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霞 《东岳论丛》2004,25(6):76-79
政治合法性是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的一种自愿认同和拥护。追求合法性是现代政党的重要政治目标,是所有政党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社会转型期,执政党的合法性面临新的挑战,为减少改革的阻力和代价,我们应采取措施,构建执政党的新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
党的历史方位变化与党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南平 《中州学刊》2004,2(1):55-57
工人阶级政党,必须自觉地科学地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更好地发挥党的角色功能,并自觉地实现党的角色的适时转换.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战功并出色地发挥了革命党的角色功能;建设时期,在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日益成为比较成熟的、大有作为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3.
论党的执政能力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问题是任何一个政治系统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特别是在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不断增强政治合法性,谋求执政的长久和平稳,成为现代各国执政党首要的追求目标。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也是要通过执政能力的提高,达到执政绩效的改进,进而谋取执政的最大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伦理的角度来看,执政行为的合道德性必将对执政主体的政治合法性产生巨大影响。在实践中,合道德性已成为当代政治合法性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受我国社会转型的影响,我党政治合法性建设的伦理诉求越发强烈,它迫切要求我们的政治合法性来源寻求更多的道德依据,以适应社会治理的需要。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正好回应了这种合法性建设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5.
徐蕾 《理论界》2014,(4):18-21
执政党在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决策过程中,会充分吸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民营资本政治诉求则会试图通过各种制度化或非制度化的途径向执政党施加影响,对执政党执政路线、组织制度和执政理念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民营资本的发展与执政党之间关系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以其高度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忧患意识面对新阶段的政绩困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造就的执政地位合法性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本身具有短暂性和流变性等局限,加上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等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面临着巨大挑战.鉴于此,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合法性多元基础,加强"包容性"政党建设,不仅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要求,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胡建  刘惠 《兰州学刊》2009,(4):51-53
政治整合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职能.在执政党现有的政治整合资源中,新时期统一战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资源.由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剧,执政党面临着空前急迫的政治整合任务,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其政治整合功能,以更好地实现对社会的政治整合,从而顺利实现执政兴国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西方政治社会中,实质合法性和形式合法性这两种合法性理论形态的二元取向及其历史嬗变,构成了合法性理论演进的主线.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特征,就在于政治思想家们在构建时始终没有离开当时的历史逻辑与时代主题.分析与总结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的二元取向及其历史嬗变,有助于深入认识和把握合法性理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合法性建设是一个政权政治统治存续的核心问题,巩固与增强政治合法性基础则成为政治统治秩序建设的重点.当前巩固与增强政治合法性的方式有很多,其中经济增长和社会与政治权利建设是主要途径.当代中国以经济增长维持合法性基础,但已出现诸多问题,所以通过社会权利与政治权利建设增强合法性基础已经成为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刘晖 《理论界》2009,(3):106-107
由于政治传播使公众通过大众媒体获得大量的政治信息,从而对公众的政治心理产生作用,所以政治传播会对政府合法性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管制性政治传播体制下形成了"俯视型"舆论监督机制,这对地方政府的合法性水平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从而造成了不均衡的多层合法性结构.因此,研究如何完善政治传播体制和舆论监督机制,对地方政府形象的改善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西方自启蒙时代以来政治合法性根据辩护先后经历了三个转向:由超验-神祗向世俗-理性的转向,由决定论方法向主体间性方法的转向,由功利主义方法向契约论方法的转向。罗尔斯的政治合法性契约论解释立场,是不同于古典契约论的现代契约论立场。  相似文献   

12.
农村村委会合法性现状预示着当前农村政治体系存在着合法性风险.其原因在于:村委会满足农民"利益性"方面的要求能力不足,村委会成员在村庄治理中行为欠规范带来的村民心理上的排斥,村庄共同体意识的缺失导致对村委会动员能力的制约,村庄外环境影响所带来的认知系统的改变.为了将这种合法性危险控制在最小程度,村委会要以农民为主体去构建合法性的逻辑起点,增强自身的绩效推进功能,尊重乡村社会的现有价值认同,推进乡村中介组织的建立,发挥其"安全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政治合法性(执政合法性)概念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合法性问题进行分析,阐明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对于维护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意义,即有利于增强执政党的执政绩效,有利于巩固意识形态,有利于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从而为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本质上来讲,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是如何适应时代要求迎接时代挑战的问题,也即是政治现代化建设问题。从政治现代化视角解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正确把握执政能力建设方向的需要,也是以此为载体推进政治现代化的需要。因此,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放在政治现代化的视野加以分析,其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政党变革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是政党变革的直接原因,外部因素是政党变革的催化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整体性和结构性的转型,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历史变迁。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创新,在组织建设中稳步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不断提高党内治理的制度化水平,有效整合各种合法性资源,在渐进调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了自身的适应性,增强执政党的调适性是中国政党变革和治理转型的核心主题。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中国执政党建设就是在挑战中生存,在适应中演进的,这种渐进调适过程3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调适性的基本立足点,最终通过执政党的转型与重构引导和推动中国国家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不管从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还是从"中国史境"出发,政党的力量是一个国家政治秩序安定的决定因素已是不争的结论,评价政党力量的系数是该组织程序得到支持的范围大小和制度化的程度;在现代化的语境中执政党面临着种种危机:"合法性"危机、"自朽"危机、"能力"危机,这给新时期的执政党建设敲响了警钟,而走上政治文明这条道路是执政党发展的必然选择,执政党建设只有以民主和法治为发展的轴心取向,才能实现政治文明,才能保持政党立于执政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之一是政治合法性思维特点不同。西方以思辨理性为主,中国则表现为浓重的信仰理性。中国上古三代时期的政治合法性思维具有鲜明的原始宗教信仰因素,春秋战国时期提升了其中的理性认识,至西汉时代则达成了政治信仰与政治理性的高度融合,从而形成了中国化信仰理性的政治合法性思维特点,以及相关的恩宠政治文化性格。恩宠政治文化性格主要表现为,浓重的政治信仰促成了强势的政治权力崇拜;人们的最佳生涯规划是介入体制,获得君权恩宠,分享权力与利益;以及在社会层面的政治情感、心态等深层结构中,形成了遍在的"造神"情结。这些特点的影响在当代中国仍然存在,需要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执政伦理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导向、规范和终极关怀的作用.执政伦理建设是政治伦理化的逻辑必然.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事关党的执政,事关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执政伦理的基本要求,加强执政党的道德建设是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冯峰 《齐鲁学刊》2008,3(2):93-96
发展中欧关系与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并行不悖的两大政策目标。对于进一步发展双方关系,中欧之间既有利益基础也有战略共识。但是,中欧关系并非没有摩擦,双方关系远没有超越意识形态冲突。加快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消除隐藏在中欧关系中的一个结构性矛盾,有利于掌握发展中欧关系的主动权。必须强调,中欧关系的发展可以转化为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不能以损害推进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主导权为代价。因此,在发展中欧关系的同时,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当前,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准确分析与研判由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这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给党的纯洁性建设带来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对历史方位及执政党所处的社会生态境遇的分析,探索以教育、管理、治理、制度、法制等方式来推进执政党纯洁性建设的现代性构建,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色与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