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不可能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物。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个性的人物才可能是真实可信的人物,才可能是有感染力的人物。所以,写人物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写出人物最突出、最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人物栩栩如生地立起来,“活”起来。中学生正处在写作的关键时期,怎样让他们学会写好一个人,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写记人的文章时.同学们总是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来。一写弟弟、妹妹,就是“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红红的脸蛋像苹果”;若写是农民的父亲.就有“长着一双厚厚老茧的手”;而妈妈则“唠唠叨叨”说个不停……这些不仅笼统浮泛、言不尽意.使人物失去了光彩照人的形象,而且读者读来也是眉头一皱、甩手喟叹。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人”的与众不同呢?单从正面刻画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作文命题]请以“生活给我智慧”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解题指津]1.生活给我智慧:生活,指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所涉及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心灵的“门户”。写人记事,离不开人物语言的描写,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就如何写好人物语言我给大家支个“三要”的招。  相似文献   

5.
《在底层》这个剧本的来历,是高尔基对“过时人物”的世界将近二十年观察的总结。一九○二年十二月剧本首次演出后,在回答询问者时,高尔基曾直率地说过他的创作意图:“在舞台上只用拿着旗子的人群表现革命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人的——登场人物的心灵来表现革命”。 《在底层》写的是一群失业者、流浪汉的生活。这些“曾经是人的动物”,象一堆散发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说:“对于艺术事业,‘怎么写’这个问题比‘写什么’更为重要”。这就是说,作家面对选择的题材,从什么角度入手,用何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往往最能显示出一个作家的艺术独创性、创作个性和艺术功力。古今中外有经验的作家,在他构思写作的时候,是非常重视“怎么写”这个问题的。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如何设置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能否深刻地反映小说所要描绘的社会生活内容,对于能否充分地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是极为重要的。在这方面,我国当代作家柳青的创作实践,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经验。长篇小说《创业史》的得以成功,梁生宝和梁三老汉的形象塑造能得到人们的称道,可以说无不与作家设置梁家父子“继  相似文献   

7.
由于明代心学思潮的影响及与心学人物的交往,文学上为唐宋派代表作家的唐顺之,哲学上则为阳明心学的重要人物。在唐顺之的哲学思想中,“天机说”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唐顺之看来,所谓“天机”指的是天赋予人自然本性,它是人本身先天所固有的,不是人力所求的产物。唐顺之对“天机说”的倡导,表现了崇尚主体、顺应自然、反对束缚的思想,其意义与影响既表现在哲学思潮上,也表现在文学创作中。  相似文献   

8.
“太史公曰”是指司马迁《史记》各篇人物传记结末的评赞文字.先秦史家写史都没有这类文字,这种写史体例是太史公的独创.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一般只能在写人叙事中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美学思想.司马迁为弥补其不足,在人物传记之后加上一段“太史公曰”,以此来直接地评判历史和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无拘无束地抒发自己的情志,驰骋自己的文思,展现自己的才华.·他对那些伟大、崇高、善良的人物,倾注自己无限的热爱与敬仰之情;从而表达对理想政治、理想道德的追求;对那些卑鄙、好邪、阴险…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论述,不仅符合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写作的自身规律。因为“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因此,“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在课堂上让他们尽情地衷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留情地丢弃八股语言的面具,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用富有真情的个性化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以心灵的放飞,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写人     
本期,将介绍写人方法的最后两种。回忆一下,以前学习的方法你记住了吗?在作文中应用了吗?9.对比写人法对比写人法,是指把所写人物和其他人物进行对比,或是把所写人物的前后行动、外表、内心等进行对比,以衬托出人物鲜明个性的一种写人方法。所选择的对照人物要与所写人物有可比性。相比较的人物的经历、处境等方面应相似。对比差异应明显。优秀作范文点播一位评茧员□朱艳萍我这条“跟屁虫”今天又紧紧地跟着爸爸,因为爸爸要到收茧站去卖蚕茧。到了收茧站,我这儿进去看看,那儿进去玩玩,当我走到一间房子跟前时,一阵说话声把我吸引住了。“哥…  相似文献   

11.
写作导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把人作为主要的叙述、描写对象的,它一般是通过对人物在事件中的行为、活动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所描写的人物的精神、品格和个性的。写人的记叙文一般借助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其内在的性格,在具体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表现出这个被塑造的人物是“怎样一个人”,而不是作者抽象地给人物作“鉴定“”评价”。同时,所塑造的人物也应力求突显其个性,应多写人物的特征,切忌千人一面的、无个性的、无特色的一般化描写。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一组人。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  相似文献   

12.
浅谈意识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这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心理活动不能直接观察到,主要是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人的个性特征,离开行为就无法了解。因此,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不能无视行为。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在行为上的表现,都是要受意识的调节和控制的,心理学不能忽视意识的研究,是不言而喻的。怎样完整地理解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认识无意识过程、前意识过程和下意识过程?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文谈谈我对意识问题的粗浅认识,舛误之处,请同志们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3.
航向标向别人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的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还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来描写,力争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指"指"点"点想要把自己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吗?看看下面的指点!写人物重在突出特点,肖像描写时,可以从身材、穿着、长相等几方面来突出表现,但不必面面俱到。用典型事例写真实的自己。选择能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面貌的材料来写,写出“我”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以写人为主,写事为辅。在叙述过程中,将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形象活起来。显身手我想当“男子汉”小…  相似文献   

14.
《史记》在前代史书的基础上“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吾国之有史学,殆肇端于司马迁欤。”《史记》既是我国史学的发端,又是我国史传文学之滥觞。《左传》、《国语》、《战国策》尽管也写人,并取得了—定的成就,但这些书中的人还只是历史事件的附庸,在叙事过程中被顺带地描绘。人物多举动而少思想,描写多片断而不集中,所以这还算不上史传文学。史传文学的建立以《史记》为标志,是因为书中人物形象比较丰满了,也就是说它具备了一些初步的表现人物的条件。如人物外貌神态的勾勒,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人物性格特征的刻划,作者感情意识的渗透等。而其中人物心理活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以其追魂摄魄的笔力,借助花妖孤魅的容颜,极写怪导瑰奇的事境,折光地反映顺、康时期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精神风貌,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特征,从而把人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显得真实丰满、韵味无穷。一善写人者必善写心。《聊斋》的写心艺术“妙在人情、物理、世态上体会入微,各具面目”①,恰到好处地揭示出人物心灵中的隐秘。蒲松龄在揭示人物心理方面,喜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在人物的矛盾纠葛中,通过直接或间接、正面和侧面等多种手段,把描写对象的内心活动和语言、行动紧紧地交融在一起,来达到展现人物性格的目的。这种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偶然翻到一本书——重庆铁路分局文联主席周有才同志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列车守护神》,写的是我们永川人周永康。其实我也知道周永康这个人,因为我曾随永川市记者团采访过他,也算是比较了解他了。他虽然确实很平凡,但他的事迹也是较为感人的,但就是不大好写,因为小人物不好写是文坛公认的事实,而既是平凡人又是英雄人物的双料人物就更不好写了。虽然可写的东西很多,但稍不留心便会陷入“高大全”或流水帐的怪圈。所以我带着好奇读完了全文,我不得不承认,作品成功地塑  相似文献   

17.
漂亮的女狼     
一位姑娘向一个小伙子求爱。她写了一封求爱信。信上说:“人们都说我是一位漂亮的女狼.假如我们两个人……”小伙子见信,忍俊不禁,很有礼貌地写了回信,说:“狼姑娘.谢谢你的美意。非常遗憾,我不敢答应你。我幸亏是在信上遇见你.要是在路上碰见,我可就没命了!”  相似文献   

18.
人物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塑造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历来的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写好人物语言,都是使用语言的能手。古人说:“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 1.刻画人物性格。古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只有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上的特点,才能让人物说出切合情境的话来。如《红楼梦》中尤三姐怒斥贾珍、贾琏的调情:“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  相似文献   

19.
动漫来袭     
我爱看日本动画。如果需要,我会如数家珍地说出几十部脍炙人口亦或是少有人问津的日本动画来。可这不能写在脸上,挂在嘴边。可以想象要是如是做,势必会有人跳出来板着脸对我说:“幼稚!”也可能会有人带着国恨家仇的满腔怒火指着历史教科书对我吼:“崇洋媚外!”兴许还会有父母把我作为他们家孩子的反面教材,告诉他们的孩子:“那小子将要被动画给毁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安徽蚌埠,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说她平凡,是因为她没有什么文化,与丈夫苦心经营着一家简陋的小饭店。说她伟大,是因为十多年来,她省吃俭用,捐献了十多万元爱心款,帮助许多人渡过了难关,帮助一百多名失学儿童完成了学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