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属于文化的不同类型。 这所谓的文化类型是就文化的民族性而言的。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就其特殊性而言,既有时代性,也有民族性。资本主义文化不同于封建时代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又不同于资本主义文化,这是时代性的差异。同属封建时代的文化,而不同民族之间也表现了一定的区别,这是民族性的差异。中国从秦汉至明清时代的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西方中世纪文化也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是两者有显著的不同,这是民族性的表现。中国封建文化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文化,不但有民族性的差异,而且有时代性的不同。但是文化的民族性差异,只是相对的,各民族间还有一些共同性,这表现了文化的普遍本质。  相似文献   

2.
傅守祥 《天府新论》2004,(3):109-113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同于偏于一隅的西化派和新儒家,中国马克思主义派植根于中华民族“会通以求超胜”的智慧精神,在文化建设中兼重时代性与民族性,鲜明地体现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以创造新的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格。作为现代化之延伸的全球化并不可怕,文化的差异性与民族个性不会因此而衰落;彻底抛弃“中西之争”、“古今之辨”的陈旧思维模式,在多种文化资源之间形成高度辩证的联结。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新的整合与创造,努力完成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同时又要超越西方式现代性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探讨、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特质,提出其特质内涵:一是民族性与时代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统一的;二是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和利益的;三是弘扬科学精神与倡导人文精神统一的;四是具有社会主义文化尚未成熟完备的初级形态的;五是适应并引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六是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这不仅精辟概括了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定性是时代性和民族性的高度统 一,更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动态有机结合,即面对全球化,突显民族性,面对 多元化,坚持科学性,面对市场化,立足大众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源泉,它的典型特质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这一特质。芦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实质上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从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高度来看,中国特色衽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基础上的升华。“升华”集中体现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赋予的时代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坚持时代性标准 ,又要坚持民族性标准 ;坚持时代性标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客观需要 ;坚持民族性标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时代性和民族性标准的集中体现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实现时代性标准和民族性标准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以来以至近年来的文化讨论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的方面,注重阐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另一种意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的方面,重在说明保存传统文化亦即保存民族特性的必要性。前者(不是全部)固然有忽视文化的民族性的偏颇,在理论上也确实对此问题探讨不够;而后者对文化的民族性亦缺乏明晰的疏义界说,甚至把传统文化的落后的时代性也当作民族性来宣扬。鉴于此种情形,对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从理论上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相互关系作出具体的分析,就是十分迫切而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史上 ,知识分子早年激进而晚年回归传统的“精神还乡”现象屡屡出现。一方面 ,还乡者在晚年所要皈依的只是传统的“理想性文化”,而对现代化的“实用性文化”却并不回绝 ,这就决定了另一方面 ,在理智上图存的坚定信念使还乡者接受了文化时代性 ,但在情感上 ,他们却更为认同文化的民族性 ,亦即作为精神家园的民族文化理想。实质上 ,这种两难心态正是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矛盾在知识分子内心中的投影 ,文化“精神还乡”的实质亦不离于此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的提出,博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和百姓的梦想,而且还是一套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有其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内在统一规律。中国梦的内在统一性使得中国梦运行机理更加完善和富有内涵,中国梦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赋予了中国梦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理论特色和实践特色。中国梦的内在统一性展现出了中国梦强大的生命力量和无限的蓬勃生机,必将在世界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的哲学省思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做了总体的回顾与评析。作者认为 ,对现代性的追求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思想主题 ;就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而言 ,现代中国文化走过了一个现代化的价值理想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主要成就包括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延续中国文化之民族慧命、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文化具备了现代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框架、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迈出了坚实步伐等三个方面 ;人类文化发展中后现代转向的出现在使中国文化面临两难困境的同时亦为其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面向 2 1世纪 ,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新的综合与新的创造 ,切实完成既实现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又超越西方式现代性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1.
民族性应当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落脚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性应当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落脚点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哲学博士李翔海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建设应当以“民族性”为落脚点。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现代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其价值系统是开放而非封闭的。尽管起源于西方的现代化迄今为止已有相当长...  相似文献   

12.
过去所谓中国文化是指中国封建时代文化,所谓西方文化是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是文化的时代性。中国封建文化与西方封建文化也有区别,这是文化的民族性。文化比较是个复杂的问题,既要注意民族性,又要看到时代性。过去有一种流行看法,认为西方文化是外向的,主动,是物质文明;而中国文化是内向的,主静,是精神文明。这种看法是片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兼论邓小平理论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是文化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所谓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体现在特定民族文化类型中,反映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人格、国民品性、伦理情趣等思想文化历史积淀的个性特征,是文化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理论表征;所谓文化的时代性,是指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反映各民族在相同时代文化之共同要求的普遍主旨,是文化的时代趋向、世界潮流的总体概括。此二者构成文化的基本属性,共存于一特定历史阶段的民族文化形态中,不可偏废或缺,然而在近代以来的东西文化比较中,持论者往往因各自立场或学理之歧异而各有所侧重偏向,在理论上则形成了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论争。本文拟对近现代东西文化比较做一番世纪回眸,以求获取有益于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的深刻启示,彰显邓小平理论的时代性特征。 一 大规模、全方位的东西文化比较发轫于近世天朝帝国的逐步解体和欧风美雨的沛然东渐,并随着外来危机的加剧和理论自身的深化而呈现一个嬗变的流程。概言之,近代认识与学习西方经历了“始于言技,继之言政,益之以言教”三个阶段。无论是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改良派“师夷长技”的主张,还是洋务派官僚们长达三十余年的自强运动,抑或康梁戊戌维新对宪政的尝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究竟有哪些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民族特点?我们拿什么来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学交流?王齐洲先生的著作《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1月版)对上述问题作了解答。作者关于“呼唤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口号的提出以及对文学民族性的探寻并不是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故作高调,而是切切实实从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从对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的总结与批判,从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透彻分析中来展开讨论的。作者认为,中国文学研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虽成就卓著,但…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这就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同于偏于一隅的西化派和新儒家,中国马克思主义派植根于中华民族"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和"会通以求超胜"的智慧精神之中,在文化建设中兼重时代性与民族性,鲜明地体现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以创造新的中国文化的精神品格。作为现代化之延伸的全球化也并不可怕,文化的差异性与民族个性不会因此而衰落。彻底抛弃那种"中西之争"、"古今之辨"的陈旧思维模式,在古今中外的多种文化资源之间形成高度辩证的联结。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新的整合与创新,努力完成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同时又要超越西方式现代性的弊端;我们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在积极的文化交往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对话语境,为构建先进的本土文化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满族居室装饰风格同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审美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是:风格要有时代性、民族性和人本性。  相似文献   

17.
民族国家确认了现代性政治的身份主体,而政党政治则是政治现代性的主要标志。中国的政党政治发轫于国家“自我”意象的转变,并通过革命承载着建构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中国梦”蕴含现代性的要义,中国政党政治须通过自身的现代性来实现“中国梦”的现代性。中国国民党对西方政治现代性的仿制以失败而告终,并导致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暂时性终止,“中国梦”实现进程受阻。中国共产党承继了政治现代性建设,通过革命完成了民族国家建构,通过规范政治建制逐渐实现了自身的现代性。社会主义的现代性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其主旨与“中国梦”的内涵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在未来政治建制过程中,中国政党政治需要通过国族建设增强自身的民族性,通过法治建设增强自身的公共性,从而为全面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从否定传统文化到“国学热”的兴起(下)●张继良洋为中用,古今贯通,在此基础上整合中西思想文化,一直是近代以来文化精英们试图建造的中国文化结构。但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经常困扰着人们找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结合点。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除具有人类文明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中国思想界所形成的“西化派”、“国粹派”、“辩证综合派”,各有优长和缺陷,其代表人物在学术思想的演进过程中,都有反思;各派之间既有激荡也有融合,相补相扶,相交融相互助,形成一幅对立统一的文化格局.在世纪之交,应本着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矛盾.以促进中国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观念,是早期儒家创立的。孔子提出的“仁”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初的人格观念;个体的文化人格,是“特定的群体或民族文化中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的独享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和行为特质的动态复合结构”,是“个人对特定文化内化的结果。”①曾国藩所处的19世纪正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汇、选择的历史巨变时期,曾氏正是中古向近古转变过渡,中西文化交锋时处于颠峰浪谷的精英人物。一方面,作为儒家学者,他可谓是传统文化养育的宠儿,他的身上灌注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另方面作为权臣,处于政治──军事──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