出了中国史学的五次变迁论。重绘中国传统史学的学派格局,则是陆绍明史学批评思想中最有建树的地方。陆绍明将传统史学分为尚文派与重笔派,又从诸子与史学的关系入手,将史学分为九家和二十家,虽高明有余,但审慎不足,终究留下了一种不同于今天的史学批评观念,具有学理上的价值。在清季新旧学术价值观的交锋中,旧的学术话语虽明显处于下风,但陆绍明仍代表着传统派批评家发出了声音,使旧的话语体系不至于失语,因此在史学批评的近代化历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他于辛亥革命之后,史学思想有所倒退,与其时中国学术文化的大潮已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9.
本文否定了基督教引起欧洲中世纪史学全面倒退的陈说,认为基督教在本质上是对世俗历史的扼杀,但同时也对西方史学观念的变革有着某些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褚新国 《唐都学刊》2013,29(1):95-100
鉴于晚近以来希腊史学的现实情势,波利比乌斯以各个阶段代表史家的创作实践为例,通过史评方式详尽考察了历史写作中的诸多“失真”问题。依据“失真”的不同界定、表现和原因,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缺乏军政实践与直观调研,缺乏基本的史识素养,缺乏客观公允的叙事立场,偏重艺术审美而以辞害意。波氏就相关论题的批判性探究不仅有助于阐释《历史》写作的题旨、方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城邦危机背景下古希腊史学的流变轨迹与发展动向,特别是“求真务实”优良传统的式微。  相似文献   

11.
口述史学百年透视(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口述史学的问世及发展是现代历史科学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本文就国外口述史学的起源、沿革与发展,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特征及研究方法,口述史学对现代历史科学的贡献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其本身的局限性及新世纪的展望等问题一一作了概述和论析,力图勾勒出这门新兴历史学科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2.
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之异同--三论影视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智 《学习与探索》2002,1(1):125-130
叙事是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的共同特征 ,前者崇奉“虚构叙事” ,后者笃信“实录叙事” ,通过叙事各自都融合了自己的主体意识 ,进行了艺术的加工 ,实现了相同的宗旨。其最大区别在于传达媒体的不同 ,前者运用艺术的形式 ,以影像或声影手法来表现过去 ,再现历史 ;而后者依赖书写文字的方式 ,以具体确凿可靠的史实叙述往事 ,反映历史。影视史学的出现 ,促进了书写史学的重新定位 ,两者在竞争、并存与兼容中相得益彰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面向大众的历史学——口述史学的社会含义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性是口述史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同时又是该学科内部最为活跃的促动因素。口述史学是一门名符其实的面向大众的科学,其社会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史学研究的大众化趋势和发展动向,体现出一种重返人文的传统。口述史学社会内涵的所及范围相当广泛,它同时也是口述研究的中心内容。在“大众应用”等问题上,口述史学与整个历史科学的研究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展望未来,不少史家强调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更有学者认为建立严谨、系统的史学理论体系是目前中国史学工作者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众人所关注的理论既包括通常所说的历史理论——对过去的系统阐释,也兼指史学理论——对研究过程的系统概括。的确,治史者不仅要沉潜书山,钻研具体问题,还要更上一层楼,善于归纳总结一般性判断,构建对“过去”的理论诠释。这一工作并非一蹴可就,必定漫长艰辛,但对中国史学发展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书写史学和影视史学可以纳入符号学的研究视野,从符号学的角度看,它们在符号以及符号形式、结构、功能、语法和接受等方面都有异同。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的语法模式分别属于转喻模式和隐喻模式。影视史学的出现,也必然会引发书写史学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6.
年鉴学派是享誉当代西方乃至世界史学领域的重要史学流派,在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总体历史理论。这一理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而成为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崛起、确立和发展,把20世纪中国史学推向更高发展阶段,而且从整个中国史学的演进来考察,也标志着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要的奠基著作——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等具有突出的科学性和创新精神,学术界有将它们视为“战时史学”(即战时政治的附属物)的看法,值得商榷。展望新世纪,史学的发展更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并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历史之音——口述史学的叙述性质片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叙述性不仅是口述史学的基本属性 ,同时也是历史研究的“内核”之一。口述史学的这一属性贯穿于该学科的始终 ,并对其他属性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换言之 ,其制约功能是显而易见的。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一成不变地遵循“读”历史和“写”历史的传统研究模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听”历史不过是一种奢望。口述史学的问世及发展 ,使这一构想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最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吴怀祺 《求是学刊》2000,1(2):99-106
史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提出三个方面问题进行讨论。创新史学一定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要关注当代高科技发展对史学发展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史学工作者要有开阔的历史眼光,要有世界史的意识,重视吸收世界与我们民族史学遗产的优秀成果,作为创新史学的营养。  相似文献   

20.
揭示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是瞿林东教授的《中国史学史纲》一书值得注意的特色之一。作者通过对中国史学发展历程的考察 ,以事实说明了史学与社会的关系和史学对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等问题 ,强调史学家应该具有关注社会的治史宗旨 ,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史学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些认识对史学史学科建设和对我国史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