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伟人,他们分别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二人都曾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孙中山晚年提出"以俄为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主张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走俄国人的路.可见,俄国对两人的影响之深,同时也表明了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借鉴、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他们以非凡的才智和胆识、无比的胸襟和气度分别领导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作出了卓越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共产党一、二代领导杰出代表的毛泽东、邓小平,在他们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干部管理思想。他们的干部管理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时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这既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也反映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干部管理思想的创新和发展。研究两位伟人的这些光辉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管理理论体系以及当前干部管理工作具体实践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把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都定位于社会主义加现代化,然而在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和模式上却有所不同.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毛泽东以"抓革命"来"促生产",最终没有找到实现其理想的合适途径,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以改革开放为手段,实现了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目标和模式的有机统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学习思想的根本一致性刘牧讲学习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伟人站在历史的潮头,对党的学习问题都有深刻的思考和研究。虽然,毛泽东着重创立和建设新中国,邓小平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环境发...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中国的三巨人,当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世纪巨人,以独有的实践哲学影响了华夏九州,改造了当代中国,并且还将为新世纪中国的腾飞和昌盛予以重大的影响,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正> 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世纪伟人邓小平开创和领导的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历史上更加深刻、更加辉煌的社会革命。其中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8.
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在这个时刻,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本世纪的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0世纪,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一百年,是中国翻天覆地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当中,中国从屈辱走向了振兴。这一百年的历史,是风云激荡的历史,是可歌可泣的历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整体建构中,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伟人对民主立国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中具体化、时代化和中国化,基于对中国国情的相似分析和共同的理想追求,两位伟人的思想有一些共同点其一,他们都对民主有着执着的追求,并致力于在社会整体建构中推进民主国家的建立与建设;其二,他们都将民主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三,他们都强调,在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中,要从国情出发,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从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和分配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农业合作化的方向、途径和目标。合作化运动后期的弊端是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实践原则的失误 ,产生的根本理论原因是对农业规范经营和农民特点的认识误区 ;毛泽东确定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共同富裕原则 ,是农业制度创新中的遗产。这是解答学术理论界困惑的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课题。孙中山邓小平是20世纪中国的两位历史巨人,他们不仅对对世纪中国的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20世纪中国农业发展问题也颇多建树。孙中山主要于20世纪初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许多设想;邓小平主要在20世纪末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比较二者的农业经济思想,探寻其思想演进的历史轨迹,对于我国农业的跨世纪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未开化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有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因此,‘…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世界舞台 ,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过程中 ,形成了丰富的外交思想 ;他们的外交思想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比较研究两位伟人的外交思想 ,对当今的外交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土地集体公有”“分田包干”“三权分置”等农村土地思想,推动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不断完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解决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以保障农民权益为目标、以继承和发展为动力、以建立和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生产关系为原则三大特点。毛泽东农村土地思想破解了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因土地兼并而导致土地过度集中的难题;邓小平“分田包干”土地思想解决了生产队时期存在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不足两大问题,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习近平“三权分置”土地思想破解了小农经济困境,推动了规模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学思想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的地位是一样的,都处于核心的地位;毛泽东和邓小平的人学思想的基石都是“以民为本”;毛泽东与邓小平的人学思想都反对抽象地谈论人、人性。由于两代伟人面对的历史任务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对人的关切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毛泽东夸大了人的精神作用,尤其在晚年,有忽视客观规律,夸大意志作用的唯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对外开放理论,凝聚了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代伟人的心血和智慧。邓小平实行对外开放是完成毛泽东的未竟之业。在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对象、内容、基本原则、实践等方面,邓小平都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深入探讨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对于理解和把握我党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民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中国共产党作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一方面继承其民生经济思想的合理之处,另一方面又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实现了对其的超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一方面努力探索如何解决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另一方面又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改造,最终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使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确立。  相似文献   

17.
由于知识背景、面临的历史环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不同,当代中国两位伟人邓小平和毛泽东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以及用以实现社会公平的手段也不尽相同,因而显示出各自鲜明的特色。但是,从总体上看,邓小平的公平观是对毛泽东的公平观的继承和发展。比较研究历史伟人的公平观,对于我们正确进行社会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节制土地资本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动员农民投身革命的重要措施。我国古代土地思想、中国近代洪秀全和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土地理论,是毛泽东节制土地资本思想的主要来源。毛泽东针对井冈山斗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提出了不同的节制土地资本思想,具有四大特点、两大历史贡献和一个重要现代启示。四大特点是:以建立公有制生产关系为目标,以满足广大农民的渴求为动力,以因时制宜为原则,以百姓利益为根本依归。两大历史贡献是:破解了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土地资本过度集中的难题,土地公有化彻底解决了土地资本分配不公平的问题。重要现代启示是: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实现了农民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本文以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人关于农民现代化的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两人思想的异同:一是关于农民经济现代化思想,二是农民政治现代化思想,三是农民文化现代化思想。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比较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农民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对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以及全社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最成功的改革在农村,成功在于对土地集体所有制范围内农民个人所有权的确认,它是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想的实现:集体的所有权由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行使,体现为公有制;具体占有、使用或消费时,所有权平等地落实到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人身上,体现为个人所有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已变得不适宜分散经营,应当坚持土地公有制,同时将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还给农民集体,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一切商业用地都不应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土地财政"实际是对农民土地财产和稳定收益的掠夺,必须立即停止。要接受和认同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坚持农村土地公共所有与个人所有的统一,确认农民个人真实的土地所有权,允许他们以抵押、出租或入股的方式,参与土地的规模经营或高效开发利用,以分享收益;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农民个人所有权的基础上严格执法,适时调整土地权属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土地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