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一个重要视角。在《资本论》创作过程中,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主要体现为唯物史观与经济范畴特性的辩证统一;在《资本论》的理论内容叙述中,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主要体现为唯物史观与资本主义经济矛盾运动的逻辑关联;在《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建构中,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主要体现为唯物史观与经济范畴辩证转化的整体关照。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不仅反映了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应用,而且也说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对唯物史观科学性的印证,更重要的是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的结合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逻辑为推演,提出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等重要生态思想。面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政治、努力提升生态文化以及积极构建生态社会四位一体的视角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挖掘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主要从哲学基础、理论根源、最终实现形态三个方面展开。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时代化要求,又是为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寻求科学的立场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皖毅 《唐都学刊》2003,19(3):109-112
马克思的《资本论》蕴含着丰富的世界史观,主要体现在包括了"世界市场"的内容的《资本论》写作构想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世界历史视野上。挖掘《资本论》中的世界史观思想资源,尤其是认清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理解马克思思想本身的连续性、马克思主义其他经典作家的有关阐述,以及当代全球化状况等,都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把二者对立起来,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否定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有人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说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作用上是互补的.但争论双方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没有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解读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提出的逻辑考察、人的依赖性社会的特点及其解体过程、物的依赖性社会的实质及其拜物教性质、物的依赖性社会为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创造条件、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的特点及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五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特点和实质.由此得到的一个结论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存在差别,但二者又具有一致性、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8.
唐坚 《社科纵横》2020,35(2):29-33
《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对各国经济制度的制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为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发展,基于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视角研究《资本论》及其当代制度价值。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资本论》及其当代制度价值中的理论基础,包括核心建设理论、发展改革理论以及创新理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建设、改革、发展等成就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分析我国经济制度建设、改革与发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即《资本论》指导下,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和发展后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三方面。第三部分从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视角论述《资本论》及其当代制度的价值。通过上述研究,《资本论》在当代同样为中国经济制度改革和发展提供指导和方向,使之中国经济制度更加完善和科学。  相似文献   

9.
资本逻辑的普遍统治是现代人的基本存在境遇.《资本论》对于资本逻辑的辩证叙述,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现代人存在境遇的辩证诠释.这一诠释体现了马克思辩证法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表明“资本逻辑的存在论批判”是马克思辩证法独特的理论形态.马克思哲学对于传统实体存在论的颠覆,决定了马克思辩证法的资本逻辑批判不会局限于非批判的实证主义,也不会停留于黑格尔哲学的抽象概念式批判,而是立足于资本逻辑背后所隐藏的人的多重异化形态,对于资本逻辑的实体存在论基础这一理论的支点给予彻底瓦解.《资本论》的辩证法思想为当代人诊断现代性的时代病症,走出资本逻辑设置的精神藩篱,期许非物化的可能精神生活,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没有完成《资本论》的真正原因在于其研究的工作方式。马克思总是在开放的研究结构中由新文献、新问题主导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逻辑进程,每当他宣布《资本论》即将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刚刚发现的新思想往往使他突然调整研究方向,于是,视域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拓展,理论也就没有了逻辑终点。这种研究的工作方式是由马克思独特的科学方法论决定的。从马克思科学方法论变革的实质看,开放的《资本论》体系向人们表达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笑蜀 《东西南北》2009,(6):72-72
某出版集团宣布,将斥资百万,征集文娱、体育明星为旗下一套大型西方经典丛书《经典通读》代言,内容包括马克思、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数十位西方思想巨人的《资本论》、《物种起源》、《梦的解析》等40部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2.
贺义廉 《社科纵横》2008,23(12):126-127
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是我们从事新闻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经典,在不同时代不同政治背景下,不同的读者会有各自的解读.在中国随着马克思全集翻译文本的更新,我们对过去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解读的正确性不能不产生新的看法,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关于新闻传播理论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前人的解读层面,而应该从原著出发,与时代结合,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13.
自《资本论》问世后,西方世界对其的认知可谓一波三折。金融危机表明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破产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当今世界中的强大生命力。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抓住这次危机中的机遇,继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4.
南永晨 《社科纵横》2007,(10):141-14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倾向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多元化倾向的剖析,阐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年学生的现实性和紧迫感;同时提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两课"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是"两课"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吴猛 《浙江学刊》2022,(5):120-128+2
在《如何对待〈资本论〉》中,比岱试图回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的基础分析《资本论》的范畴组织方式和对象确定方式,为此他引入了一种“科学史”视角重新解读《资本论》。在比岱的这一工作中,他以对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进行哲学探讨为目标,将《资本论》置于当代文献学成果所建构的理论视野之内,从《资本论》表面所分析的经济关系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法律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要素,探讨当代市场和资本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一工作在当代《资本论》解读中颇具特色,同时也呈现出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尽管有其理论局限性,但为我们在当代语境下重新阅读《资本论》提供了一个理论参照系。  相似文献   

16.
阿尔都塞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总体上未曾摆脱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框架,马克思《资本论》则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结构为研究主题,在区分了“现实的具体”与“思维的具体”、“理想的平均形式”与“现实的过渡形式”之后而以英国为典范且经过“纯净化”处理的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阿尔都塞对《资本论》主题与对象的阐释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进而探索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文富 《创新》2015,(6):58-61
日常生活世界不仅存在着衣食住行和饮食男女等纯生理活动,同时也包含着塑造人际关系及价值观的人文活动。马克思主义话语在日常生活世界取得主导地位是其话语权的根本体现。在中国日益从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的今天,日常生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凸显,其对人们的思想影响也随之加大。因此,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构建工作必须重视在日常生活世界拓展空间。旅游消费既是当下中国民众的一种典型的日常生活,同时又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必须采取措施以使其成为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8.
柯亨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一书中,批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剥削理论和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与自由主义同样的"自我所有理论"的基础上的。以《资本论》中的所有权理论为依据,从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承认自我所有权、自我所有权同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的关系、自我所有权的超越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及其实现条件的设想三个方面对柯亨的"马克思批评"进行批判性反思,可以发现柯亨对马克思的这一批评是建立在对《资本论》的误读和偏见之上的。这不仅表明柯亨已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到了"后马克思主义"立场,而且从反面证明了《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资本论》的所有权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坚持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法权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对其作了历史的批判。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分析展开的对所谓劳动所有权的批判。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这一核心思想与"从生产出发超越生产"的"生产超越逻辑"一起,构成了《资本论》最核心的观点。两者的统一就是马克思关于"自由王国只能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但又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的思想。柯亨"后马克思"转向的这一教训,从反面再一次告诫我们:在后冷战和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马克思的《资本论》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其所有权理论仍然是对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哲学批判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不同文学史教科书中的《左传》书写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对《左传》性质、作者及其成书的书写上,它们观点各异甚至相互抵牾.一方面,它们对《左传》性质的书写,勾勒出民国时期文学观念的演进轨迹;另一方面,它们对《左传》作者及其成书的书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初创与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对《左传》研究的激活与促进,也生动还原了民国时期文学研究的"学术景观";此外,教科书作为传播、普及知识的重要工具,它们对《左传》文学价值及其文学史地位的正面书写,是20世纪《左传》文学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使《左传》位列中国文学经典的认识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中的公共决策困境——以风险认知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风险社会中,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治理已经成为全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专家和大众在风险认知上的对立其实是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分裂,其根本原因是风险社会中的信任危机。风险社会中的公共决策面临着正当性和合理性的冲突。欲解决这一困境,需要重建社会信任,实现科技风险领域的协商民主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