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是拥有基金会最多的国家。本文通过对美国基金会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即公司基金会的管理运作及美国联邦政府对基金会政策变迁的研究,提出我国应借鉴美国公司基金会的一些管理方法,进一步加强我国基金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基金会的运作管理,以促进我国基金会和慈善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民间基金会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新的快速发展,大基金会团体连年扩展。2007年,其独立基金会、企业基金会和社区基金会的资助都在增长。2002---2004年期间,美国民间基金会的国际资助呈现增长势头。由于盖茨基金会的影响,健康在国际资助中的份额急剧增加。而新的国际资助者有更多地依靠美国本土的机构来实施其项目的趋势,削弱了直接跨边界资助的前景。尽管国际资助的前景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美国民间基金会仍将持续的提供关键的慈善资源。  相似文献   

3.
经费短缺问题是各国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共同难题,而图书馆基金会是公共图书馆经费来源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基金会在美国比较发达。对美国公共图书馆基金会的资金来源、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阐释,美国图书馆基金会同样有助于我国公共图书馆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同时指出美国公共图书馆基金会的运作为我国建立图书馆基金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业经济体和文化输出强国,有着独特的文化体制,文化艺术基金会是其文化体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总结美国文化艺术基金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在带动文化产业和发展文化事业两个层面发挥的不同作用,检视其管理运作模式和相关的配套法律政策,给我国发展文化艺术基金会提供经验借鉴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校捐赠与基金会的运作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捐赠收入作为美国高校办学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美国高校收入的来源入手,通过分析美国高校捐赠资金的筹措与投资、捐赠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等活动,总结了美国高校捐赠与基金会运作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高校开展捐赠活动与基金会建设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金会”在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从世界范围来看,基金会数量最多、活动最盛的,当推美国。基金会是美国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美国的基金会在海外,包括在中国,也是相当活跃。因此,对美国基金会的了解,似属必要。 1.基金会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埃及、希腊和罗马。那时候就有为支持一家学院、一家图书馆或者一项慈善事业而建立的类似组织,但目的和对象都是单一的。中世纪  相似文献   

7.
慈善基金会也会出现利益输送问题,即利益冲突问题,应加大对慈善基金会的规制。美国采取对公共慈善组织和私有基金会分别规制的手段。相比之下,中国的监管尚不健全。中国在基金会分类管理、关联交易行为的划定、基金会审计等方面都未能作出充分的规定,导致中国在基金会监管方面漏洞频出。所以,中国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完善中国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8.
塞奇基金会与卡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是美国的三大先驱基金会。塞奇基金会虽然规模较小,但它的一些创举却意义非凡。它在解决贫困、老年问题、改善医院和监狱条件以及妇女儿童问题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塞奇基金会的另一特色,即它最大的创新和贡献就是发起社会调查和分析,并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对美国后世的基金会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美高校教育基金会运行机制比较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在资金募集机制、管理机制、反馈机制、评估机制以及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完善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机制建设,要借鉴美国高校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基金会在募集和运作基金等方面的功能,从而达到弥补高校办学经费的不足,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华人时刊》2012,(6):82
5月4日,美国唐仲英基金会中国中心在苏州吴江市滨湖新城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美国唐仲英基金会中国中心是唐仲英基金会(中国)的总部。中心总占地面积约50亩,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中心集展览、展示、培训、办  相似文献   

11.
“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经济重建的重要内容,是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和重要转向的标志。长期“去工业化”导致美国经济上的过度虚拟化、社会上的贫富分化对立、政治上的两极化和意识形态上的“美国梦”危机,对美国国家实力造成了系统性的损害,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了全局性、结构性的挑战,威胁到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制造业问题,这是奥巴马政府推动“再工业化”战略的深层次原因。“再工业化”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战略,同时还是一项安全战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具体体现,蕴含着对华战略冲突的性质和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意味。“再工业化”也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权宜之计,还是一次兼具长远意义的战略转折。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政府一定会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目标,是否去做与能否实现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12.
在新经济时代,美国劳动市场各个层面上的制度变迁不断,制度创新层出不穷.这些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造就了一个高度流动和高弹性的劳动市场.美国劳动市场的这种演化,适应和促进了美国经济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变革与特点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监管体系的调整往往具有“危机指向”的历史特征。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对自身的金融监管体系重新审视,提出一系列调整方案。美国政府公布的《金融监管体系现代化改革蓝图》、《金融改革框架》和《金融监管改革——新的基础:重建金融监管》等方案,以及此后美国国会众参两院通过的《华尔街改革及消费者保护法案》,均成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风向标。了解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基本动态和监管理念对我国“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里根总统任期内,美国对日基本政策是:深化与日本的同盟关系,让日本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缓解美日贸易摩擦,减少美日贸易逆差;鼓励日本加强防务,促使日本分担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15.
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美拉之间的又一次历史性合作。美国试图根据自己的意图和标准掌握美洲自由贸易区主导权在拉美国家引起了不同反应。以巴西为代表的南美共同体主张南美国家以一个整体有条件加入美洲自由贸易区,挑战美国主导地位,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组成的反美三国同盟坚决反对美洲自由贸易区,并提出玻利瓦尔美洲替代计划。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乃大势所趋,但它的建立将会充满曲折和斗争,合作与冲突并存仍是贯穿未来美拉关系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6.
论内战后美国的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西部大开发,是内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 势。美国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一次领土扩张运动。既具有政治意义,又具有经济意义和思想 意义。它拉动了19世纪末美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美国成长为世界大国奠定了经济基 础。  相似文献   

17.
情报体制比较完备的大国都分别设置了政府和军队两套不同的情报机构,美国的情报机构也不例外。美国情报机构体制的历史变革表明,美国的情报机构不仅从军事、反恐方面为国家的安全服务,而且日益强化情报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效能。国家走向强大,离不开渗透在国家各个层面的情报的支撑,这是美国情报机构体制历史演进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大陆进行首次核爆炸试验前后,美台之间对中国大陆的核能力的影响以及应当采取的对策的分析出现了重要的分歧.约翰逊政府拒绝了蒋介石对中国大陆进行军事攻击的建议,也否决了蒋介石索取更多军援建立所谓完全的空防体系的要求.从深层次分析,它既表明了美台对于核武器威慑能力的不同认识,也反映了美国的对台政策总是从属于它对中国大陆的政策.这表明,在中美合作对美国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那种指望依靠美国的支持实现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的台独企图最终只能是一枕黄粱.  相似文献   

19.
从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看当前美国种族关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后,美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出美国正处在人口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少数族裔人口增加,拉美裔成为美国第一大少数族裔。与此同时,白人不仅人口数量增长缓慢,而且老龄化严重。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美国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少数族裔年轻人(18岁以下),尤其是拉美裔青年人数的增加,将给美国的教育和经济发展等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而且他们的投票取向也将直接影响到政治版图的变化,这种影响将随着他们的成长和进入社会,逐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以来,美国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中国的崛起及中国在东南亚迅速增长的软实力.美国精英和公众对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的认知,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软实力的认知,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和递减效应.从美国认知这一"他者"的角度,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中国应客观评估美国对中国在东南亚软实力的认知,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美国可能的政策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