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本刊开展的对建筑工程层层转包的工伤认定问题的讨论,得到了广泛地支持,我们收到不少来稿表明自己的观点。有一点是明确的:建筑工程层层转包的工伤认定实质上是劳动关系的确认。对于这个问题由于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处理上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了较详尽的分析,可作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2.
岁末年初,古蔺县劳动保障局将成功追讨同的2.6万元工资发放到17位贵州籍民工的手中,帮助民工们顺利返乡过年。去年12月12日,在古蔺县务工的周云等十几名贵州遵义民工到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称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拖欠其工资,致使他们滞留在石屏乡青凤村的项目工地,年关将至,无钱回家。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接到投诉后,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 2003年3月,某建筑公司承揽了一项建筑工程,由某建筑公司承建某购物中心.2003年5月4目,某建筑公司将该购物中心4号楼的土方交与任某挖运,并约定在挖土和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道路的清扫等由任某自行负责,在施工中任某听从某建筑公司施工员的指挥.任某聘请张某等人,安排其清扫因挖运土方而洒落在街道上的泥土,报酬从任某处领取.  相似文献   

4.
《工伤认定办法》已于2003年9月18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5.
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在抗雪救灾中,部分人员受伤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普通工伤认定一般需要明确,伤亡人员是否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范围;是否符合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正>案情简介陈某2005年8月向当地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自述2015年6月14日在某机械有限公司搬运柴油机时被撞伤,受伤后报告了本车间的班长和副班长,在当天上午10时左右到医院治疗,诊断结论为右手第5掌骨骨折,还提供了另一车间二名工友(张某和王某)写的证明,证明内容是俩工友听陈某说6月14日陈某在工作中受伤。当地人社局受理后,向公司发  相似文献   

7.
8.
2005年4月3日,外来打工人员刘某在餐厅洗菜时突发疾病晕倒,在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死亡。经用人单位多方查找并登报寻亲都未能找到其亲属,后经公安机关协助于2006年10月17日才与刘某之子小刘取得联系。小刘随即认领了父亲的遗物及骨灰。刘某的直系亲属在与用人单位处理善后事宜中,因刘某是否属因工死亡发生争执。2006年11月4日小刘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认为,小刘的父亲死于2005年4月3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是2006年11月4日,已长达1年零7个月。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规定,小刘的申请已超过工伤认定时效,故不予受理。  相似文献   

9.
对类似上述案例三的审理,涉及两个法律问题:一是在工伤认定行政案件的审判中,法院能否行使司法变更权;二是工伤认定决定被法院的生效行政判决撤销以后,行政机关能否再作出同样的工伤认定决定。关于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审判中,法院能否行使司法变更权的问题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条  相似文献   

10.
举证责任是工伤认定行政程序和行政诉讼都不可或缺的内容,关系到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本文在阐明举证责任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伤认定的不同程序不同阶段,论述举证责任如何从职工—用人单位—人社部门等发生责任转移,并对如何完善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于工伤认定过程中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权由谁来行使问题,目前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要坚持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在整个工伤认定过程中,应简化程序,不要人为地增加工伤申请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违反《建筑法》工程层层转包现象,施工过程中劳动者发生工伤不能排除第三人承担工伤赔偿责任,依据现有规定如何追究第三人的工伤赔偿责任?作者对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下班途中绕道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工伤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琳 《中国劳动》2007,(4):46-48
由于劳动者上下班途中与工作本身的紧密关联,将上下班途中的风险视为劳动风险或社会风险,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将“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列为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之一。劳动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上下班途中的概念作了补充规定,即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也能认定为工伤。但对于上下班途中的空间和线路要素没有进行界定。在实践中,劳动者偏离正常的上下班路线,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就成为一个疑难问题。本期刊发了吕琳的文章,欢迎读者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职工在工作中因琐事生非,互殴致伤。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非工伤。经过两轮行政复议和诉讼,二审法院终审维持了劳动保障部门非工伤的认定决定。案情简介施某系江苏省海门市某建筑公司职工,2003年2月至该建筑公司承接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建设工程工地(以下简称浦东工地)工作,负责搅拌机操作。2003年3月24日15时左右,浦东工地混凝土班组职工陆某见工地上有一辆闲置拖车,便取来使用。施某认为这辆拖车是归他管理和使用的,向陆某索要。陆某认为拖车是属于集体的公用工具,不归个人保管,只要被闲置,工作时大家都可使用。两人因此争执,随后扭打,施某受…  相似文献   

15.
职工发生工伤后申请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由于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工作没有完结,工伤职工缺乏必要的经济来源而影响到对其伤病的治疗,有的甚至还危及到生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采取先予执行、先行裁决的方式,裁定用人单位支付一定的费用用于工伤职工伤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原劳动部于1996年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以下简称《办法》),并在该《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然而,笔者在认真研读《条例》后却发现,《条例》的个别内容仍  相似文献   

17.
案情简介2006年4月10日,卢某向某区劳动保障局申请对其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工伤认定,该局受理后向工伤申请人卢某供职的某公司发出举证通知。某公司在工伤认定期间未向某区劳动保障局举证。劳动保障局工作人员曾数次上门调查情况,某公司都不予配合并拒绝提供任何材料。  相似文献   

18.
案情简介某建筑工程公司职工张某,1947年8月27日出生,双方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06年12月24日张某在施工中受伤,2007年9月10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张某劳动功能障碍程度为九级,10月31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其为因工负伤。11月5日,张某向劳动争  相似文献   

19.
职工上下班途中的风险与工伤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志 《中国劳动》2005,(11):35-37
《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而职工上下班途中除面临机动车事故伤害风险,还有可能遇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风险等,这些风险产生的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作者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情形,就职工上下班途中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工伤认定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