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屈原是否来过桃花江,尚无定论。《天问》是否写于桃花江,有待考究。但从《益阳县志》的记载,《九歌·大司命》、《远游》、《怀沙》、《涉江》中的少数诗句来考究,似来过桃花江无疑。我认为:屈原被楚怀王、顷襄王逐放以后,在漫长的流放生活中,无论他来过桃花江也好,或是后人在此设祠纪念他也好,总之,今天来写一写他在桃花江流传至今的轶事,这对于研究屈原及其作品,或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都是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正> 《礼记》的成书年代问题,历来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它成书于西汉,是由戴圣删定古“记”而成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成书于东汉,是由东汉的经师删补而成。通过分析,我认为,《礼记》不可能成书于东汉,它只能是西汉的作品。(一) 《礼记》成书于西汉的观点早已有之,但论述不够详尽,因此有重新论定的必要。断定《礼记》成书于西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李永祥 《兰州学刊》2010,(5):170-173
《诗经·周南·关雎》的主旨众说纷纭。在甄别各家之说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关雎》在《周南》中的地位及其具体内容,确认《关雎》的主旨是歌颂后妃之德,继而证明此后妃乃周文王之妃大姒。根据《诗·大雅·大明》可以确定大姒是有莘国的长女,再根据《水经注》、王夫之《诗经稗疏》《嘉庆重修一统志》及焦循《孟子正义》等的观点可以证明有莘国即今陕西合阳,最后确证《关雎》一诗作于陕西合阳。  相似文献   

4.
汉伏波将军马援作《武溪深》一诗,清代所修之《乐昌县志》、《韶州府志》均收入。宋时韶州郡守于城西建武溪亭,刻《武溪深》诗碑,(《广东考古辑要》收入)明清以还,题咏相续。其实,马援南下行军并没有经韶州乐昌的武水,(今称武江,源出湖南临武,东南经宜章,入广东之乐昌、乳源、曲江,南流合浈水为北江)《武溪深》并非在此写作的。理由如次: 一、武水,古称虎溪,又名泷水,唐时改名武溪,又名武阳溪。(韶州府志卷十三)东汉马援下征时,此水不称武溪。二、《韶州府志·武备略·兵事》载汉元鼎五年路博德平南越吕嘉之乱,出桂阳下湟水事,但对马援则无任何记载。  相似文献   

5.
《上李邕》一诗,是李白诗中的著名篇章,对研究李白的性格、思想及其艺术风格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这首诗的系年却大成问题。大多数李白研究家,都认为此诗是李白天宝初赐金还山后游齐州谒见北海太守李邕时所作。但细考此诗,觉得系在天宝年间,却有不少问题无法解释。全诗不长,录于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相似文献   

6.
《项脊轩志》为脍炙人口的散文。然而,它的写作年代,历来都不予确指;由此,对文章内容的解释,也便出现某些不确之说。此文后有一段补记,提到:“予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可见,此文作于归有光娶妻前五年。归有光一生三次结婚,先娶魏氏,早卒;续娶王氏,又早卒;又续娶费氏。“吾妻来归”,指的是哪一位呢? 补记下文又说:“其后六年,吾妻死”云云。据此,费氏排除。魏、王二氏,哪一位结婚后六年逝去呢? 查归氏文集卷三十《祭外舅魏光禄文》说:  相似文献   

7.
韦应物田园诗代表作《观田家》为《古诗笺》等多数选本所选,游国恩等人的《中国文学史》讲评了这首诗。傅璇琮同志在《韦应物系年考证》 (中华书局1980年版)中说:“韦应物在滁州尚有《观田家》”,“其中有‘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西涧在滁州,韦集中屡见,可见此诗也当在滁州作,确切年月则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三日《光明日报》史学版,发表了计正山同志一篇题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的文章,对项羽乌江自戕的史实提出质疑,认为这是“民间传闻”造成“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作者立论的主要依据是《项羽本纪》论赞中的“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和《高祖本纪》的“汉五年……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以及《定远县志》有关阴陵、东城归属于定远等记载;至于太史公“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一段真实、生动描述,则认定是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无非是“巧借一‘欲’字,将发生在乌江一段民间传闻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借“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因此,方引起了“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著的《新学伪经考》一书,一向都被认为初刊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这说法的依据,看来是来自《康南海自编年谱》。年谱《光绪十七年条》记:“七月,《新学伪经考》刻成,陈千秋、梁启超助焉。”(见《戊戌变法·四》翦伯赞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因为是康有为自己所记,真实性似无可怀疑。不仅如此,在汤志钧编著的《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一书中,付有《新学伪经考》影印书样,书页原文“光绪十七年秋七月,广州康氏万木草堂刊《新学伪经考》”,这就更加确凿了。  相似文献   

10.
《文子》考     
《文子》问题很复杂,竹简《文子》的出土并没有使问题简单化。前贤于此问题所论已多,但大体仍旧是疑信参半,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本文考证了文子其人、今本《文子》真伪、简本《文子》的年代以及今本《文子》与简本《文子》的关系等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今本《文子》可以作为研究文子思想主要依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女神》中最早的诗篇究竟写于何时,解放以来却有着不同的说法。例如邓牛顿同志说:“郭沫若从一九一八年夏秋开始试作新诗。”(《南开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期);谷铺林同志说:“郭沫若同志从一九一八年初夏从事文学活动……”,并且具体地指出:“第一篇《死的诱惑》写于一九一八年初夏”(《破与立》一九七八年第四期);楼栖同志说:郭沫若“从一九一九年就开始写诗”(《论郭沫若的诗》一九七八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韩立群同志说:“《女神》写于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破与立》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12.
一《东西洋考》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年),是研究明代东南亚地区史地的重要文献之一。作者张燮是福建龙溪人。他生长在与海外贸易有密切联系的海商、水手之乡,自小耳濡目染,对航海、海外贸易及海外各国情况有一定认识。他虽是举人,但深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疾苦;对那些抱残守缺、甘于闭关自守的保守势力,持批判  相似文献   

13.
称《西厢记》为《崔氏春秋》,明代中叶李开先在词谑》一书中有所记载: 尹太学士直望见书铺标贴有《崔氏春秋》,笑曰:“吾止知《吕氏春秋》,乃崔氏亦有《春秋》乎?”亟买一册,至家读之,始知为崔莺莺事。这虽是尹士直的亲身经历,由李开先记述成文,终觉难说是第一手材料,好在今存万历初元徐士范刊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卷首有程巨源序文,迳题曰:《崔氏春秋序》。可见当时不仅书铺如此标贴,刊本亦如此标题也。  相似文献   

14.
廖平,字季平,四川井研人,晚清经学家。平生著述极丰,其学术思想经历过六次演变。首先,他一反两千年来的旧说,提出以礼制作为区分今文经和古文经的标准。继而,复以今文经为孔子所作,古文经为刘歆伪造。戊戌政变中,作为康有为变法的理论基础的《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二书的基本观点,实多本于廖的《知圣篇》与《辟刘篇》。然廖氏之创见,鲜为世所知,特别是对其三变以后之思想,了解或者研究者更少。为了发掘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本刊特辟专栏发表李耀仙等同志的三篇文章,以期引起学术界注意展开对廖的学术思想的讨论和研究。三篇中的向楚《廖季平学术思想之演变》一文,原题为《廖平》,发表于1946年左右四川大学《文学集刊》第二期。该文根据廖的著作、廖的门人弟子对其师说的记述以及当时学术界对廖的学术思想的评价,对廖的学术思想演变过程作了较详尽的述评。本刊对该文题目作了改动并略加删节后,重新加以发表。以后,本刊还将陆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著《日知录》 ,贡献甚大 ,影响深远。清中叶以降 ,研究《日知录》几成专门学问。本文就该书的始撰时间、撰述过程、成书主要阶段 ,进行了专题考察 ,希望能对《日知录》研究的深化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孔子论音乐,竭力推崇《韶》。考察一下什么是《韶乐》,对于理解孔子的文艺观、审美理想都是有意义的。《论语》中记载孔子曾反覆地赞赏《韶》,给予最高的评价。例如: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相似文献   

17.
18.
一、宋代《通志》全书未刊,只《二十略》有刊本行世。要了解《通志》的版本情况,首先须要弄清宋代是否曾刊刻过《通志》全书。回答是否定的。《通志》修成后,郑樵未及进献即卒,终南宋一代,此书的全书亦未刊印,只存稿本。但书的一部分——《二十略》则有刊本。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1.《通志》的修成在绍兴三十一年,郑樵卒于三十二年春,生前未及进献朝廷。  相似文献   

19.
《巴官铁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官铁盆》是东汉永平七年巴郡官铸的煮盐器,它是三峡盐文化的历史见证。但原物今已不存,唯在文献中留下有关发现此盆的概况及其铭文的若干记载。人们大多以为其器已亡,其铭已没,遂衍生出对此盆铭文及相关名物制度的一些误释,误判。事实上宋代文字学家刘球《隶韵》、娄机《汉隶字源》已将其16字铭文中的14字摹写收录,馀二字之字形亦见于洪适《隶续》的记载中,使之未被历史风尘掩没。现将其铭文逐字辑出,以图恢复其本来面貌,并据有关文献予以详考,以便为深入研究提供较为可信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