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8,(3):70-78
新常态时期,妥善处置并降低宏观经济杠杆是我国顺利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已有研究围绕宏观杠杆率的内涵、评价方法、宏观经济后果、成因及对策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治理杠杆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以高储蓄为支撑的信贷驱动增长模式,优化制度安排及宏观政策环境,同时发展多渠道融资模式并对金融创新实施科学监管。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并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须密切关注去杠杆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债务违约风险暴露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等问题,处理好"稳增长"和"控风险"关系是实现宏观经济去杠杆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安文 《兰州学刊》2005,(3):130-131,129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各种社会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我国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成为我国今后长期的重要任务.深入探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体系存在诱发危机的因素是不争的事实,防范诸如此类的风险,除了加强内部监管和完善自身的市场机制外,还要关注来自外部的冲击。因此需要建立来自国际收支等相关项目的预警指标,并确定其反应机制,以便于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走势,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我们构造了体现经济波动的经济增长压力指数,并利用离散选择模型Probit及反应概率图等经济计量方法,基于国际收支对国内宏观经济扩张和收缩的景气状况进行了预警,得出了外汇储备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和贸易总额增长率可以有效地预示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地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时期条件下地籍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地籍的概念、内涵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变得也越来越丰富广泛,地籍已变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国家软的基础设施.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在国家要求土地要素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以及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新情况下,地籍信息如何为政府、人民提供服务,我国地籍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和思考,并提出完善我国地籍信息社会化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构建金融稳定指数和宏观经济因子的基础上,利用DY动态溢出指数研究了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我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动态溢出效应具有时变性,且居于主导地位.而经济周期对金融周期的溢出效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进一步地,利用时变格兰杰因果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通胀水平的条件下,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存在时变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周期只有在特定时期是经济周期的格兰杰原因.因此,稳金融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当局应创造有利于金融稳定的条件,确保宏观经济稳增长与金融系统防风险之间形成良好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引进、利用国际资本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外资进人我国的经济领域越来越广泛,资本流动速率越来越频繁,已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冲击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执行。如何加强对国际资本流人的宏观管理,优化外资的投资结构,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外资政策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外资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作初步分析。一、国外资本的大量流入,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干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和公共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三个方面考察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本文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还为时尚早;我国单纯的国债风险并不高,但是我国政府的综合债务风险却相当大,控制我国综合债务风险的关键是控制存量;我国公共部门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不明显,当前民间投资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另一种“挤出效应”,即对民间投资的歧视和限制,要改变这种情况的主要方法是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金融环境中,财政政策的抗冲击作用愈发突显。刺激性调控政策加剧了宏观经济未来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和中央银行的传统政策目标将经受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考验。分析全球政府债务风险的关键形成因素与风险外溢渠道机制的前沿研究进展,提出货币与财政政策应当紧密协同应对短期冲击引发的不确定性,共同维护宏观金融部门的稳定运行。从长期的角度,防范化解公共债务风险的根本方案是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健全政府债务的管理制度,并坚持以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增强社会对宏观经济稳健发展的预期。  相似文献   

9.
新兴国家汇率制度转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 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汇率制度转型的研究,本文认为:自愿转型的国家在转型前宏观经济情况良好,具有平稳的GDP增长、良好的国际收支、充足的外汇储备以及较强的金融监管能力等;危机推动转型的国家在转型前宏观经济情况恶化,GDP增长放缓、国际收支巨额赤字、外汇储备大幅减少以及金融监管能力较差。自愿转型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而危机推动的转型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本文最后总结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风险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商直接投资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资本、产业、来源结构变化十分明显,这必然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影响和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风险的影响分析研究,揭示出我国国际收支远期的危机较大,将会由潜在风险向显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调控是改变我国各大经济区域的不平衡发展状况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区域经济是一种有别于宏观经济的中观经济形式,这就决定了区域经济的调控主体不同于宏观经济的调控主体.区域经济调控权的行使和区域经济调控机制的运用相对于宏观经济调控而言也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本文就我国区域经济调控的含义、性质、主体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求为我国理论界对区域经济调控的探讨和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因长期以来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承担的特殊职能,相应集中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由此所引发的各类金融风险,严重威协着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特别是外资银行的进入,在原有问题尚未完全解除的同时,各类新的风险正日益显现。因此,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威胁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风险,是我们在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  相似文献   

13.
经济对投资的依赖一旦达到畸形的程度将不具有可持续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致完成,投资的动力机制将逐渐弱化,去投资化过程不可避免,并且该目标能否实现也是衡量我国经济转型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由于投资在宏观领域的特点,以及国内其他有效需求尚无法与投资规模下降形成抵消作用,去投资化过程或将致使经济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低增长和较严重的通货紧缩时期;但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程度会不断提高,而过去高投资化过程中我国国力的持续增强也为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货币理论基于静态和动态影响的角度实证研究了我国高国际收支顺差问题。实证结果表明:货币理论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经济增长增加了国际收支差额,信贷扩张减少了国际收支差额;短期内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较小,中期影响较明显,长期有永久性的影响;经济增长、信贷扩张和人民币汇率都动态影响我国贸易收支顺差。因此,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中速增长"阶段,未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增速会下降;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我国信贷增长率和人民币汇率适度升值以降低我国国际收支顺差。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初,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全球经济严重下滑.在此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极大地挑战,尤其是高校贫困生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低谷.如何能够在此特殊时期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成为了众多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特殊时期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探究贫困生就业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保持良好,大庆市外向型经济在各因素拉动下保持增长势头,大庆市外汇管理部门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举措,实施"减顺差、促平衡"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外商直接投资利润汇回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以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逐渐加大,在大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汇回利润也日趋攀升。借鉴卡莱斯基模型理论审视及线性回归方法均会发现:如果对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外商直接投资调控不当,将引发东道国国际收支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从我国1992年—2002年的具体数据分析中不难窥见我国国际收支的潜在风险。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和高度关注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带来的深刻影响;及时适当调整引资策略;尽快完善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8.
<正> 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是农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经济政策。近年来,随着我国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要不要对农业进行保护的问题,在经济理论界进行了热烈讨论,至今仍存在着很大分歧。本文认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特殊国情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对农业进行保护;现阶段我国农业保护问题的关健在于采取什么手段进行保护。由于农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宏观经济条件的差异,模仿或照搬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是不现实、不可行的。中国的农业保护政策应当体现中国特色,这就是支持和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急剧积累,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风险,而隐性债务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惠.必须对地方政府发债实行规范管理,限定地方债券资金的用途,公开地方债券信息,加强对地方债券的市场管理,逐步消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20.
融入经济全球化会给我国带来利益,但也伴随着巨大风险.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进一步对外开放在某些方面会削弱我国对本国经济的控制力.本文试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金融改革、经济调控、国企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中扩大对外开放,对我国政府控制力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