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检验真理:是方法不是标准黄爱宝自70年代末开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我国一直未停止过,其意义和收获不可低估。就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除了传统的实践标准以外,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标准,比如“实践的结果”、“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所...  相似文献   

2.
<正>在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对象,或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一种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在每一次大的讨论中,后一种观点虽然总是占绝大多数,居绝对优势,但前一种观点也始终没有偃息过,在一个时期消失了,在另一个时期又冒了出来,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不能不呼唤人们去认真思考这两种见解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相互关系,给出恰当的正确评价。 我认为在真理的标准问题上,应当有真理的标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样两个角度、两种标准。真理的标准是说,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多少,要视其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对象为标准。道理很简单:主观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主观映象是否正确,当然要以客观对象为标准,主观映象符合客观对象就是正确的,就是真理;  相似文献   

3.
在真理的标准问题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应当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作为衡量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实践只能是检验真理的手段、途径。这种观点是值得研究的。我认为真理的标准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而只能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自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对真理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在我国一直未停止过,其收获和意义不可低估。但在真理的诸多问题上目前仍然聚讼纷纭,特别是在真理的涵义、标准以及实践究竟属于检验真理的途径标准还是其他,是唯一标准还是其中  相似文献   

5.
已知真理为什么不能作检验真理的标准?我认为,这是由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或人类的。所谓真理,就是按事物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而不附加任何客观事物本身所没有的东西,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是通过思想、语言或文字等形式来表示的。由于人们的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对于同一对象的认识往往不一致。究竟哪种认识正确呢?这就需要一种手段来加  相似文献   

6.
1.真理是人们认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所谓认识的真理性,即认识与其对象的一致。因此,检验真理的标准与认识水平及认识对象的状况有关。认识在发展,真理在发展,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在发展。笔者认为,在科学认识真理性标准问题中,数学的真理性标准有其特殊性,实践和逻辑证明是检验数学知识真理性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标准,而在数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数学的真理性标准也有所变化。2.上古时代,不论是在古埃及、巴比伦,还是在古代中国,数学都是由于历法、生产、贸易等的需要而得到发展,经验性的计算和测量术是数学的主…  相似文献   

7.
论知性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富忠 《东岳论丛》2002,23(1):55-60
不同意符合论真理观 ,而提出了对应统一论的真理观 :真理是与被识对象对应统一的知性知识。知性知识是通过感知和求知思维而形成的反映对象的知识。对应统一即异质物结合为一新事物时 ,异质双方与新事物相应方面一一相当的统一。不同意检验知性知识真理标准的实践观 ,而提出了检验知性知识真理性的对象标准 :检验知性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是能判定被检知识与对象对应统一与否的被识对象。  相似文献   

8.
董以山 《文史哲》2001,1(1):94-98
实践标准是真理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价值标准。从人类活动的两大尺度、“三个有利于”的内容和两个标准的特点看 ,“三个有利于”标准只能是价值标准而不是真理标准。不能把两个标准的统一看成是互相等同 ,把价值标准中的最高标准当作真理标准会把我们的事业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9.
自 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以来 ,人们早已熟知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但实际上 ,人们常运用着检验真理的另一标准 ;逻辑证明。如果说实践检验是事实检验———让事实说话 ,那么逻辑证明则是理论检验———要求理论自身有理有据 ,合乎逻辑。比较而言 ,逻辑证明对真理的检验是间接的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之间的这种区别很重要 ,它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尽管如此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一种标准 ,这是没有问题的。就此我们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① 上找到充分的依据 ,它仅仅是没有明确地这样表述和论证而已。一检验真理…  相似文献   

10.
11.
实践的结果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以来,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论已深入人心,变成人们的共识。但究竟如何理解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如,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究竟是指实践活动(过程)、实践的目的、手段和对象,还是指实践的结果?实践如何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标准和价值尺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实践标准为什么具有相对性?实践的正确性又靠什么标准来检验等。深入探讨和弄清这些问题,不仅对坚持和贯彻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发生于1978年的那场波及全国的关于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非同寻常,它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前奏曲,揭害着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人们从思维领域的深刻变革,到踊跃投身于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接距而至的是奇迹般地改写了历史。本文以政治为视角,阐释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政治哲学变革价值,谨以此向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献礼。一、偏离检验真理正确标准的政治历史及其政治哲学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哲学的基本命题,在政治领域,它是人们从事正当的政治活动、实现崇高政治目标的指导性观念,这在当今已经成为大多…  相似文献   

14.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哲学史上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认识清楚的。讨论检验真理标准是实践还是客观实在及其规律的问题,我想还是尊重历史的发展过程,把检验真理标准的形成,看作是一个理论和历史的统一过程,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真理的标准不是认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黄爱宝王智的《关于“检验真理”的几个问题》一文(见《东岳论丛》1994年第3期,以下简称王文)不乏有独到见解。但对其中真理的标准是认识所反映的客观对象这种提法不赞成。故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们认为,一般来说,所谓标...  相似文献   

16.
理论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共同结晶,它又对象化与实践和认识,成为实践和认识之外的指导者和受检验者。实践和认识为相互检验的关系,二者的统一构成了检验理论的真理性标准。 实践怎样才能与理论一致呢?实践不能规定自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什么意思呢?实践究竟是怎样来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呢?原来,人们在某种认识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予客观对象,从而改变客观对象,使本来作为观念形态存在于头脑中的目的、意图客观化,表现为一定的实践结果(效果),人们就是用实践活动所达到的结果(效果),来使自己的认识受到检验的。列宁说:“行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和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的标准。”(《列宁全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对人类认识史上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的科学解决,这是早有定论并被普遍接受了的观点。从一九七八年五月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来,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显示出无穷的威力,日益深入人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这场讨论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更使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成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和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深入进行真理标准的讨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真理论的科学观点,日益深入人心,它推动着思想解放的激流滚滚向前。可是时至今日,还有少数迷信两个“凡是”的人,提出要用真理检验真理的怪论。他们的论据是:“既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不仅应该而且必须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能够检验真理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20.
袁杰 《东岳论丛》2020,(2):183-190
先前的思想家们之所以未能正确解决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是一味痴迷于在虚幻的太空中构建"解释世界"的理论体系,由于这些理论体系脱离了现实生活实践的坚实支撑和正确引领,必然凌空蹈虚乃至走向神秘主义,最终滑向了无限夸大意识能动性或完全无视意识能动性两个错误极端,这也是分别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产生的总根源。马克思认为,现实生活一方面决定着人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一切理论由以产生的真正源头,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裁决任何一种理论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只能以现实生活实践为唯一尺度。通过对理论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深入揭示,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现实生活理论,实现了真理标准问题与现实生活理论的融会贯通,既以现实生活的实践本质最大限度地确保了马克思现实生活理论的科学性,又使马克思现实生活理论在指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进程中获得了永恒生命力,并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伟大实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