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育登  胡记芳 《西北人口》2008,29(4):88-92,97
本文从群际传播视角出发。探讨民工社会认同形成机制,并结合作者相关社会调查研究,对民工社会认同危机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化解民工社会认同危机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雨磊 《南方人口》2012,27(4):39-45
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从消费对于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的角度,使用大规模的量化数据,证实了消费对于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具有显著影响,农民工的集体消费对其工人身份认同成正比,但是私人消费水平却与农民工的工人认同成反比。研究发现:农民工的低工资、低福利是罪魁祸首。在现阶段,提高农民工工资,覆盖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中志  彭程  徐磊 《西北人口》2011,(6):96-100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以及半结构化访谈法,从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务农经验、自我认知和未来发展、对城市生活的认同度及生活消费方式等方面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有非制度化的市民身份认同心理,而该认同心理受个人收入与家庭背景、社会保障权益以及社会接纳氛围等现实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彭远春 《人口研究》2007,31(2):81-91
基于时空情境变化的背景,结合对武汉市杨园社区餐饮业农民工的566份调查问卷分析,从农民工主体角度探讨他们对农民这一强制性身份的认同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大比例的农民工对农民身份呈模糊认同的状态。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入城前居留意愿、大众传媒接触程度、在城从事职业数、月收入满意度、家庭支持外出务工程度、务农时间等6个变量最终影响着农民工身份认同。城市体验、进城期望、乡土记忆对农民工身份认同起着独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且由大到小影响着农民工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分析了国内有关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 ,比较了这些政策的异同 ,指出这些政策并不适合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 ,不能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关系的有效衔接 ,有的甚至还带有一定的剥夺性 ,就此笔者提出了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6.
雍岚  孙博  张冬敏 《西北人口》2007,28(6):25-28,33
本文从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两个层次,提出西部地区从业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假设,并以西安市农民工实际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logistic模型对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子女数量、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收入水平、支出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其支付能力有显著影响。总体上,西部地区从业农民工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并不强烈,社会养老保险的有效需求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中国理论界关于农民工的概念。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等方面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述评,指出理论界时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是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设计,而当前较为可行的做法就是采取纳入型模式。即将农民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之中,此外,还要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以保障农民工的养老权益;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平台,以顺利实现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续。  相似文献   

8.
张蕾  常媛媛 《西北人口》2014,(5):102-106
近年来一些社会突发事件如富士康骇人听闻的十几连跳自杀事件和外来务工青年(多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等,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本研究对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六个城市进行实证调研后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精神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他们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在自我价值预期和现实生活需求中存在着明显的心理落差。此外,在将社会支持分解为教育支持、经济支持、社会网络支持、媒体舆论支持和政策性支持五个指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健康状况进行检验分析后发现,不同的社会支持方式对他们的精神健康影响程度、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马凤鸣  陈玲 《西北人口》2012,33(1):61-64,74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重庆市农民工城市和农村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的因素。农民工城乡社会适应水平都不高,城市职业适应和生活适应高于农村,农村文化适应比城市文化适应更好。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教育程度、收入、打工时间、和配偶一起打工、社会剥夺感、政府帮助等对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的不同方面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刘传江  周玲 《人口研究》2004,28(5):12-18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其边缘性地位使他们在生活的城市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冲突和矛盾日益凸现 ,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融合显得十分必要。农民工的边缘性地位与其社会资本的占有和使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只有改善农民工社会资本匮乏和质量低下的状况 ,构建农民工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形成机制 ,才能促使农民工更快完成城市化和市民化的过程 ,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社会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1.
康红梅  杨文健 《西北人口》2012,33(2):68-73,78
农民工属于我国底层社会群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事环卫职业的农民工面临多方面的社会排斥,其职业集体身份呈现"污名化"的特点。在这个背景下,这个群体建构个体职业身份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即对环卫职业集体身份的认知、评价以及对自身和环卫职业集体身份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这两个维度之间交错变化使环卫业农民工在建构个体职业身份时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积极融入型、矛盾冲突型和消极逃避型。剖析环卫业农民工个体职业身份的建构类型有利于我们培养环卫业农民工对环卫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环卫业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市民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将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异地务工青年进行了对比,以返乡消费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实证调研分析,构建了身份二元性、 社会融入感知、 身份重构动机与高可见性返乡消费之间的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异地务工青年相比,更倾向于高可见性返乡消费;新生代农民工比城市异地务工青年具有更高的身份二元性特征,并且通过身份重构动机来影响其高可见性返乡消费;社会融入感知在身份二元性与身份重构动机之间起调节作用.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科学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3.
钟真  简小鹰 《南方人口》2010,25(1):57-64,13
本文对农民打工前和打工中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正是学习促进了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而目前农民工的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缺乏有效的组织过程,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向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以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局部推进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互动发展。在分析影响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各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局部推进战略的制度模式。该模式建立了自动对农民工分层分类的机制,充分考虑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未来改革,在保证政府承担有限责任的基础上保护了农民工的权益并平衡了企业利益。  相似文献   

15.
简新华  黄锟 《人口研究》2007,31(6):37-44
调查表明,当前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拖欠问题有所缓解,政府给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有所加强,但是农民工收入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也远远没有实现,所以必须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非正规就业的角度出发,从政府、企业、个体3个层面分析了珠三角外来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对促进外来工参保具有积极作用,招商引资对外来工参保有消极作用;个体层面的变量对于保护型险种(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影响比较大,对于生产型险种(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影响较小;企业层面的变量对外来工参保影响最大,签订劳动合同是农民工参保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外来工进行政策干预的重点在于签订合同、政策向劳方倾斜和进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潜类别分析(LCA)的方法探索了流动人口身份认同模式,同时还探究了不同身份认同模式之间的人口学差异.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模式可以划分为拒绝型、一致型和矛盾型三种类型;城-城流动人口与乡-城流动人口之间在身份认同模式上不存在明显差异;一部分流动人口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存在着一种矛盾心理;新生代流动人口,特别是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对于自身的市民身份是排斥的;流动人口的流动范围以及所居住的城市类型是影响其身份认同模式的显著因素;在流入地城市长期生活是提高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人际交流互动是促进流动人口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与家人同住将改善流动人口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8.
农村外出打工青年的婚姻与家庭: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风笑天 《人口研究》2006,30(1):57-60
针对大批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现实,本文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分析了婚姻家庭问题对于青年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并将外出打工看作是一种特定的“重大事件”来探讨其对农村青年的婚姻家庭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农村外出打工青年婚姻家庭现象的若干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比较了老年农民工与其他农村老年人、 中青年农民工在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社会保障状况.研究发现:一方面,老年农民工表现出农村老年人的某些共有特征;另一方面,老年农民工在人力资本快速贬值时,仍然艰难滞留在农民工市场中,受到中青年农民工的工作挤压.老年人和农民工的双重身份导致其健康、 工作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都呈现出独有的特征.逐渐衰退的身体机能、 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劳动保障的缺失使得老年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