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房颤患者治疗中,归脾汤加减联合胺碘酮对患者心脏充盈及射血分数情况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中药安慰剂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接受归脾汤加减联合胺碘酮治疗。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心室充盈及射血分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在6个月的治疗过程中,两组LA、RA、LVD及RV均呈下降趋势,LVEF均呈上升趋势,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LA、RA、LVD、RV及LVEF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LA、RA、LVD及RV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胺碘酮口服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心脏充盈情况,并提高患者的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氯沙坦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D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DHF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氯沙坦(50~100)mg/d,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均显著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氯沙坦治疗D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介入治疗时机不同,将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46例患者在发病6~12小时内行PCI;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LVDD,LVSD,LVEF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不十分明显,一旦确诊,尽早行PCI能够快速恢复心肌灌注,利于心功能改善,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坎地沙坦应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联合坎地沙坦治疗,记录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47.12±1.42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9.89±3.22)%;对照组干预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5.87±2.97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0.06±1.96)%,组间对比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IL-6 80.05±4.58ng/L,MMP-9 156.27±9.97μg/L;对照组干预后IL-697.67±9.21ng/L,MMP-9 210.41±15.69μ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坎地沙坦应用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心衰症状,提升心脏射血,降低IL-6与MMP-9浓度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15例高龄CHF患者(病例组)及同期收治的66例心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将病例组患者分为Hcy正常组(Hcy15μmol/L)43例和Hcy升高组(Hcy15μmol/L)72例。分别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及CHF各亚组间血浆Hcy水平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差异,并分析上述指标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浆Hcy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Hcy正常组比较,Hcy升高组LVEDd、LVMI均显著升高(P0.05),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龄CHF患者血浆Hcy与LVEDd(r=0.216,P0.05)、LVMI(r=0.270,P0.01)均呈正相关,与LVEF(r=-0.185,P0.05)呈负相关。结论血浆Hcy能早期提示高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可作为衡量心室重构程度的一项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在分子分型基础上,临床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DHF患者120例,应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法进行ADRB1基因和CYP2D6*10基因的分子分型,据此采用case-control设计分组观察,分为美托洛尔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的观察组(包括CC快代谢组、CT中间代谢组和TT慢代谢组)和常规剂量用药治疗的对照组,用药后随访24周。之后在分子分型基础上,比较两组治疗DHF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91.5%vs.40.0%,P0.05),各亚组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及各代谢亚组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等容舒张时间(IVRT)、E峰、A峰和E/A比值指标比较均较治疗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前者改变的程度较后者明显,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及各亚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分子分型基础上,临床应用美托洛尔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治疗老年DHF患者,与常规用药治疗相比,不仅可以改善DHF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左室舒张功能等远期预后指标,而且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并辅助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螺内酯进行联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VEDD、LVESD、LVEF与FS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与LVESD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与FS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LVEDD与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康复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素(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及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心功能、LVEF、血浆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康复运动组心功能改善(P0.05),LVEF明显升高(P0.05),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AHF)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AHF老年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展开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压、心率、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及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且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24%(40/42)较对照组的78.57%(33/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急救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血压、心率等,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科2004年5月~2006年10月住院的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共301例,其中男性245例,女性56例,年龄60~95岁,平均年龄(80.11±5.30)岁。根据DCG检测分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指房性早搏>100次/天,室性早搏>100次/天。心律失常组分房性心律失常组、室性心律失常组及混合性心律失常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心脏房室内径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把心律失常、非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1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198例,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比较房、室增大有显著差异(P<0.01),LVMI增加有差异(P<0.05),LVEF降低无差异。房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比较,前者以左心房增大为主,后者以左心室增大或同时并左心房增大为主(P<0.05)。结论老年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在此心脏结构改变基础上,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处理心律失常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功能,防止心脏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Tei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变老年患者左室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依据有无左室二维结构异常分为糖尿病组(34例)和心肌病变组(30例),同期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组者均行超声检查,并测定各项指标,包括收缩末期内径(LVSd)、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LVPW)、左室射血分数(EF)、升主动脉内径、室间隔(IVS)、二尖瓣口A峰血流速度、E峰血流速度、主动脉瓣口射血时间(ET)和A-E间期,并计算出E/A值和Tei指数,对比三组的以上指标。结果糖尿病组LVSd、LVDd、LVPW、A峰和Te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A和E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病变组LVSd、LVDd、LVPW、A峰和Tei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A和E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病变组LVSd、LVPW和Tei指数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变老年患者应用Tei指数,可对其左室功能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早期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钙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NP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LVEDd、LVEF及血浆BNP水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0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参照指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通心滴丸治疗;两组均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hs-CRP、FIB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6MWT、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功能(LVEF)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能有效改善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状态,适于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血尿酸在老年心脏瓣膜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9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血尿酸(UA)水平进行分组,分为UA正常组(n=40)和增高组(n=49),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UA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同时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性功能分级进行分组,对比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和UA水平。结果 UA水平增高组患者的LVEDV水平和LVEDD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患者,而LVE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患者,两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6.22,3.11,7.74;P0.05)。结果表明,随着患者心功能水平的恶化,患者的UA和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LVEF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检测UA水平对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临床的诊断,且有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HE)左室重构患者左室功能和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昌图县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有无左室肥厚分为无左室肥厚(NLVH)组和左室肥厚(LVH)组,NLVH组39例,LVH组54例,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及R-3DE检查,检测并比较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和NLVH组患者的LVMI、LVRI、LVEDV、LVESV均明显低于LVH组(P0.05),而LVEF、Ea/Aa高于LVH组(P0.05)。对照组与NLVH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VH组和LVH组的Ea/A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LVH组的Ea、Ea/Aa明显低于NLVH组(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IVMI与LVEF呈负相关(r=-0.672,P0.05)。结论 RT-3DE通过定量测量能反映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重构情况,准确评价左室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补益膏方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呋塞米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辨证而设的中药补益膏方,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呋塞米,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生存质量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和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NT-proBNP、LVE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和6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得分均较治疗前下降,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延长,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得分明显较对照组低,6min步行距离明显较对照组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典型心力衰竭各症状计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心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再入院、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补益膏方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呋塞米能有效减轻顽固性心衰患者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提升二级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80例心衰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浆BNP和ANP水平检测,同时用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心衰患者在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结果心衰患者组血浆BNP浓度,A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健康人≥51岁组BNP浓度较<51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NP浓度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ANP浓度Ⅲ级与Ⅳ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的数值有相关性。结论临床上血浆BNP浓度比ANP浓度对心衰患者诊断具有更大意义,BNP是反映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甲状腺素联合治疗老年重症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甲状腺素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总甲状腺素(T4)、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T4、T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甲状腺素实施联合治疗,可使心功能以及活动耐量得到显著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检验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来我院诊疗的6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进行体检且检查结果显示健康的61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清尿酸检验,比较两组受检人员实验检查指标,两组受检人员心力衰竭发生情况以及观察研究组中不同尿酸水平值对应心力衰竭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胆红素为(10.31±2.16)μmol/L,直接胆红素为(4.14±1.15)μmol/L,间接胆红素为(5.92±2.37)μmol/L,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尿酸值为(472.39±36.9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7.77±31.39)μmol/L(P0.05)。研究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52%,对照组心力衰竭发生率为8%,研究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尿酸水平值大于500μmol/L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最高,占总发生率的65%,其次为400~500μmol/L的患者,发生率为26%。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予以血清尿酸检验,有利于更准确地掌握患者疾病情况,有利于更好观察冠心病患者是否发生心力衰竭等情况,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年龄等于或大于65岁的老年Her-2阳性型乳腺癌患者接受赫赛汀治疗的安全性。方法观察22例使用赫赛汀患者的治疗计划完成率并统计原因;分析不同年龄、合并心脏基础疾病、其他合并症及化疗方案含有蒽环类药物等因素是否影响治疗计划的完成;通过心脏彩超计算自赫赛汀使用时每隔3月左心射血分数(LVEF),分析在0月、3月、6月、9月、12月不同时间点LVEF数据的差异,观察赫赛汀心脏毒性的发生并随访其转归。结果 22例患者中15例(68.12%)完成治疗计划,7例(31.81%)未完成计划的患者中有3例(42.86%)因心脏毒性,其他因经济原因、患者拒绝及其他化疗毒性各1例。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治疗完成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在赫赛汀使用后第9月及第12月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例LVEF下降超过16%的患者暂停赫赛汀治疗后2月内LVEF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多数接受赫赛汀治疗的老年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能完成治疗计划,具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是发生心脏毒性导致未完成治疗计划的重要原因。赫赛汀导致的LVEF下降停药后可逆,赫赛汀选择性应用于老年患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